试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沿革及其历史地位

时间:2022-10-27 05:49:17

试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沿革及其历史地位

摘 要:萨迦派是喇嘛教诸教派的主要派别之一,它在宗教史上占有显殊的地位。在元朝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本文对它的产生背景、家族源渊、历史地位略作论述。

关键词:萨迦 背景 沿革 历史地位

公元7世纪佛教密宗传入。也称为喇嘛教。自称“佛教”或“内道”。萨迦派是佛教后弘期初期形成的一个重要派别,它的主寺萨迦寺,建立在萨迦地方,由此而得名。因该寺庙墙上刷有象征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灰三色条纹,故又称花教。

一、 萨迦派的历史沿革

“萨迦”,是藏文saskya 一词的音译。它既是地名,又是寺院名,又是教派名,甚至还是一个家族名。

萨迦派形成于公元十一世纪后期,其创始人系宝王,宝王是吐蕃王朝犀松德赞王的大臣昆・跋窝且家族的后裔,生于一零三四年,卒于一一零二年。昆氏家族历代皆信仰旧派密教,出了许多名僧大德,这时期前弘期宏传的密教经典及宗教仪式等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旧派密教日益暴露了它与变化中的经济基础不相适应。宝王怀着改革旧派密教的志向,投奔了当时有名的佛学大师卓弥・释迩智广泛学习后弘期新翻译的密教经典,并向廓枯巴拉则大译师学习《集密经》等。“公元一零七四年,宝王在后藏萨迦地方建立寺庙,正式传播教法,形成单独的一个教派。这就是萨迦派的由来。”

宝王虽然建立了萨迦寺,但在历史上,萨迦派的始祖却从他的儿子庆喜藏算起。庆喜藏从小便向父亲及法然、拉扎书、光明等几位大师学习密教经典,成为当时很有成就的一位高僧。萨迦寺也随之扬名四方。

福顶生于一一四二年,十六岁以前系统地学习了密教的经典,后来到前藏法狮子等大师处学习了中观及因明学,一一七二年,他把法位传给他的弟弟称幢,传说他四十一岁时(一一八二)年去世,历史上称之为萨迦二祖。称幢生于一一四六年,二十六岁(一一七二)年时继承了哥哥福顶的法位,一直到七十岁(一二一六)年去世是为萨迦三祖。称幢的继承人是他的侄子庆喜幢。庆喜幢生于一一八二年,从小跟随伯父称幢学习历代传下来的显教和密教的各种经典,人们尊称他为萨迦班智达(学者),简称萨班,是为萨迦四祖。

萨班的继承人是他的侄子八恩巴也是萨迦派发展的极盛时期。八思巴生于一二三五年,从小拜萨班为师,学习显教和密教的各种经典,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九岁时和弟弟卡那多吉一起被萨班派遣赴西凉,以后为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为萨迦五祖。

到了公元一三五四年,喇嘛教的另一宗派噶举派用武力战胜了萨迦派,接管了全区的政教大权,使萨迦派在的势力大大削弱。清代以后,由于黄教势力日益强大,萨迦派在西康、青海及内地的喇嘛寺逐渐变成了黄教的属寺。“由于宗喀巴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黄教、喇嘛教的其它派别便渐渐失势了。黄教寺院集团逐渐在经济政治上处于绝对优势,而萨迦派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也就随之渐渐没落了。”

二、萨迦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萨迦派在蒙元王朝的支持下,掌握了政权,协助元朝完成了统一的大业,使正式并入中国版图,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就藏区而言,“萨迦则在蒙元王朝的支持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结束了割据势力各霸一方的战乱局势,安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力的恢复与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萨迦派在诸教派中,势力最强大,对影响也最深远,是宗教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宗教政治集团。

(一)萨迦派促进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分裂时期,广大农牧民正常的生产活动一再中止,由于没有统一的法规全面保护农牧业生产,地方豪强随心所欲地派差征税,使得农牧民越来越贫困,生产也相应衰退。 使得人民的生活安定,农牧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并逐渐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在萨迦统治期间,由于萨迦派和元朝中央王朝的密切交往,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技术交流得以大大促进。中国内地和地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扩大,满足了农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需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因上师八思巴的请求,为了当地经济能顺利发展,忽必烈免除了地方向国家交纳的差税贡赋,对此,《汉藏史集》中记载说:“由于此上师的功业,雪山环绕的地方,向皇帝御库交纳的贡赋,以及税赋兵役全部免除。”不仅免除了赋税,而且大量财富随着皇帝的赏赐流到了,大大支援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元朝不仅在经济上支持高僧和寺院, 而且对穷苦差民也给予一定程度的赈济和照顾。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九年九月,“乌思藏宣慰司言:‘由必里公反后,站驿遂绝,民贫无可供亿。’命给乌思藏五驿(差民)各马百、牛二百、羊五百,皆以银;军七百三十六户,户银一百五十两”此后对脱思麻、朵甘思地区驿站的穷苦差民也给了这样的赈济。“至顺元年,吐蕃等处脱思麻民饥,命有司赈之”。

(三)萨迦王朝也是藏族历史上民族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和进步的时代。公元一二六九年,八思巴根据忽必烈的指示,以藏文字母为兰本,创制了蒙古新文字,俗称“八思巴字”。当时凡有诏旨,都用八思巴字。藏文化的大五明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小五明的大部分内容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和弘传的;在此期间,编制了《甘珠尔》、《丹珠尔》纳塘目录,对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萨迦寺南大殿后面,大量的金汁写经、银汁写经、螺汁写经、墨汁写经数量难以统计,据估萨迦寺经墙数量达八万四千函,萨迦寺由于卷贝失浩繁的藏书,被誉为“第二敦煌”,足证当时文化事业达到空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恰白・次旦平措等:《通史――松石宝串》(陈庆英等译) [M],拉萨:社会科学院,2004。

[2]阿旺・贡噶索南:《萨迦世系史》(陈庆英等译)[M],拉萨:人民出版社,1989。

[3]蔡巴・贡噶多吉:《红史》(陈庆英、周润年译)[M],拉萨:人民出版社,1989。

[4]《元史・世祖本纪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第二册. 366。

[5]《元史・文宗本纪三》[M],北京:中华书局,第三册,756。

上一篇: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下一篇:女作家徐坤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