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区冬种无公害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27 05:47:59

豫北地区冬种无公害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豫北地区的土壤、气候等特点,作者结合长期的生产实践,总结了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除、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1、选地。马铃薯在砂土、泥地均可栽培。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6.5的微酸性砂质土壤种植,马铃薯生长快、成熟早、结薯多、皮光滑、病害轻、便于收获、产量高、商品性好。马铃薯属茄科作物,忌与其他茄科作物连作或集中混作。

2、整地。前作收获后,用旋耕机翻犁破碎土壤,再用整畦机按畦带沟宽110cm的规格起垄整畦,垄畦高30cm、宽80cm,两畦间沟宽20cm。起垄机起垄后,再人工精细整畦,做到细碎、整齐。

3、种薯处理

3.1精选种薯。健康种薯应为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色泽新鲜的幼嫩薯块。而表皮龟裂、畸形、生有病斑、受冻发僵以及退化的块茎一律淘汰。对于圆形或椭圆形块茎的品种,如果其中混有长形、尖头、纵裂现象的块茎,就可认为是退化或受病毒感染。用这种块茎作种薯,会增加田间退化率和病毒感染,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3.2种薯切块。为了节约用种和保证种薯大小一致,播种前稍大的种薯需切成几块作种,小块薯应在没牙眼的地方切1刀,切块后氧气可从切口顺利进入薯内,加速酶的活动,打破休眠。从顶部斜或纵切,注意不伤牙眼,使每块种薯上都分配有顶部牙眼。

3.3种薯消毒。每切完1个种薯,切刀应放进消毒液0.1%高锰酸钾或75%酒精,或0.5%福尔马林溶液消毒1次。将种薯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20~30分钟,捞出后放成堆,用薄膜覆盖闷种6~8个小时,可有效防止种薯携带病菌。

3.4种薯催芽。切块摊晾1~2天后的种薯,用1个单位赤霉素(即1t水+1g赤霉素)浸种10分钟。捞起后按一层湿润沙床、一层种薯埋入,覆盖薄膜进行催芽,能有效打破种薯休眠,出苗快且整齐。

4、播种

4.1播种期。马铃薯喜冷凉,不耐高温,应根据气候和鲜薯提早上市期确定最佳播种期。冬种马铃薯应选择12月上、中旬,待气温稍降时播种。过早,则温度高,容易烂种,难以全苗、幼苗生长不良以及幼苗期无法避开霜冻;过迟,则推迟鲜薯上市,生育后期遇到春雨容易发生病害,遇春季高温导致早衰,影响产量。

4.2播种密度与播种量。双行三角形种植,每穴播种1块小种薯或经分切的薯块,株行距各15cm左右,每亩需种薯150~180kg。

4.3播种方式。挖1穴种1个薯,深度以土盖密种薯为宜,播完后在种穴上再盖一层土杂肥。已催芽播种的,芽向上,并按芽长短不同分区播种,有利于出苗一致;未经催芽的,种薯宜倒放,芽眼朝下,以利于早发根、吸收水分、早出苗。

5、田间管理

5.1培土。马铃薯在通透性良好的土壤里生长,根系才能发达,块茎才易膨大,培土可创造通透性好的土壤环境,可使植株埋入土下的节数增多,增加匍匐茎的数量,形成更多和更大的块茎;同时,可增加畦面的土壤拉力,防止干旱裂畦块茎见光导致的薯皮发青,以提高品质,提高商品率。

5.2合理灌溉。根据冬种马铃薯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特点和气候现状,相应加强灌水管理。

(1)播种灌溉。播种灌溉有干种和湿种2种方法。干种为先播种,播种后立即灌半沟跑马水,结合畦面浇水,土壤吸湿后立即排干;湿种为先灌水,土壤吸湿后排干,隔天播种。

(2)发芽期,即从下种到幼苗出土(20~30d)。冬种马铃薯下种到发芽正值秋冬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水,灌水以随灌土壤吸湿后随排的跑马水方式为宜,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供幼芽正常生长需要。

(3)幼苗期,即从出苗到团棵(10~15d,下种后30~45d)。出苗后,如果遇到干旱,需再灌半沟跑马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4)发棵期(现蕾期),即从团棵到初花是马铃薯地上部迅速生长的时期(20~25d,下种后50~70d)。此时,茎叶生长繁茂,块茎开始形成和膨大,需水量微增,要特别注意保持水分充足。若遇干旱,要及时灌水或留沟底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5)结薯期,即从开花到茎叶枯黄(50d,下种70~120d)。现蕾后茎叶达到最大值,地上部蒸腾旺盛,地下茎生长也极迅速,此时需水量最多,应经常保持畦面湿润状态,以利于块茎的膨大。成熟期水分不宜过多,避免因水分过多导致烂薯和贮运烂薯,特别是后期春雨季节要注意开沟排积水。

5.3施肥。马铃薯是高产喜肥的作物,尤喜有机肥,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需要消耗很多养分,在肥料三要素中,对钾肥需要量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氮、磷、钾比例(N∶P2O5∶K2O)一般为2:1:4。

5.3.1重施基肥。播种时于行中间每亩施三元复合肥75kg,肥料应避免接触种薯。下种后每亩用土杂肥750 kg盖种。

5.3.2早施速效提苗肥。当幼苗出土80%~90%,应重施1次结薯肥,每亩用碳酸氢铵25kg加过磷酸钙25kg,对水1500 kg进行条施。

5.3.3施好结薯肥。在F蕾期(约下种后50~70d)施1次结薯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5kg于植株周围,化肥不能沾到叶片和直接接触到根部,防止伤苗。

6、病虫草害防治。实行无公害生产,需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合理使用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安全农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矿物质农药,同时注意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及间隔期,防止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等农药残留超标。

6.1草害防除。在播种前后灌跑马水湿润土壤的同时,每亩用乙草胺100g对水60kg喷雾畦面进行防除。

6.2虫害防除。危害马铃薯苗期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和蚜虫。地老虎咬苗造成缺株断垄,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2kg加细土10kg制成毒土或灌根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g,对水60kg喷雾防治。

6.3病害防除。马铃薯生长中、后期主要有晚疫病、霜霉病、青枯病等病害,在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500倍液于晴天露水干时喷雾防治。发现青枯病要整株拔除、集中焚烧处理,或用20%石灰水4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500倍液喷防。发生晚疫病时,可用58%甲霜灵锰锌120g对水600倍液喷防。发生早疫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喷防。

6.4防冻害。冬种马铃薯常受霜冻冷害的影响,严重时造成马铃薯冻伤、冻死,在栽培上采取健身栽培和农业措施,可防止或减轻冻害。

6.4.1防徒长。在马铃薯的现蕾期(播后50~70d),每亩用15%多效唑35g对水60kg均匀喷雾,可防止马铃薯植株徒长,促进植株横向生长,使植株矮化、叶片厚、茎杆粗、叶色加深,增强抗寒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并有效地减轻霜冻寒害,同时可促进地下部生长,加速块茎膨大,提高产量。

6.4.2增施热性肥料。适当增施热性肥料及含钾肥料如草木灰、火烧土等。因热性肥料可增加地温,钾能影响细胞的透性,提高细胞的浓度,从而增强抗寒性。

6.4.3灌水保温。寒流降温来临前1~2d,往畦沟灌半沟水,畦面保持湿润,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降低导热率,提高地温,减轻冻害,寒流过后即排干水。

7、收获。当马铃薯植株停止生长,茎叶枯黄时,块茎易与匍匐茎分离,比重大,淀粉、蛋白质及其他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限度,而水分含量降低,此时是食用块茎最适宜收获期。收获过早,块茎不成熟,产量不高;收获过迟,会降低品质。收获宜选在晴天,收获后放在阴暗通风的地方,薄摊晾干,防止曝晒引起芽眼老化、影响品质。挖薯、装薯、运薯时要尽量保持薯皮完整,减少损伤,提高商品率。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农林水牧局)

上一篇:香蕉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下一篇:台湾应主动争取加入亚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