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27 05:21:40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只有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学习兴趣,乐学、爱学,教师才能更好地上课,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质量才会提高。为此需要抓好课堂的情境导入、问题探究、情感体验三个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节课都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关键词:思想品德;提高;学习兴趣

-9324(2013)28-0057-02长期以来,由于大连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没有纳入中考范围,学生学得好坏对升入高中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学校、家长不重视,再加上思想品德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学生感觉枯燥,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而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它关系学生自身思想品德的修养,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学好这门课。而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让学生愿意学这门课,喜欢上这门课。几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不仅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还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上好每一节课。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一、导入精彩

课堂教学就像一场演出,演出地点是教室,主角是学生,老师是导演也是观众。40分钟时间里,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表演、充分展示,需要教师认真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是导入,精彩的导入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努力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言。导入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比如可以运用故事、寓言、歌曲、课件、情境表演、朗诵等多种形式,而且目的性要强,更要贴近实际生活。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精彩的导言,便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巧妙结尾

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小结的语言要有号召力,要有激情,要能使学生兴奋起来,师生之间才能产生共鸣,小结的语言要精练,且耐人寻味,使学生体验到思想品德课“言虽尽意无穷”的魅力,对讲授的知识能起到提炼的作用,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小结方式有很多种,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可以采用如首尾呼应式、总结概括式、巧用名言式、绘图列表式、巧设悬疑式等。

三、教法恰当

在课堂上针对老师的提问,很多学生怕答错,更怕同学嘲笑,导致不敢发言,再加上青春期的羞涩心理,很多同学即使会也不发言,因此课堂气氛沉闷,几乎成了我一人的独角戏。针对这种状况,我想到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给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我不再请同学举手单独发言,而是把学生分成四个讨论小组,让学生们自己先讨论,然后再请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及时补充。这样他们的发言就代表着小组的意见,而不是个人的意见,从而恐惧心理和顾虑也会降低很多,进而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习的效率也随之提高。总之,让小组当中的每个成员都自觉主动为小组出力,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课件、影片、幻灯片、插图等形式,既能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又能加深实际教学效果,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提高教师本身的电脑操作水平也成为一种需要。

四、注重体验

初中生的年龄及生理特点,使他们具有好学、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等特点。他们渴望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了解社会生活。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实际,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并组织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观察、分析,使他们的思想、个性得到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如果教师在课堂大讲生命如何如何精彩,学生的感受还是不深的,教师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中去,让学生认真观察小草、树叶、昆虫,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增强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则学生在参与中兴趣浓、热情高,教学效果也好。

我也十分注重活动的实践性和亲身参与性,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比如在讲到“孝敬父母”这一章时,我安排让每个学生课后回家给自己的家人做一顿饭。我首先简单介绍了一些步骤和方法,然后让他们回家以后动手操作。下次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做饭的心得体会,再让大家说说自己的感想,体验成功做出可口饭菜的喜悦。经过这样的活动安排,同学们深切地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从而更加愿意去帮助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我觉得多开展这样的实际活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师生和谐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亲近教师,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由此可见教师无私的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喜欢而不歧视任何一位同学,善于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起他们的信心,在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人因期许而成长。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帮他们制定成长计划,从生活、学习、思想等多方面关心他们的成长,做他们的引路人。这样,才能让学生因喜欢你而喜欢你的课,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具体的前提下,通过设计精彩的导入、巧妙的结尾,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续下去,学生才能更加喜欢思想品德课。

总之,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要针对学科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自己的努力。

上一篇: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下一篇: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实际生活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