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创新目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疾病进展和负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2-10-27 05:06:24

中国医学创新目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疾病进展和负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疾病进展与负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98例)、中危组(75例)、高危组(110例),采取面对面形式,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追踪随访,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得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危组及高危组负性情绪得分值明显高于低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在抑郁得分值方面明显高于中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冠心病; 负情绪; 疾病进展; 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negative moo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Method: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283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low-risk group (98 cases), moderate-risk group (75 cases) and high-risk group(110 cases).They were given face-to-face form,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ymptom-self-rating scale (SCL-9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nd the score of negative emot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as analyzed. Result: The scores of negative emotion in the moderate-risk group and high-risk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low-risk group(P0.05).The score of depression in the high-risk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oderate-risk group(P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Negative mood; Disease progression; Correl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Wuchuan People’s Hospital,Wuchuan 5245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7.016

冠心病(CHD)是一N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身心疾病,在西方国家冠心病已超越癌症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在我国,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逐步接近欧美国家[1]。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将医学模式由简单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致病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许多研究表明,负性情绪特别是焦虑、抑郁是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3]。CHD往往是伴随患者一生的疾病,很多学者认为CHD患者多数会出现负性情绪障碍,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4]。本文旨在分析探讨冠心病的疾病进展与负情绪特别是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双心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83例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确定诊断;②均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冠脉狭窄;③无语言及智力障碍,配合良好,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问卷调查;④既往无脑卒中及精神病病史,排除随访期间工作生活中有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2)排除标准:①不愿接受问卷调查患者;②有语言沟通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或存在智力障碍的患者;③存在精神疾病或精神创伤史者。根据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低危组98例、中危组75例、高危组110例,其中单支管腔面积缩小26%~50%为低危组,单支管腔面积缩小51%~75%为中危组,单支管腔面积缩小76%~100%或两支以上管腔面积缩小达51%~75%为高危组。三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调查方法 全部283例患者采取面对面形式进行,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5],并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随访。

1.3 评分标准 SAS和SDS都采用标准分模式,标准分=总分×1.25后所得整数部分。其中SAS标准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SAS、SDS得分比较 跟踪随访1年后调查结果显示低危组患者SAS、SDS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三组患者SCL-90量表(F4、F5)得分值比较 跟踪随访一年后调查结果显示低危组患者SCL-90量表中F4、F5得分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三组患者焦虑症、抑郁症发病率比较 跟踪随访一年后调查结果显示,低危组患者焦虑症、抑郁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负情绪与CHD疾病进展相关性分析 分别以SAS评分、SDS评分为自变量,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为因变量,直线回归方程为Y=6.07X+7.31,得出二者呈正相关(r=0.459,P

3 讨论

目前冠心病(CHD)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归属为身心性疾病,随着心脏康复医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双心治疗”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可并运用[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CH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导致CHD发病的心理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界人士重视。大量文献[7]报道,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与CHD患者的疾病进展和转归呈正相关,并且在众多CHD危险因素中,抑郁已被确定为影响CH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特别是处于更年期前后的中老年患者,由于其体内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更易出现负性情绪,进而影响其治疗效果。资料显示,此类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病率高达70%左右[8-10]。本次调查结果表明,CHD病情严重程度及危险性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其中高危组患者出现焦虑症状达39.2%,出现抑郁症状高达53.6%,其中中度以上抑郁症达22.7%,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发病率(焦虑7.9%,抑郁10.4%),这与陆卫华等[11-12]报道相一致。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低危组患者在抑郁、焦虑评分方面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CHD患者的疾病进展与负情绪特别是抑郁情绪呈正相关,两者互为因果。本调查所采用的量表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临床CHD患者常规筛查手段,对于存在不同程度负情绪的患者,给与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与常规治疗协同,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身心负担,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继芳,李远琼,陈朝蓉,等.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激光杂志,2014,35(9):127-129.

[2]王凤英.浅析冠心病与情绪障碍[J].医学信息,2014,27(33):205-206.

[3]王海珍,江庆,伍万仕,等.负性情绪对冠心病PCI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4(2):130-133.

[4]江喜平.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J].保健文汇,2014,13(3):92-93.

[5]梁思宇,李向平.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常用量表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2):135-138.

[6]张燕,李倩,严素玲.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2014,14(6):26-29.

[7]吴琳娜,杨国云,葛宁.社会心理因素与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2):261-264.

[8]陈彦霞.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25-26.

[9]石慧,钟光珍,王矗等.伴抑郁情绪内科门诊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7):481-485.

[10]马淑荣.43例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1):122-123.

[11]陆卫华,李田昌,陈宇,等.冠心病与负情绪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6,14(17):2044-2045.

[12]马骏,刘同涛,贾崇奇.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55-556.

[13]赵智丽.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6):1880-1882.

[14]张晓蕾,任岩春,赵永峰,等.冠心病患者冠脉syntax评分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2):145-146.

[15]冯华.冠心病患者照顾者焦虑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1(14):16-17.

[16]李建好,江志英,卢丽明,等.目标性社区护理对冠心病病人主观幸福感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30):3044-3046.

[17]许晶晶,李向平,陈名杰.焦虑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6):426-429.

[18]王亚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254-255.

[19]孟雅丽,翟秋翎.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7):162-163.

[20]王丽容.全程动态管理冠心病出院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5):116-118.

[21]牛素贞,秦连菊,段和春,等.“双心医学”对冠心病伴抑郁和焦虑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4,29(8):910-911.

(收稿日期:2017-01-06) (本文编辑:周亚杰)

上一篇:改良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经贸规则之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