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临县方言中的“体”

时间:2022-10-27 04:46:10

摘要:本文是对临县方言“体”的系统描写。本文采用描写和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临县方言的各类“体”的表达方式及句法结构特点进行了考察,并且,本文对临县方言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同体的用法进行了系统的描写和说明。

关键词:临县方言;普通话;体;比较

一、现代汉语的“体”

1.“体”的概念

对于“体”的概念,本文以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2000)中的定义为准:“我们觉得时态与时相、时制一样,不仅同动作行为有关,而且同情状有关,也就是不仅同动词有关,而且同整个句子有关。因此,我们给时态下的定义是:‘时态表现事件处于某一阶段的特定状态。”所以本文“体”的定义为:“体是表现事件处于某一阶段的特定状态。”

2.“体”的分类

关于体的分类,钱乃荣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将体系统划为实现体、经历体、持续体、进行体、尝试体、起始体(继续体)和反复体七种类别。本文以钱乃荣的标准为参考,来对比分析临县方言中的“体”。

二、临县方言中“体”的用法及与普通话的比较

对于临县方言中体的研究,笔者参照钱乃荣的分类,依次对起始体、持续体、尝试体、反复体、实现体、经历体、进行体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1.起始体

起始体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开始。体助词“起来”一般用在谓语动词之后,如果动词后面跟有宾语,则宾语可以放在“起”和“来”之间。所以现在汉语普通话中使用的格式可以概括为:V+起来;V+起+O+来。

例如:(括号中为普通话,下同)

(1)她唱起哩。(她唱起来了。)

(2)她唱起歌哩。(她唱起歌来了。)

(3)鸟飞起哩。(小鸟飞起来了。)

(4)鸟挥起翅膀哩。(小鸟挥动起翅膀来了。)

可以看出,临县方言中的起始体的表达格式是:V+起哩;V+起+O+哩。虽然在句子的表达形式上,临县方言和北京话有一个字的差异,但是表达的起始意义及功能是基本一致的,都是表示某个动作行为的起始。

不过,笔者发现,现在在说临县话的年轻人中,也开始出现类似普通话“V+起来哩;V+起+O+来哩”的句子。可见,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

2.持续体

在现代汉语中,持续体的标志一般是:“着”。

2.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后的状态延续。例句:

(1)墙上有幅画。(墙上挂着一幅画。没有类似用“着”的说法。)

(2)这碗饭留下给他吃。(这碗饭留着给他吃。没有类似用“着”的说法,本句中“下”不是表示趋向,而是一种状态。)

(3)居家的灯还亮着了。(屋里的灯还亮着。)

(4)桌子上有碗饭。(桌子上放着一碗饭。)

(5)炉子里的火还在赤着了。(炉子里的火还在烧着。)

可以看出,在临县方言中,表示一种状态的延续是没有明显词语标志的,起码不像普通话中,用很明确的“着”来表示。发现在临县方言中,用来表示一种动作行为发生后的延续,常常用“有”来表示。另外,在临县方言中,如果是用“着”来表示动作的延续,则往往会用“着”和“了”连用,如上述例句中的(5)。

2.2表示动作行为本身处于持续状态

(6)以前人们可穷了。(过去农民过着贫困的生活。)

(7)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很快。(中国保持着高速度的经济增长率。)

(8)教室里,一场关于“方言中的体”的会正在开。(教室里,一场关于“方言中的体”的研讨会正在举行着。)

(9)他们正在准备出发。(他们正忙着准备出发。)

可以看出,关于动作行为本身处于持续状态的表达,在临县方言中,是很不明显的,或者说,这种类别与本文中所论述的第七种体的分类―进行体是很类似,在表达格式上都是利用时间状语“正在”或是“正”来表述。

2.3 表示动作行为的伴随状态

(10)学生们就说就笑到田里去。(学生们说着笑着到田里去。)

(11)我就听歌就做作业。(我听着歌,写着作业。)

(12)带上小叶上街去。(带着小叶上街去。)

可以归纳出,在临县方言中,表达动作行为的伴随状态,一般可以概括为“就+V1+就+V2”。另外,例句(12)中,“带上小叶上街去”的“上”字并不是表示动作的趋向,而是表达的一种状态,“带上”和“不带”是相对而言的,这一点,与“这碗饭留下给他吃”中的“留下”是相类似的。

3.尝试体

在现代汉语中,借用助词“看”跟在重叠或带动量的动词后面,可以表示尝试的意思,从而构成尝试体。在现代汉语中,这种尝试体的表达格式为“VV看”或是“V一下看”。例如:

(1)这件衣服让我穿哩下。(这件衣服让我穿穿看。)

(2)这道菜你先尝哩下。(这道菜你先尝尝看。)

(3)对这件事的想法,你先说哩下。(对于这件事情的想法,你先说说看。)

(4)给我量哩下。(给我量一下看。)

可以发现,在临县方言中,一般可以概括为“V+哩下”,而“哩下”在临县方言中的意思是“试一下”的意思,所以同样表示尝试体的意思,临县方言和普通话还是有显著区别的,也就是说,在普通话中表示尝试体的“看”在临县方言中是不具备“尝试”的意思,而是用另外的一个形式表达的。

4.反复体

反复体表示的是动作的反复进行,它的表达方式一般是动词的重叠。例如:

(1)他退休后,看哩下书,下哩下棋,和朋友拉塔拉塔,日子过的满溢溢地。(他退休以后,看看书,下下棋,和朋友聊聊天,日子过得很充实。)

(2)我听哩下歌,上哩下网,一下子时间就没了。(我听听音乐,上上网,很快时间就过去了。)

(3)这本书我看哩下。(这本书让我看看。)

不难发现,在临县方言中用来表示反复体的“V+哩下”和表示尝试体的“V+哩下”起码在形式上,是基本一致的,而且,它既可表示时间长的重复,亦可表达短时重复。另外,临县方言中,有一种表达专门用来表达长时重复的形式:“V+哩会”。例如:

(4)我仔细看哩会书,终于想明白了那个问题。(我仔细看了一会)

5.实现体

实现体,又称完成体。它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实现或将来实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常用“了”跟在谓语动词后表示。即:V+了。或者和“已经”等词连用。

接下来,我们观察临县方言中这些例句的说法:

(1)我买上门票了。(我买了门票了。)

(2)他当上老师了。(他当了老师了。)

(3)居家来了人了。(家里来了一个客人。)

可以说临县话的实现体是基本上与普通话的表达是一致的。在临县话中,“了”跟在谓语动词后面,同样用来表示一个动作的实现或是完成。

6.经历体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如果要表达过去曾经有过某种动作或是性状等,一般会在谓动词之后加一个“过”字,即“V+过”,这种形态有时候会和“曾经”连用。另外是形容词后面跟上“过”字,这种情况下,一般是有一定的语境,有和现在相比较的时间状语。例如:

(1)我以前去吧苏州的报恩寺。我曾经去过苏州的报恩寺。

(2)他小时候可胖了。(他小时候胖过。)

(3)我们都有过几岁年轻。(我们都曾经年轻过。)

可以看出,和汉语普通话相比较,在临县方言中表达经历体,一般是用动词后面加“吧”,即“V+吧”。笔者仔细回忆母语中的相关用法,发现在临县方言中,一般是不用形容词加“过”表示经历体的,也就是说“ADJ+V”的这种表达方式在临县方言中是不说的。同样的意义在临县方言中是用动词加“过”或者动词加“了”来表达的。这一点也可以让我们得出临县方言中句子的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依靠句中的相关动词来体现的。

另外,我们再看一下疑问句的形式:

(4)他北京去来没啦?他去过北京没有?

(5)他请人吃饭来没啦?他请人吃过饭没有?

(6)他逛南京路来没啦?他逛过南京路吗?

可以看出,在临县方言中,对于经历体疑问句的表达,基本上是用句末加上“来没啦?”。另外,笔者发现,临县方言中经历体疑问句中,句子语气一般是用平调的,如果读成升调,句意会发生一点改变,会暗含着说话人自己是干过某事的,带有一种炫耀的语气。例如,

在上句中,如果用升调来读:他北京去来没啦?则暗含着,说话人“我”是用炫耀的语气和句中的“他”作比较,意思是“我”已经去过北京了,“他”有可能是没有去过的。

7.进行体

进行体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处于某种状态。现代汉语普通话,一般是用副词“正在”“在”“正”用在动词之前。如:

(1)他们正讨论周末去哪儿耍。(他们正在讨论周末去哪儿玩。)

(2)我们公司正一天天发展起来。(我们公司正在一天天地发展壮大起来。)

可以看出,临县方言中进行体的表达,在格式和功能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基本一致的。在口语中,用的最多的是“正”加上动词,而“正在”这种方式则很少用,这一点也符合语言发展中经济性的原则。另外,临县方言中,有时候用“V著V著”来表示进行,强调的是说话的时间点上某事情处于进行中。如:

(3)他走著走著,就下起雨啦。

(4)他听著听著,就睡着啦。

(5)他说著说著,就笑起来啦。

三、结论

笔者选取了临县方言语法的一个子系统―句子的“体”进行描写分析,目的是展示临县方言的基本概况以及它与普通话的差异。在对临县方言中的体进行系统的描写和考察后,我发现临县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格式,具体的描写和分析还待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国亭、陈莉颖.汉语动词时、体问题思辩[J]. 语言科学2005,(17):22―33.

[2]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 [M] 商务印书馆, 2000

[3]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商务印书馆, 2001.

[4]钱乃荣“体”助词“着”不表示进行意义〔J]《汉语学习》第4期 2000

[5]钱乃荣.现代汉语[M]. 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287―297.

上一篇:简论如何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下一篇:从话题作文训练到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