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27 04:27:47

新形势下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初探

摘 要:2004年的新课改不断呼吁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各种新型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开放式教学方式因其独特的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被广泛地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开放式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发散思维

数学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封闭式教学方式而言的新型数学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我国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应运而生的。同时,新课标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一个全新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就慢慢地展现在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散思维与启迪智慧。但是,开放式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也会引起类似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或偏移本意等诸多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在数学教学方面的经验以及课后对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以数学开放式教学方式的理论基础为起点对如何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论述。

一、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原则与期待

在初中课堂中引入开放式教学方式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一种新的教学思维来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的束缚,令教学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发现、思考及创新的空间。基于这个目标与期待,数学开放式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并遵循如下原则:

1.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身规律,作为初中学生往往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自身的认知结构,知识的学习往往依赖于主体积极、努力的配合与吸收。填鸭式教学常常使教学活动事倍功半。

2.遵循层次性的原则

即个体的学生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开放式教学应充分结合认知客体的特点与结构。

3.注意发散性原则

该原则也是开放式教学方式的主要培养目的,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新形势下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之建议

1.开放教学目标与转变思维方式是构建的基础

在实施开放的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树立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所有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导向。教师基于开放式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和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令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开放课堂教学,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构建的关键

环境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性格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创造一个开放、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是开放式教学方式的内在含义与追求。因此,教师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应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和鼓励学生,令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敢于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与回答问题,敢于对老师提出质疑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开放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构建的有效手段

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不仅手段要多种多样,而且对问题的设置以及提问的方式也要尽可能地趋向于开放,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例如,我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拿了一张厚度大约为0.1毫米的纸,并且对折3次告知学生厚度不足1毫米,向同学提出:“如果要对折30次,厚度大约为多少?”对这个问题,同学们纷纷作答,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胆子大一点的说10米。经过计算,这个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同学们不断质疑,要求学习有理数乘法的公式一探究竟。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培养了学生问题质疑的能力。除了设置一些引起兴趣的开放式问题外,结合课本变化例题也是教师们在数学开放式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方式。解题方式多种,学生自然能踊跃举手发言,将参与性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

4.开放课后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是构建的延伸

数学开放式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是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走出课堂结合实践来了解数学才是教学的根本意义。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开放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创新为主线的数学知识竞赛或者根据课上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进行家庭观察和校外观测。例如,我在教授如何测量倾斜角时,就和学生一起制作了测量工具并且一起测量了学校国旗旗杆、教学楼、树木等,将课堂延伸至生活,寓教于乐。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实践能力,但其应用时间相比传统教学方式仍有不足,今后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通力合作和孜孜不倦地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戴再平.数学开放题: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1999.

[2]郑邦凤.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新校园:理论版,2010.

上一篇: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下一篇:提高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