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摭谈

时间:2022-10-27 03:30:54

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摭谈

〔摘要〕: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是新形势下复式教学的新发展,利于克服传统模式之不足,促进不同年级在知识和情感诸方面的互动进步。

〔关键词〕: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意义特征要求

由香港乐施会资助、兰州大学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承办的“甘肃农村地区复式教学实践创新与理论研究”项目组成员在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逐渐总结出了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并在教学一线进行了培训推广工作,且已取得显著效果。笔者有幸参与培训推广工作,实践和理论方面均有较大收益。

一、传统复式教学“动静搭配”教学模式的缺陷

传统复式教学采用的“动静搭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轮流交替进行。此模式有利于复式教师有效调控课堂进程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个体的独立行为,学习方式单一,同学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其次,各个年级之间是完全割裂的,没有发生交互作用,不利于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帮助,也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再次,各个年级之间存在着年级割裂、声浪干扰等 “硬伤”,影响整个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的意义

所谓“同动同静”模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合理调控之下同时进行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间接教学)。“同动”是指在某个教学情境下,针对某些两个或以上年级知识点具有“交集”的具体内容,教师和各个年级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交流的教学过程。“同静”是指不同年级分别同时独立学习探究的过程,此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给予指导和支持,达到学习目标。“同动同静”模式比“动静搭配”模式内涵丰富。“动”不仅包含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讲解过程,同时还包括教学的反馈和指导环节。“静”不仅包含学生的自动作业,还包括以小组为主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机进入各个年级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给予引导和支持,以保证各个年级顺利完成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同动同静”模式从课堂教学活动结构角度很好地克服了传统复式教学年级割裂、声浪干扰等弊端,注意发掘不同年级教材内容的联系性知识,使教学时间大大加长,动静同步,将隐性的互相促进作用转化为显性的积极互动作用,充分发挥不同年级之间大帮小、小促大、大爱小、小尊大的作用,在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设计,学生互动学习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发挥纵向人际关系的优势及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可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为复式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同动同静”模式主要表现为“复式教学单式化”,即将复式班级看作是由不同年级小组构成的单式班。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动静同时。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动或者同时静。在同动的时候,教师面向各年级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同静的时候,教师穿梭于各年级间进行个别指导,各年级分别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多个年级“动静同时”,声浪干扰便不复存在,为提高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

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同动同静”模式中的动与静并不是绝对的概念,有着其特定的范围。同动强调“各年级与教师共同参与”,同静则强调“分别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年级互动。“同动同静”模式强调年级之间的互助与互评,强调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强年级之间的互动,高年级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还可以增强与低年级学生的合作能力;低年级学生不仅可以得到高年级学生的及时指导和帮助,还可以涉猎除本年级课本之外的新知识,尽管就其认知水平而言不一定能达到有效的理解程度,但对开拓知识视野是大有裨益的。

四、“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

1、要求相邻年级编班,同科搭配。相邻年级的学生年龄相近,相同课程的知识点相衔接,这种状态下的学习,不仅使低年级“吃不饱”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会高年级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使高年级“吃不了”的学生有一个对旧知识重新温习的机会。有些规模较小的学校,试行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技能课程的全校“同动同静”教学,让其他教师腾出手来备课改作业,一举数得,效果不错。

2、要求以小组教学形式组织课堂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既可以按同年级组合小组,也可以跨年级混合分组。要求教师掌握组织小组教学的技巧,保证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3、要求频繁使用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制作简易的学习用具如模型、学习卡片、计数器等,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

“同动同静”模式也存在有例如异科目搭配、教材知识关联点的寻找等待继续探索补充的方面。“同动同静”模式在设计教学方案以及调控课堂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复式教育研究者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复式教师应当精心实践,努力探索,为提高“同动同静”模式下的教育教学质量而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探析》,作者:孙冬,梅曾涛,黄坤;中华论文中心网站;

2、《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复式教学质量》,李子荣,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优秀论文。

上一篇:试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看课” 下一篇: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