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受挫,女儿逃入“拉拉圈”

时间:2022-10-27 03:13:22

去年5月,我在X市某心理医院坐诊时,接待过这样一对母女。

妈妈说:我发现女儿在自残

我女儿丽丽从小就很独立,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到最好。她学习一直很优秀,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很出色。

丽丽在初中的时候,有什么事都愿意和我说,我也尽心尽力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我们之间可以说没有沟通上的问题。

但是她自从上了高中后,话就越来越少了,她在学校里的生活怎么过的,我一点也不清楚,问多了她就烦。上周六我让孩子换衣服,孩子躲躲藏藏,我仔细察看才发现,孩子的手腕上被刀子划得一道一道的。我开始以为是有人欺负丽丽,就一再追问她,但她总也不说,后来逼急了,她才说是自己划的。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走到自残的地步,却不告诉妈妈?我这当妈的真失败啊。

女儿说:我难以自拔

妈妈出去后,丽丽长出一口气,向前探探身子,开始了她的诉说:

我从初三开始喜欢上一个男孩,上了高一我们开始谈恋爱,可是中途被我的一个朋友横刀夺爱。我很受伤,心里很颓丧。

一位好朋友告诉我,只有女人才最了解女人,所以女人和女人在一起,伤害会比较小……

这时我才知道,她是一位P(女同性恋的一种)。听了她的故事,我开始对同性恋感到好奇。我加入了好友所在的QQ群,在那里认识了很多女同性恋。

几天后,我认识了一位扮演T(扮演男性的女生)的女大学生雯。雯今年20岁,读大学,我们都经历了和男生的相恋、热恋和失恋。我们都受过伤,彼此同病相怜。

自从认识了雯,我又体验到了那种牵肠挂肚的煎熬。雯曾经有过一位亲密的白领女友菲,但是两人在一个月前分手了,菲去了南方。雯始终对菲念念不忘,即使是和我在一起,她也会不断想起菲。每次听雯说起菲,我心中就特失落。

国庆节那天,我和雯一起去东湖划船,雯对我说:“咱们分开吧,你走吧,我不想害你。你知道吗,这个圈子一旦陷进来就不容易出去了。”我听她这么说,心里感到很茫然。我认为她是在拒绝我,她并不爱我。

有一天,我在雯的博客上读到了她要放弃我的文字。我感到自己快要疯了!原来她从未爱过我,我只是菲的一个替代品!

于是我开始自残,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臂,只有在刀子划开皮肉的痛楚中,我才能感觉到压抑的释放。

这次考试,我完全不在状态,成绩可想而知。我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我感到好累,我想回到原来的自我。可我真的回不去了,我该怎么办?

咨询师说:尊重当事人选择

小丽是同性恋吗?

心理学认为,同性恋取向是指对同性个体产生以及发展恋爱关系的愿望,核心是产生性的兴趣。在对小丽的访谈中,小丽从未提及“性”的关系,她之所以加入“拉拉圈”,只是因为她相信朋友所说的“只有女人才最了解女人,所以女人和女人在一起,伤害会比较小。”

由此可见,小丽加入“拉拉圈”主要是出于逃避感情挫折的需要。这个群体里当然有一部分是真正的同性恋者,但还有一部分人是像小丽这样,为了逃避,并以此来表达某种情绪,也许略带报复的意味。说到底,对于小丽来说,进入“拉拉圈”,只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麻醉自己的一种游戏。

选择是每个人的权利,为什么选择却是需要思考的。显然,逃避不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也无助于小丽的成长。

小丽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是生理发育迅速,心理发育滞后。对异性产生好奇,对爱情产生向往实在也是这个年龄段身心健康的标志。但是由于心理上还不成熟,对于压力和挫折的耐受力偏低,因此受挫后容易趋向逃避或走向极端。

此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性角色的认同尚在探索阶段,会在向同性认同还是向异性认同之间产生摇摆,暂时被同性吸引并不奇怪,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同性恋,这个阶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结束,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我没有建议小丽应该如何选择,我相信自我成长的健康动力是自发的,人会在一个个错误中积累生活经验并思考和领悟,我们尊重每个人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

其实,小丽在谈话中已经讲出自己加入“拉拉圈”的动机,并已意识到这是一种逃避。她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出选择,这才是心理医生希望达到的目的。我们不能越俎代庖。

上一篇:别让孩子看到你的恐惧 下一篇:家庭理财规划――1/5理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