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组培苗的炼苗移栽技术研究

时间:2022-10-27 03:09:20

蝴蝶兰组培苗的炼苗移栽技术研究

摘 要:不同的炼苗处理方式、过渡培养及不同的移栽基质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影响很大,试验结果表明: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移栽,采用无激素和低蔗糖浓度10g/L的过渡培养基进行过渡培养能够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苔藓作为栽培基质成活率最高。

关键词:蝴蝶兰;组培苗;炼苗;移栽

1 绪论

1.1 蝴蝶兰的特性

蝴蝶兰(Phalaenopsisamabilis)又称蝶兰,属热带气生兰,兰科(orchidaceae)蝴蝶兰属(Phalaenopsis)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也是国际上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四大观赏热带兰之一[1]。蝴蝶兰为附生兰,属于单茎性兰花,茎极短。叶丛呈宽倒卵状长圆形,长10~30cm,宽4~6cm,圆锥花序。花朵的大小也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异。蝴蝶兰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常野生于热带高温、多湿的中低海拔的山林中,喜热、多湿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白天25~28℃,晚间18~20℃。当夏季35℃以上高温或冬季10℃以下低温时,蝴蝶兰停止生长。若持续低温,根部停止吸水,形成生理性缺水,植株就会死亡。蝴蝶兰花芽分化不需高温,以16~18℃为宜[2]。

1.2 蝴蝶兰的经济价值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兰花需求日益增加。20世纪60~70年代,兰花工业应运而生,除生产兰花外,还配套生产兰花盆景、兰花苗、养兰专用器材、兰花专用农药等,在欧美洋兰发展迅猛。荷兰是花卉王国,历来以经营郁金香为主,由于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兰,有一部分花商迅速拓展业务,1996年销往德、英、法、意等国的洋兰达3亿多美元,在2000年蝴蝶兰市场批发值上跃居第三。国土狭小的新加坡大作洋兰“文章”,全国洋兰生产面积达410hm2,1996年洋兰出口主要以石解兰为多,畅销20多个国家,洋兰出口达8200多万美元,包括内销的所有兰花均由2800多个专业户的兰场生产出来[3]。新加坡1995年蝴蝶兰生产面积达到305hm2,产值为2300万美元。

蝴蝶兰在国际花卉业中声望很高,栽培也十分普遍。日本是亚洲最大的蝴蝶兰进口国,1993年销售390万盆蝴蝶兰,产值达到1.03亿美元。目前,南美国家也开始生产蝴蝶兰,主要出口美国、加拿大。我国台湾地区兰花工业发展迅速,台湾有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被誉为亚洲的“鲜花宝岛”,不仅国兰产品的精美程度居世界前列,而且洋兰花色的品种之多,更是誉满各地,单是蝴蝶兰一度曾占领日本市场。我国台湾省是蝴蝶兰的故乡,有着特别适合蝴蝶兰生长的环境。台湾原种蝴蝶兰仅2种,一种是白花原种,另一种是小红花原种。现台湾己成功育成152个优良杂交种。到1998年为止,台湾共有30个杂交种登录进“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目录。台湾产的蝴蝶兰除部分内销外,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外销市场在日本、欧美、韩国、中国大陆及东南亚等地。1997年台湾出口蝴蝶兰苗1290t,成株约243t,切花近6t,创收约11亿新台币,1999年出售大、中、小苗约2200~2500万株。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兰展中,台湾蝴蝶兰频繁获得最高荣誉的奖项,使台湾蝴蝶兰誉满全球,奠定了其“蝴蝶兰王国”的根基,引来世界各地的订单不断[4,5]。我国大陆的发展势态,与上述国家和台湾地区相比,不论是生产规模、生产数量或出口产值均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加入WTO后,兰花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国是兰花大国,幅员广阔,又适应各类型兰花生产的条件,兰花资源十分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有众多的兰花爱好者,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这是我国发展兰花的有利条件。我国大陆蝴蝶兰的生产比较晚,作为规模性生产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广东、福建、云南、上海和江苏等省市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随着国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蝴蝶兰生产的前景将越来越好。

1.3 研究蝴蝶兰炼苗与移栽技术的目的与意义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熟,为蝴蝶兰温室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当前对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较多,但对生根组培苗炼苗移栽研究比较少,生根组培苗的炼苗移栽是工厂化生产中最为复杂的一项技术,也是商品化生产取得效益的最重要环节。试管苗在移栽过程中,要由异养转为自养,生长环境条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如何能为幼苗提供适合的过渡生长条件,是移栽成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对移栽的基质、水分、温度、湿度等加以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移栽成活率,同时又达到工厂化培育壮苗的要求[6,7]。笔者对蝴蝶兰组织培养中试管苗的移栽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材料为浙江传化生物有限公司组培室提供的生根组培苗。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炼苗处理方式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将具有3~4片叶的生根组培苗进行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室内炼苗6d、室外炼苗6d和不炼苗4种处理,每个处理20株生根组培苗,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移栽30d后记录小苗长势情况(如表1所示)。

2.2.2 采用过渡培养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试验。将具有3~4片叶的生根组培苗接种在无激素和低蔗糖浓度的1/2MS+蔗糖10g/L+琼脂粉3.5g/L+活性炭1.5g/L+pH值5.4的培养基上。对照为1/2MS+6-BA1.0mg/L+NAA0.5mg/L+蔗糖20g/L+琼脂粉3.5g/L+活性炭1.5g/L+pH值5.4的培养基。每个处理接种40株生根试管苗,3次重复。培养温度25士2℃,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4h/d,培养15d后移栽,30d后记录小苗长势情况(如表2所示。)。

2.2.3 不同移栽基质对蝴蝶兰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移栽材料:生根60d的无菌苗,平均根长在2cm左右,无菌苗大小相似。

移栽基质:①水苔;②草炭;③草炭:蛭石:珍珠岩=3:2:1;④草炭:珍珠岩=l:1。各基质均经121℃高温灭菌25min。每处理10株,重复3次。

材料预处理:先打开瓶苗的封口膜,将其在日光温室内炼苗7d,之后用镊子取出幼苗,再用蒸馏水洗净根上所带的培养基,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浸泡5min,最后移栽到准备好的基质中。

移栽后应置于阴凉通风处,保持环境温度25~30℃,防阳光直射,保持湿度85%左右。当移栽大约1周后,新叶开始生长,新根开始伸长时,可进行第1次施肥。兰花生长缓慢,对肥料的吸收量较少所以每次施肥量要少,浓度也要低。30d后调查各处理幼苗的成活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炼苗处理方式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不同炼苗处理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有较大影响。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室内炼苗6d、室外炼苗6d 3种炼苗方式都能提高移栽成活率,其中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0.0%。不炼苗的移栽成活率较低,只有65.5%。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3.2 采用过渡培养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

过渡培养15d后移栽,3d后调查小苗长势情况。采用过渡培养基进行过渡培养,能够提高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2.5%。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3.3 不同基质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蝴蝶兰为热带气生兰,喜温,耐寒力弱,在栽培上对温度要求严格,最适栽培温度为:白天25~28℃,夜间18~20℃。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蝴蝶兰几乎全年都处于生长状态,但当温度长期低于15℃时,植株将停止生长[8,9],而温度过高(32℃以上),通风不良,植株则会受到伤害[10]。因此移栽后应置于阴凉通风处,保持环境温度25~30℃,防阳光直射,保持湿度85%左右[11]。由表5可看出,水苔作为移栽基质的成活率最高,达98.7%,植株生长健壮,根系生长良好;其次为蛭石,成活率为84%;而草炭:珍珠岩为1:1的移栽基质成活率最低为15.4%。蝴蝶兰的根为肉质气生根,它的移栽要求疏松,透气,并有一定的保肥保水性能[12]。在上述的5种移栽基质中,水苔具有柔软,易处理以及保水、肥力高的优点[12],是目前移栽蝴蝶兰比较好又易得的好材料。草炭通透性不及水苔,过湿会滋生病菌;草炭:蛭石为1:1的基质植株容易腐烂,不是移栽蝴蝶兰的理想材料。所以,蝴蝶兰生根苗移栽在水苔上效果最好,成活率最高,且生长健壮。

4 结论

组培苗是在无菌、有营养供给、适宜光照、温度和100%相对湿度环境中生长的,并有适宜的植物激素以调节生长代谢,一旦出瓶种植,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生长的剧烈变化,如温度不宜,湿度难以保持100%,移栽的环境可能有杂菌丛生等,稍不慎便会造成大量死苗。因此,调节环境条件和湿度是提高移栽成活率的重要环节。本试验数据表明,移栽前先进行炼苗,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室内炼苗6d、室外炼苗6d 3种炼苗方式都能提高移栽成活率,其中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0.0%。不炼苗的移栽成活率较低,只有65.5%。采用过渡培养能够提高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主要原因是降低了激素水平,MS培养基的氨、锰、铁、锌等含量较高,有利于抑制玻璃化的发生。由于长期使用6-BA,原球茎内6-BA含量远远高于NAA,体内激素比例严重失调,试管苗无法正常生长,从而导致玻璃化现象严重。降低6-BA含量,增加NAA含量,可以减轻或消除玻璃化现象的发生[13,14]。因此,降低激素水平,减少培养瓶内湿度,避免高温,适当增加琼脂含量,注意培养瓶中空气交换是防止玻璃化的主要手段。采用无激素和低蔗糖浓度10g/L的过渡培养基进行过渡培养,能够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基质类型是影响蝴蝶兰组培苗移栽的主要因子之一,蝴蝶兰最适合的栽培基质为水苔。

参考文献

1 卢思聪.中国兰与洋兰[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

2 魏琪,李凤兰,胡国富等.蝴蝶兰快速繁殖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06(4)

3 李子红,贾燕.珍品兰花快速繁殖与养护[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李建华.台湾蝴蝶兰产业发展初探与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2001(l)

5 李建华.台湾蝴蝶兰产业优势与现状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2(4)

6 韩文璞,袁明莲.黄金梨的组织培养及快繁研究[J].落叶果树,2001(2)

7 袁丽钗.核桃品种试管苗生根及不定根发生过程异蛋白表达的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00

8 陈菁瑛,张丽梅,陈雄鹰.蝴蝶兰试管苗移栽与快速成苗方法[J].建农业科技,2001(3)

9 陈菁瑛,蓝贺胜,陈雄鹰.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蝴蝶兰生长的影响山[J].林业科技开发,2002(1)

10曹孜义,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甘肃: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1李进进,廖俊杰,柯丽婉等.蝴蝶兰根段的组织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

12 胡松华.蝴蝶兰[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

13朱晋云,杨丽萍,许玉娟等.大花蕙兰试管苗玻璃化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4(3)

14熊丽,吴丽芳.观赏花卉的组织培养与大规模生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酸枣为砧木“一步法”营造冬枣丰产林技术措施 下一篇:核桃育苗及芽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