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灌区节水改造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27 01:27:35

当前我国灌区节水改造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建设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 对其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阐述了灌区节水改造基本原则,分析了我国灌区节水改造的问题,探讨了灌区节水改造的对策。

关键词:灌区;节水改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我国北方地区,一方面干旱缺水,一方面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不力,水的灌溉有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为了提高灌区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大中型灌区的工程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灌区管理和服务的良性循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灌区节水改造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过去许多灌区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大量占用生态用水,依靠扩大规模来实现局部的效益。今后要依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重新核实灌溉面积,确定发展规模。提高农民收入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调动灌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苦干实干,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灌区落后的面貌。

3、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赤峰地区灌区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的问题较多,应首先解决影响灌区发挥效益的关键问题。在注重引进新技术的同时,要注意推广投资少、见效快、方便管理的节水灌溉技术。

4、坚持灌区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灌区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同步,不能再走牺牲生态用水,换来暂时发展的老路。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地区之间的利益,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5、坚持灌区改造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灌区改造为农业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结构调整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又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灌区的改造中,这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我国灌区节水改造的问题

1、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使十分脆弱的自然生态更加恶化。如何在保障现有灌溉效益的前提下,节约出更多的水,用于发展其他产业和改善生态,已成为灌区一项迫切的任务。

2、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大型灌区绝大多数都是解放后50~70 年代修建起来的,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工程设计标准低,工程质量差,且已运行三四十年,由于缺乏投入,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据大型灌区老化调查,干支渠建筑物基本能正常运行的有60%,严重老化损坏的达25%。提水灌区的水泵、电机、管道等机电设备约有1/3 属于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高耗能淘汰产品,设备陈旧、破损严重,急需技术改造。

3、工程配套差,灌溉技术落后

许多工程还没有配套齐全,由于控水、配水建筑物严重不足,加上建筑物老化破坏严重,渠道垮塌渗漏严重,灌溉期间经常出现渠道决口、房毁田冲、下游无法灌水的局面,不仅严重浪费了水资源,也严重威胁着灌区的生产发展。由于渠道防渗率低,灌溉技术落后,节水灌溉技术尚未得到很好推广,有些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不足40%,不少灌区仍实行大水漫灌,每亩每年灌溉用水量超过1000m3,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也加大了排水负担,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耕地次生盐碱化严重。

三、灌区节水改造的对策

1、 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现有的灌区节水改造,在水源的设计上,应该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再考虑引水。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灌区节水改造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要充分利用江河和土壤水,通过对其的合理调控,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水转化为农业可用的水源;其次,经过适当处理将工业和城镇生活排出的污水转化为灌溉水源。

2、抓节水工程建设

制约灌区效益发挥的主要因素是缺水 ,因此,工程建设、改造必须围绕节水灌溉来进行。在建设时,节水改造工程要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和农民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分别采取管灌、喷灌、微灌、渗灌以及渠道防渗等节水工程,同时,以主干渠道沿线骨干工程设施为基础进行续建配套、节水技术改造, 并在干、支、斗、农四级渠道上增设量水设施,建立水情自动化测控系统。通过工程措施、节水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的全面实施,达到改善灌溉条件、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从而为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3、抓资金投入和管理

节水改造工程建没能否成功,资金投人和管理是关键。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地筹集资金是搞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为此,要在争取国家投资资金的基础上,充分发动群众,争取农民投资入股, 提高农民建设的积极性, 使农民逐步成为投人的主体。

在资金管理上,应对节水工程建设资金建立健全使用、管理、审计等方面制度.切实做好专款专用对于项目建设中的主要建设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专门组织财务人员不间断地对项目土程的资金财务审讨;对于项目涉及到的有关文件、技术档案、资金报告,竣工总结、规章制度、合同由专人负责存档管理。

4、 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

灌区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是各个环节综合协调的结果,灌溉水的运行存在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对水资源效率的提高都有制约作用。从整体来看,灌溉水循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环节: (1)将水源送到田间的输水过程;(2)灌溉水在田间的灌溉过程,如喷灌、滴灌、漫灌等等;(3)作物水资源利用。我们仅从工程的角度来考察现有的灌溉工程,可以分为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两个工程协调统一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5、重用水管理,统一规划,取之于水用之于水

水资源按流域形成自然体系,灌区是流域组成一部分,只有按流域统一管理,才能优化配置水资源。按流域统一管理,才能避免出现在水资源管理上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上游大水漫灌下游却供不应求,以致超量开采地下水诱发一系列环境及生态问题。水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与灌区内各村民委员会或用水户签订用水合同,按量取费,并实现按效益和市场物价指数调节水价,坚持执行以预付水费为主的多种收费方式,坚持争取政府支持和政策法律保障,强化大家的节水意识。由水资源管理部门按农时供排水,对欠缴水费的村户可以停止供水,对于收缴水费要制定统一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做到取之于水用之于水,以水养水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建设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对其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决不能等闲视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达条件下,根据我国建设市场的环境, 坚持横向制约和纵向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二者必须相互补充, 相互加强, 决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 赵国强.灌区节水改造后运行管护及管理体制改革邹议[J]. 科技资讯. 2011(02)

[2] 孔亚男.可持续发展的节水灌溉工作[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06)

[3] 梁永进.合浦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建设的思考[J]. 职业圈. 2007(03)

[4] 黄志云.霍尔果斯河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J]. 科技资讯. 2008(02)

[5] 李国山.浅谈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08)

上一篇:电力施工技术的工程管理论述 下一篇:低温环境下早强组分对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