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穿插 无限精彩

时间:2022-10-27 01:08:33

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今天的语文课堂可谓是百家争鸣,精彩纷呈,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更多的学科知识有效地融入了课堂。纵观这些辅助补充的知识,一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紧贴文本。最近,我有幸观摩了小语教育界的几位大师以及众多青年才俊的经典课堂,聆听了他们的经验介绍。结合个人的几点思索,我发现通过更为精确、贴切的冷知识的穿插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会显得生机勃勃、无限精彩。

这些辅助补充的知识,我们可以用一个科学性的名词来称呼它——冷知识。所谓冷知识,一般而言,就是显得庞杂的,看似与文本关系不大的知识。结合我个人的见解而言,欲让冷知识起到画龙点睛,对课堂产生有益补充与助推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进行有益穿插。

一、激情激趣,导入生辉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向学生引入新知,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让语文教学的导入新颖有趣,充满激情,让教学从美丽开始,这是新课程的呼唤。恰当、巧妙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有意识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导入新课的方法虽然有很多种,但要因教学内容而异,因人而别。在这里我想就利用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谈一点体会。不久前听讲座,一位名师讲了一则野史故事,据传说,王勃年纪轻轻溺水身亡,他还念念不忘那最得意的两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天在水上闹鬼,反复吟诵这两句诗。嗣后,有个秀才路过这里,听见了说:其实你这两句诗还是不太好,如果把其中的“与”字和“共”字删去,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好了吗?从此闹鬼声戛然而止。听后,我灵机一动,把这则故事放在《少年王勃》第二课时的开头引入,再带上一个问题:“秀才的对联正确吗?”学生听了故事,带着思索,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是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一把金钥匙。它有效地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针对学困生的种种不足,铺设了必要的台阶,使他们在课堂中的各项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基础上积累信心,从而远离失败者的心态,有效调动了学困生的内部动力机制,促进了他们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策略的形成,提高了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相关链接,星月交辉

中华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内蕴丰厚,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经典文章、名诗、名言往往难以直接让学生去品尝文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和韵律美。因此在课堂的总结归纳阶段,适时推出相关的冷知识,作为触发点的产生源,将会起到共生共存、升华理解的妙用。

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执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通过精妙的穿插引导,扣住诗眼“紫”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大诗人李白那浪漫、奇特的笔调。就在我们认为教者对于文本的把握已经相当到位时,孙老师突然话锋一转引到了同题材的诗——徐凝的《庐山瀑布》的赏析上。一番阅读品赏之后,孙老师又抛出了苏轼的诗《戏徐凝瀑布诗》,苏轼的诗就像是一面镜子,把学生紧紧引到了对两首庐山瀑布诗的对比、解读、品味上。学生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思维的火花和情感的碰撞,在那一刻闪亮整个课堂,让人不禁暗暗叫好。

三、适时延伸,升华情感

语文是用来传道载情的,每一篇文章正因为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语言才显得生动,灵性十足。课堂中如果有冷知识的串联延伸,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深化对文本的解读。近日观摩全国阅读教学一等奖获得者的同课异构课堂,我惊喜地发现由于有了巧妙延伸,课堂韵味无穷。

蒋军晶、孙世梅两位老师在讲授《已死的母熊》时,均通过一本与课文紧密相关的作品《护生集》进行对比品论,让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得到了深化,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真真切切地领悟到了大爱无言的精髓。而蒋军晶老师不仅有效利用了教材背景中的相关知识,更可贵的是他引入了汶川地震中最为体现人性光辉的一幕:在废墟下,一位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孩子而牺牲的母亲和她手机上的留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一幅图片,一句话,一个无比感人的故事。教师用冷知识引领学生走入了母爱的光辉天地中。故事感动了学生,学生的感言则打动了所有人。正因为有了冷知识的开道,课堂才显得更为广阔,生机盎然。

四、画龙点睛,实践运用

冷知识不仅能将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引起他们的兴趣,升华他们的情感认知,还能达到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升华对知识巩固的作用。

陈金龙老师在执教《鹬蚌相争》一文时,由于其精湛的教育艺术,课堂自始至终情趣盎然,知识的深度、能力的训练都十分到位。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陈老师最后的冷知识的铺垫。陈老师先出示了一张战国七雄的地图,结合地图,陈老师把鹬蚌相争的历史故事背景娓娓道来,在故事讲到苏代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开始劝说赵王时,陈老师戛然而止。他抛出了一个绝佳诱饵,让学生做小外交大臣劝解赵王。学生一听,个个兴致勃勃,仿佛已经来到燕赵大地那战火纷飞的时代,在赵国的王庭之上。能言善辩的小苏代,把鹬蚌相争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力争通过自己的寓言故事,打动赵王,让他不要攻打燕国。学生很投入,故事也就讲得异常精彩,听课者无不拍手叫好。冷知识作为导火索成功地点燃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热情,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激发往往是思维个体呈最佳心理状态下充分发挥的结果,而最佳心态的形成又往往是在班级良好的教学情境下的结果。教师运用语言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

(责编 潘冰)

上一篇: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该准备什么 下一篇:精彩的导语——引领学生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