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10-27 09:16:06

黔西南州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黔西南州无偿献血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为探索无偿献血模式、发展固定安全的献血队伍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10年~2014年共76630无偿献血保本的血液检测结果。结果 2010年~2014年共检测76630份无偿献血标本,不合格数为3647份,平均不合格率为4.76%,其中ALT:2.08%、HBsAg:0.54%、抗-HCV:0.10%、梅毒:0.72%、抗-HIV:0.04%、其他:1.37%,以ALT不合格为最高,其他项目不合格次之,梅毒不合格排第三,HBsAg、抗-HCV、HIV的不合格率较低。结论 加强献血前的体检征询,开展献血前筛查,提高采集血液的合格率,减少采进血液的浪费,提高血液安全。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检测;血液安全;固定献血者

为了招募固定献血者提供依据,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充足的的血液,减少血液的浪费,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对我站2010年~2014年采集的76630份无偿献血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014年我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血液标本76630份,献血者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1.2 仪器 仪器使用STAR(奥斯邦)8通道全自动加样系统、FAME24/20(奥斯邦)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721分光光度计。

1.3 试剂 HBsAg、抗-HCV、抗-HIV、梅毒检测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酶免诊断试剂,ALT检测采用四川迈克和北京端瑞提供的检测试剂,所有试剂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批检定合格、贵州省采供血系统集中采购中标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经本站质管科抽检合格并确认。

1.4方法 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均采用ELISA法、ALT采用赖氏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双人双试剂交叉检测,抗-HIV两次初筛呈反应性的标本送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确认。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各年份间不合格率差异,P

2 结果

见表1~表3。

3讨论

表1看出,检测人次在不断递增,与临床用血量在不断增长有关。从2010年~2012年检测人数增加并不多,2013年开始明显增多,主要原因是临床用血在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州一次献血400ml的人员在快速递增,重复献血者在增多。从2011年开始,我站在流动献血车上配备了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开展了ALT现场初筛,ALT的不合格率开始下降,总不合格率呈降低趋势。2013年不合格率又开始逐渐升高,主要原因是2013年又逐渐停止了ALT现场初筛,到2014年ALT不合格率达到1.70%,高于国内的其他地区,沧州地区1.58%[1]。加上在县份采血时,献血人数较多,不是每个人都进行献血前筛查,导致ALT、HBsAg不合格及乳糜血的献血者献血。5年来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依次为:ALT>其他>TP>HBsAg>抗-HCV>抗-HIV,与沧州地区的报道的不合格比例不同 [1] 。我州HBsAg、抗-HCV一直较稳定,在采供血过程的交叉感染控制较好,HBsAg的不合格率5年内一直在0.39~0.65%之间,抗-HCV不合格率一直在0.08~0.14%之间;SYP(梅毒抗体)从总体来看,虽然阳性率较高,5年的平均不合格率0.72%,高于上饶市的0.69%,兰州地区的0.559%,咸阳地区的0.44%,低于青海地区的0.84%[2],但5年来一直较稳定,没有明显上升趋势;抗-HIV不合格率除2010年最高外,其他年份相对稳定,在0.03~0.05%之间波动。

从表2看出,不合格分布不均,男性不合格率较高,特别以ALT、抗-HIV、其他(乳糜血)不合格的差距最为明显,男性明显高于女性[3,4],这与男性平时饮酒、高脂饮食、男性有危险行为等生活习惯有关。HBsAg男性高于女性,SYP(梅毒抗体)女性高于男性[5],

表3看出,因试剂生产厂家不同,检测结果存在着差异。由于科华与万泰两个试剂生产厂家HBsAg、抗-HCV、抗-HIV、 SYP(梅毒抗体)几项检测结果不相符,导致结果不确定的献血者在其他不合格项占有45.7%的比例。 乳糜血不合格率从2011开始由高向低,2012年开始由低逐年上升,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在临床用血量的快速增长,血源紧缺的情况下,体检征询工作中为了尽量挽留献血者,放松了体检征询的环节,加上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加大,献血现场的献血者未完全做好ALT初筛,采集了ALT升高和乳糜血献血者的血液。乳糜血不合格率升高与我州近5年来男性献血者逐渐增多、女性献血者的相对减少也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可见,献血前的征询与筛查模式已给我站的血源和采供血过程的成本造成一定的的浪费,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提高采集血液的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6],献血前应该做到:①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使献血者能自我排除危险行为,不宜献血的献血者主动放弃献血或暂缓献血;②加强征询工作,使献血前有饮食油腻、饮酒、睡眠不足、服药或其他疾病等影响ALT升高的献血者暂缓献血;③加强献血前初筛工作,建议继续使用干化学法筛查ALT、使用HBsAg/TP快速联检金标纸条,尽最大限度筛除不合格率较高的ALT、HBsAg、TP不合格献血者,提高采集血液的合格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降低安全隐患;④尽快开展血站血液核酸检测,缩短HBV、HCV、HIV窗口期,降低窗口期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瑞丽,魏超,刘乐霞,等.2007~2011年沧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1):1129-1130.

[2]孙蕊娟,陈葳,王绒和,等.2010~2012年咸阳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5):523-525.

[3]柯丽.湖北荆门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1):1126-1127.

[4]刘建,费安芳.遵义地区无偿献血者ALT筛查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1):1127-1128.

[5]赵红娜,张燕,方建华,等.郑州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2):1260-1261.

[6]林莉,蒋玲,张伟.银川市446例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标本的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5):522-523.

上一篇:焊接钢圆柱薄壳在风荷载作用下屈曲性能研究 下一篇:钢丝环扎加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