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铸就的光华

时间:2022-10-27 09:04:06

李华小档案

1959年1月生于四川内江,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他于1982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内江市邮电局工作,先后任内江市邮电局副局长,广元市邮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四川省邮电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四川省邮电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他曾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职工民主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四川移动公司先后获得技术、业务服务、管理创新成果270多项,各类创新成果位居西部同行业第一。

速度,令人惊异的速度――

成立仅6年时间,四川移动通信公司写下一组组令人惊异的数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亿元,基站从1100个发展到10000个,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10万个;累计发展移动电话客户1200万户,客户总数达1300万户,纳税总额达到35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达288万元,作为四川村通工程的主要实施者,四川移动承担起了95%的工程量;从2004年开始,已解决了三州486个乡和内地6000多个未通电话行政村的通信问题……

“只争朝夕,艰苦创业”,四川移动今非昔比――跃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公司,傲居同行业领先地位。

业绩,无疑是支撑荣誉的基石。身为四川“移动掌门”的李华荣获“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可谓名副其实。但在四川移动公司员工心中,这却有着更深的含义,省公司一位高层管理人员由衷地说:“李总的这枚奖章,是6年来他用心智和奉献铸就的。”

破冰:改出一片新天地

1999年7月28日,移动业务从原四川电信剥离,四川移动应运而生。 “移动公司将从计划经济、独家经营向市场经济、充分竞争转变。”李华说,“要在竞争中制胜,改革势不可挡。”

“第一刀”挥向企业组织结构,机构重组大刀阔斧。公司一成立,李华就带领一班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置机构,配备资源;对省市机构撤并,对集资性各类经济实体清算、注销;剥离三产,精干主业;实行集中公开招标采购;按绩效核定人工成本……衔接、起步、腾飞――三部曲环环相扣。

2002年四川移动实施主辅分离。中国移动集团对四川等8个省(市)移动通信公司的资产权益进行重组,并注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同年6月,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其子公司在香港和纽约成功上市。

一系列变革顺势而为。

企业体制从国有骨干企业转变为外商投资企业;企业管理运作遵循上市管理规则和国际惯例;确立“公司价值最大化、关注高端客户”的经营新理念;接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双重考核;建立与业绩挂钩、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薪酬制度。

以变应变,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也适时启动。

改革,释放出内部体制的市场潜力,释放出资源整合的强大能力,四川移动一路前行。

紧接着,一场“破立之间看创新”的大讨论频掀高潮。然后,多种新的理念开始定位:树立各工序岗位之间互为用户的观念;“以我为主”向“以用户为主”顺利转变,全局观念、创新观念、效益观念、营销服务观念、合作共赢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

思维更新后,资金、成本、网络、竞争、综合“五项管理”顺理成章,效果奇佳。

搭台:释放人才创造力

有人说,李华当“头”这6年,最大的业绩不是发展了多少用户、增长了多少收入、扩大了多少网络,而是以他富有人性化的亲和力和现代管理理念,与全公司广大员工一道,在四川移动公司建立了一种传统精神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企业文化,为人才搭起了一个广阔舞台。

2002年,陈露被评为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作为一名招聘员工,陈露的当选,在中国移动开了招聘员工评劳模的先河。

一个招聘员工能否参加集团公司的全国劳模评选,当时在公司内部引起不小的争议。

“市场经济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对此,李华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面对不同意见,他坚定表示:观念必须更新,员工的“身份”界限必须打破,为全公司所有的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努力上进、充分展现自身价值的企业环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制的必然。因此,陈露评选劳模的意义,已超出了评选本身。

而正是自陈露开始,四川移动凝聚了一大批有志向上的员工的智慧与劳动,成就了四川移动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创造了领先西部通信企业的骄人业绩。

杨南飞,公司数据部的行业应用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公司成立之初,他“跳槽”去了外企,2003年又回来了。谈起这段经历,杨南飞感受颇深:“出得去,回得来,流水不腐。让我感觉到一种极具亲和力的宽容和企业的现代气息。”他把在外企几年的学习收获,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参与了公司面向集团客户打造的“精品工程”,在集团公司的评比中,争得第二名,得到了用户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搭台,释放出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平均33岁的四川移动员工,人均劳动生产率近200万元,人均服务客户数近1800户。

关爱:在有情与无情之间

2004年5月9日是母亲节,营销中心的大客户经理白小燕收到一条短信:“请代我向您的母亲问候。”落款是李华。怀揣着温暖,白小燕把这条短信一直保留着,舍不得删。每当节假日或过生日,公司不少员工都能收到李华充满真情与温馨的问候。

李华的心很细,这和他高大的身形、坦诚豪放的性格似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非典”时期,省公司一名普通员工被诊断为“疑似非典”,住进了医院。李华谢绝了大家的好意劝阻,执意要去探望,可他却连司机也不让去,自己开车去了医院……

每年李华都要上高原。

甘孜州稻城、石渠,海拔4000多米,虽然只有两三名员工,可他一定要去看望。

“那里有四川移动的基站,有我们移动的员工,我们不能忘了他们。”阿坝县公司的员工喝不上自来水,李华去了,立刻想办法解决:凉山闹地震,一个星期城里的人跑了十多万,李华去了。和一线员工一起共度难关,凉山移动的员工没有一个脱岗;内江水污染,断水80天,李华去了,带着水,他是内江人,他家也断水,可他却没进家门,把水直接送到了员工家。

熟悉李华的人都知道,他不仅生活上对员工体贴入微,在工作中他也同样心细如发。

2004年3月1日,德阳移动在全省首开“手机缴费通”新业务。开通仪式前,李华到现场检查,发现个别操作程序要输入英文。可能会给部分用户带来麻烦。他当即要求相关部门立即改进。“开通仪式时间都定了,省、市领导都要到,万一到时问题解决不了怎么办?”有人担心。“没什么好商量的。我去跟领导解释,问题解决不好,新业务推出后给用户带来麻烦,影响企业的形象,这才是大问题。”李华态度坚决。

有情的李华也有无情时。公司成立之初,李华在全公司公开自己对亲属的约法三章:“不能与移动公司发生任何形式的经济往来,否则断绝亲友关系。”在他“绝情”的带动下,四川移动的领导班子虽几经变化。但都以此要求自己、严格自律。公司领导班子多次被集团公司评为“四好”班子。

敬业:永远的“乌龟精神”

在李华办公室的墙上非常醒目地挂着一幅《乌龟图》。他说,他崇尚乌龟的精神:吃苦耐劳,踏实戒躁,中庸含蓄,坚韧不拔,生命力极强……这是他对乌龟精神的理解,并常以此自勉。

李华病了,糖尿病。血糖指数是正常值的4倍多,尿酮中毒……不容分说,医生强行把李华留在了医院。

时逢公司网络建设刚刚拉开帷幕,工作千头万绪。李华在医院实在呆不住了,仅仅20天,揣着药,他执意回了公司。拖着尚未痊愈的身子,他与大家一起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干……

而正是这次生病住院,使李华对“身体是本钱”有了深刻的理解。这年春节,按照李华的提议,作为新年礼物,公司向每位员工赠送了一本《健康手册》。

公司成立6年来,凡是领导下基层、搞调研、慰问员工,最艰苦、最困难、条件最差的地方,李华每次都抢着去;每逢大年初一的早上,李华必到生产一线与员工一起过年;几年来,拖着有病的身躯。他跑遍了四川全省171个县、市、区。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干燥,牛羊肉吃多了更是上火,惹发了他的痔疮,经常是一天跑下来,汽车坐垫被鲜血浸透……

省公司机关的员工都知道,与李华一起出差,是件苦差事。有时一天几百公里跑下来,再晚,也得下车搞调研,听汇报。第二天一早接着跑,天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员工满怀真情与敬意地说:“要讲爱岗敬业。要讲奉献精神,李总就是我们四川移动的代表!”

上一篇:体制创新 诞生川威精神 下一篇:把援助之手伸向特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