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和你谈一件事

时间:2022-10-27 08:56:54

本栏主持/岳付玉

上高一的女儿好像恋爱了,我和她爸爸一时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十几年来这还是第一次。

女儿上初一时,有一次对我说起她们班的一个女生,偷偷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而那个男生并不知道,女孩也不敢对男生说。自己单相思,课也听不进,饭也吃不好,有时还自己偷偷地哭。女儿说时无意,但我听后却留了心。在孩子求学的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几乎达成一个共识:“逢二必乱”。意思是说,初二、高二是孩子最不稳定的阶段。好在,我一直认为自己的女儿很单纯,不大可能这么早就给我们出难题。

女儿长得比较漂亮,个子又高,座位经常被排在教室的后两排。周围的男生比较多。女儿天性活泼开朗,因此“男生缘”很好。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里,女儿和我说起过,她们班的同学传言,有某某、某某等男生喜欢她。女儿说这些事时,就像是说一个笑话。我在担忧现在的孩子成熟之早的同时,又庆幸自己的孩子天真无邪。可那个时候,孩子毕竟还小。现在要面临的是最不稳定的初二阶段了,为了防患于未然,我开始有意无意和女儿谈早恋的问题。女儿有时听得很认真,还不住地点头,有时又显得心不在焉。整个初二阶段,女儿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在学期末开家长会时,我向班主任询问了女儿在校时的情况,班主任对女儿的表现大大赞扬了一番,我也就把一直提着的心放下了。

我和孩子的父亲都不反对女儿和异往,我们认为,只要是正常的同学交往,多和男生接触,能够开拓思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我们把这些想法告诉女儿,女儿很高兴。女儿儿时的玩伴、小学时的同学中,有几个非常要好的男孩,他们经常打电话,女儿从来不避讳我们。有时女儿不在家,有电话打过来,事后我们会告诉她有谁给她打过电话,我们只是对女儿通话的时间加以限制。由于家庭环境的宽松,女儿放学回来时,偶尔会说起她们班里谁和谁在谈恋爱,在学校的某个角落,看到哪个女生和男生在一起等等。不知是出于做母亲的敏感,还是怕自己的孩子会萌生这样的想法,每当这时,我总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不会也是这样子吧?”然后就讲出一堆早恋如何害人的大道理。女儿一再对我说,“不会的”、“知道了”。作为母亲,一方面怕孩子真的出问题,一方面又怕误会了孩子,又不能问得太多,因此,我采取敲边鼓的做法,总是时不时地说上一两句。

初三阶段是每一个学生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我女儿所在的学校,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出过许多名人,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都比较好,在当地能排在前三名。许多孩子都以能考上这所学校为荣,女儿当然想继续留在这里读高中。因此,在升入初三后,女儿就很努力,每天学到很晚,周六、周日也几乎不休息。看到女儿这样用功,我很心疼。告诉自己,不要再对孩子唠叨早恋的事了,孩子现在的目标就是努力学习,争取留校,应该不会有其他杂念。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初三下学期的一天,女儿突然很认真地对我说:

“妈妈,我想和你谈一件事。”

“什么事?”

“如果有一天,我喜欢上了谁,我可能和他交往,但前提是不影响学习。如果因此影响了学习,我会立刻停止交往。希望您相信我,我有能力处理好这些事。”

听到女儿说这样的话,敏感的我立刻反问了一句,“你喜欢上了谁?”

“我只是说假设,假设有一天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您不要责备我。”

之后,女儿又反复强调她说的只是假设。我知道这是女儿提前给我打的埋伏。女儿的性格中有许多很像我们夫妻,比如开朗、刚强、遇事有主见、重感情。从小到大,女儿很少哭,她说她最烦的就是女孩子动不动就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烦恼,尤其是在青春期,可是女儿展现给我们的总是一副天真灿烂的笑脸。虽然有时不愿意听我和她父亲的“唠叨”,但我一直认为那是因为中考压力比较大。学校的老师也一再嘱托家长不要给孩子压力,不要老和孩子说这说那。我定定地看着孩子,望着女儿稚气未消的小脸,再看看那一脸认真的表情,我知道,一旦女儿对某件事投入了感情,就很难自拔,尤其是这种男女朋友关系。因此,我必须亮明自己的观点,阻止女儿的这种想法。

“妈妈,你生气了吗?”女儿怯怯地问。

“妈妈相信你说的话,也相信你的能力。但妈妈就一个观点,不希望你在中学期间谈朋友。首先,这个年龄段还很不稳定,变数很大;再者,这么小的年龄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不是有一句话叫做‘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嘛;第三,你还小,恐怕没有那么强的控制力。总之一句话,妈妈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也没有假设。”可能是我的语气有点强硬,那天的谈话没能继续下去。

初三的时间就像白驹过隙一样,在孩子忙碌的学习中很快就过去了。随着中考注意力的转移,我们都不再提起早恋的问题。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偿留在了原来的学校。熟悉的校园,新来的同学,使得女儿在高一刚刚开学的阶段很是兴奋。然而,在一次开学考试后,女儿的成绩却一落千丈。我和她父亲不但没有因为她偶尔一次考试没考好而责备她,反而鼓励她不要灰心。但随后的几次课程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个别科目不及格。以女儿的实力,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因为刚上高中不适应,还是有别的原因?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女儿晚上学习时,经常看着书本走神。为了不误解孩子,―个周末的晚上,我翻出了家里的一台小收音机,叫上女儿一起收听笑话,这是女儿最爱听的节目。当我和丈夫被收音机里的笑话逗得哈哈大笑时,我们发现,女儿竟没有什么反应。晚上,我和丈夫一起回想女儿这一段时间的表现,发现一向不太注重穿着的女儿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而且,以前女儿经常和我们提起的那个男孩,自从上高中后,就再也没有提起过。春心萌动的孩子,经常说起的,未必是她所想的,而她所想的,又未必说出来。我们感觉到我们单纯可爱的女儿可能真的早恋了。我们决定和孩子谈一谈。话题从孩子的考试成绩开始。

“你分析过自己为什么几次考试都没考好吗?”我问。

“可能是有些地方没有复习到。”女儿答。

“是不是上课听不懂或者是走神?”

“没有。”

“是不是有人打扰你?”

“什么意思?”

“比如,谁喜欢你或你喜欢谁,影响了学习?”

“你没病吧?”

硬梆梆地,女儿扔下一句话,转身走了。我和她父亲面面相觑。

说句实话,从女儿上初中开始,我就担心女儿会出现早恋的问题,一直对女儿下着“毛毛雨”,不知道是我说的太多了,对正值青春期的女儿起了反推动力,还是对女儿过于信任,放松了警惕。总之,现在的我感到很困惑,说深了,怕女儿以后什么都不再告诉我,说浅了吧,又无济于事。马上面临的是青春时期第二个不稳定的阶段,怎样才能阻止孩子的早恋行为继续发展,我束手无策。

编辑观点 越是挑明了越容易化解

非常理解这位家长的困惑。

这确实是摆在许多家长面前的一大难题。而且,又是无法回避的。一旦处理不好,有可能对孩子一生产生消极的影

响。教育心理学界有一种理论认为。男孩子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段,是童年早期。女孩儿最容易出现心理危险的时段,则是青春期。这种危险对于不同人种和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女孩都一样。而且,那些活泼的、心理活跃的女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家有爱女初长成,最是父母操心时。

首先有必要纠正一下这位家长的说法,其实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误区,上高中的孩子如果恋爱了,还叫早恋吗? NO!这是16岁孩子最正常不过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了。青春期的孩子在身体变化的同时,心理上的需求会随之而来,而最大的心理需求就是渴望接近异性,渴望交往,乃至渴望爱情。孩子恋爱一场,是成长的必由之路。西哲卢梭在他的教育专著《爱弥儿》里,就肯定并赞美了少男少女的这种交往,认为大人们不应该横加干涉,就像不应该用布、绳束缚新生儿一样,惟如此才符合人的天性,那是公元1760年前后,距今250年左右了,何况现在的孩子营养还这么丰富,电视、网络等传播工具更让他们眼界大开,他们较之前辈自然会更早熟一些,青春期提前了。科学界早已达成一种共识,即青春期提前的趋势是一种全球的趋势,全球的青少年青春期都到来的更早,并且持续的更长――尽管相关的科学家并没有为此找到真正令人信服的理由。

算不算早恋,并不是―个简单的说法的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到家长的育子理念。一旦家长认定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也许那根紧绷的神经就会放松不少。

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完全听之任之吗?眼睁睁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尽管孩子此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绝对不会影响学习,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般说来,谈恋爱对女孩子的影响,会比对男孩子的影响更大一些。可高考在不远的前方虎视眈眈地等着,压力之大估计没有几个家长和孩子能够真正轻视。也许,正是因为这层原因,家长对待孩子的恋爱问题才那么敏感、焦虑。――卢梭当年苦心撰写《爱弥儿》时,书中的主人公爱弥儿可没有现在中国孩子们的高考压力啊,爱弥儿的女朋友,15岁的苏菲更不用为学习成绩发愁,所以,他们的父母恩师才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才能够轻松自如地指导自家孩子谈恋爱。可怜当代中国的父母们,哪里能如此潇洒呢。

一方面是无法回避的高考的威压,一方面是孩子青春期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长夹在其中,确实左右为难啊。如此窘境下,顺其自然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了。家长就等着做安慰天使吧。您不宜渲染早恋的危害,以免反强化了孩子的好奇心而去关注。尽量把恋爱看成自然现象(本来也就是自然现象啊),让孩子不戒备父母,恋爱的时候不回避父母。除了当孩子的朋友还能做什么呢?

做家长的,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其实,不仅仅是青春期,在任何年龄,都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尤其是女孩儿,听听她们的经历,无论是好还是坏,鼓励她们发出来自女性心灵的声音。只有当家长能接受女儿要说的任何东西时,她们才能在与父母的关系中保持自我的完整性,她们不必再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隐藏起来,也不必再害怕孤立和寂寞。

回到恋爱问题上。在刚有恋爱苗头的时候,孩子自己也往往很矛盾,好多女孩都愿意强迫自己忘却,可越是这么做,反倒越强化了这个信息,哪里忘得掉呢?父母可以告诉她:承认它,欣赏它,珍藏它。有时候越是挑开了,大大方方的,越容易化解,或许像一朵美丽的白云轻轻地就飘过去了。

如果发现孩子已经恋爱了,家长千万不要采取逼迫分手等强制打压行为,因为那样很可能恶化彼此间的关系,甚至把孩子往前推一大步,导致孩子离家出走,一旦离开了家的保护,遭遇伤害的危险随时随地都可能在瞬间发生,到了关键时刻自行处理难题,很容易出事。

失恋最要提防,失恋的孩子就像折了翅膀的鸟儿,最需要安抚。然而,青春期的孩子一旦恋爱了,失恋的概率非常高。所以,从孩子开始恋爱的时候,家长就要立刻转换角色,当孩子的朋友,预备在孩子失恋之后交流疏通心结。

再往深里说说,从恋爱到进入性关系也就几步之遥。父母在孩子耳边敲敲边鼓提提醒是必要的。可如果已经发生了,父母必须冷处理,尽快淡化性错环节,尤其是受伤害最深的女生,家长还要做好一系列的安抚惊魂工作。

总之,对待孩子付出或获得的感情,当爹娘的一定要尊重,要“认了”,别慌,别怒,要张开怀抱,为孩子的初恋保驾护航,家长的责任不是预防,而是预后。爱情挡不住,做家长的自个儿就是这么过来的。在孩子的情感经历面前,尽可能地当个好朋友和守护神吧。

仅此而已。

上一篇:九个房子九个家 下一篇:在上海将自己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