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7 08:12:49

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学物理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殊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正处于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变,我们应该怎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呢?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个性特点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等,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后给予不同层次的作业和要求。对学习成绩较好的给予多一点的作业和高一点的要求,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让他们朝更高目标奋进;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帮助。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要针对大多数学生,这样就会使基础差的学生和其他人的差距越来越小。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因为物理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的产物。培养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其今后从事科研和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是创造活动中一种特殊的高级思维形式,又称创造性思维,指在激烈的创新意识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并使认识超出现有水平,从而达到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境界,是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创造性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以发散思维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突出表现为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变通性和精密性、思维的独特性和发散性。我们应针对处于当前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

首先,创立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制作更加形象明了的幻灯片,或者让学生先预习内容,然后指定某同学上台来讲解他对本节课的理解。

其次,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穿插些历史上或当前社会中的一些事件或现象,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触发学生的联想。

再次,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最后,教师应多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创新意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扩展和加深,是物理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课外活动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拓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许多理科学生都不重视对物理教材的阅读,他们大多认为,教材讲的知识太粗浅,读后也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造成这种对教材认识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部分理科老师也认为学生看教材没有多大用处。实际上,只要老师引导得当,教材对物理概念的提出、理解,物理规律的来源、理解和应用都解说的非常清楚。学生只要真正深入阅读教材,其收获是非常大的。大多数中学生反映物理比较难学,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不得不学习物理,物理老师也感觉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将变厌学为愿学,物理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大大的提高。

四、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目的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通过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习的被动和无奈。目前,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让他们对于学习的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使学生在今后更好的去学习,去真正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造福社会。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开启者、文明的传承者,作为一个现代教师,我们不再是单纯的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以讲课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我们还应尽最大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接受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更好的运用到教学中去,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上一篇:如何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下一篇: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成功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