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沙尘暴统计特征及趋势初探

时间:2022-10-27 08:01:49

克拉玛依沙尘暴统计特征及趋势初探

摘 要:克拉玛依地区是新疆比较著名的风口,沙尘暴天气也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对克拉玛依国家基本气象站1958-2008年5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本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条件、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沙尘暴 统计 特征 趋势

中图分类号:P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250-01

1 沙尘暴形成的天气背景

(1)克拉玛依地区沙尘暴天气多出现在春夏、秋冬季节转换时节,期间来至西伯里亚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大风降温天气出现,克拉玛依地区的沙尘暴天气也大多出现在这段时期。气象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克拉玛依地区多年沙尘暴天气1.3次/年,特大风天气多年平均1.5次/年。

(2)形成克拉玛依沙尘暴天气的地理背景。

克拉玛依地区地处新疆准葛尔盆地西北缘,春、秋两季气候干燥、少雨、多大风,上游地形为低山、戈壁坡地,地貌多为戈壁沙石土、风蚀地貌、白垩土,植被稀少,多为荒漠植物,生态脆弱,这是该地区可能形成沙尘暴的地理背景。

2 形成克拉玛依沙尘暴天气的条件

形成一地沙尘暴天气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有扬起沙尘的动力条件即大风;二是气候条件,即干旱、少雨、多持续大风;三是上游必须有结构疏松的沙尘源。就克拉玛依地区而言,是新疆较为著名风口,50年平均大风日数为68天,极大风速可达20~40 m/s或以上,具备形成沙尘暴天气的动力条件。克拉玛依地区处于新疆准葛尔盆地西北缘,气候干燥少雨属干旱地区,春秋两季多持续大风天气,使克拉玛依地区具备形成沙尘暴的气候条件。处于克拉玛依上游的塔城地区托里、额敏两县有农耕区,部分荒漠地带多戈壁沙石土、风蚀地貌、白垩土,植被稀少,多为荒漠植物,生态脆弱,恰是形成克拉玛依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沙尘源。

3 克拉玛依沙尘暴的时间特征

综合1957-2007年克拉玛依沙尘暴天气资料不难看出(如表1),其具有以下时间统计特征:(1)沙尘暴的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2 h之间,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沙尘暴;(2)沙尘暴起始时间与大风起始时间大体上相吻合。

3.1 克拉玛依沙尘暴季节特征

通过对克拉玛依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07年50年的沙尘暴天气资料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克拉玛依沙尘暴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克拉玛依沙尘暴天气都出现在春、秋两季,这恰好与克拉玛依地区气候特征相符。克拉玛依地区春、秋两季寒潮活动频繁,大风天气集中且风力大,气候干燥少雨,上游地区正值春播秋耕时节,土壤疏松,使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成为可能。

4 克拉玛依沙尘暴天气变化趋势

从克拉玛依1957―2007年50年的沙尘暴资料统计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克拉玛依沙尘暴天气出现几率呈下降趋势。1957―1967年之间沙尘暴出现次数20 d/a;1968―1977年之间沙尘暴出现次数23 d/a;1978―1987年之间沙尘暴出现次数13 d/a;1988―1997年之间沙尘暴出现次数4 d/a;1998―2007年之间沙尘暴出现次数3 d/a。

4.1 原因分析

通过对克拉玛依50年沙尘暴天气气象资料分析,克拉玛依地区沙尘暴天气呈现减少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大致有下列三种。

(1)受冬春、夏秋季降水量大小影响较大。克拉玛依秋季一般多干燥少雨,但是夏、秋季降水量较为充裕的年份,地面植被生长茂盛密集,起到了防风固沙作用。1988―2008年为降水量较为充裕的时段,地表植被较为茂密。

(2)克拉玛依地区近十几年大风日数偏少,风力偏小,持续时间偏短。

(3)引水工程的竣工使克拉玛依地区有了相对充裕的水源,在市区上游风口方向种植了宽500~1000 m的防风林带,街区也得到很好的绿化,下游19 km处种植20万亩人工林,防风固沙作用明显。

5 结语

(1)克拉玛依地区沙尘暴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2)克拉玛依地区沙尘暴天气出现几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3)降水增多、植树造林、增植地面植被是沙尘暴减少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克拉玛依气象站.历年(1958年-2008年)月报表,年报表.

[3] 气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中国气象出版社.

上一篇:浅议火灾现场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教学体会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