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时间:2022-10-27 07:59:00

心理因素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摘 要】 声乐训练以及歌曲作品的表达过程中,充满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并且心理活动对歌唱者的歌唱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歌唱心理会给歌唱者带来莫大的快乐和激情,反之将会给歌唱者带来痛苦和失望。本文从心理因素、心理障碍、心理状态三个方面来探讨声乐表演中歌唱心理与演唱的关系。

【关键词】 歌唱心理;演唱;心理障碍;影响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人类精神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涵盖一切人类的活动,当然也包括声乐。歌唱心理是指与声乐有关的行为和精神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一个歌唱演员在歌唱时的心理状态对其演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歌唱心理的概念以及内容

所谓歌唱心理,用通俗的话讲也就是“对歌唱的感觉和想法”,因此了解歌唱中的各种感觉现象是非常必要的。人的歌唱器官是特殊的“乐器”,没有直观性,所以声乐教学中,歌唱方法一般是通过“感觉”的方式由教师向学生传授。

(一)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演唱的情境与情绪是歌唱者表演时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歌唱表演中,首先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唤起内部视觉意象,而这种意象是在歌曲规定的情景中所创造出来的。要使歌曲思想内容“说”的真诚可信,就必须发挥自己的想象,使自己融入到歌曲情境中的意象中去,使其明显而形象地描绘出歌唱的一切。

(二)性格对歌唱的影响:个性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外向型的人重视外在世界,性情开朗、活泼、喜活动、爱交际。具有这样个性的表演者,不太容易怯场,就是有也比较容易消除。而性格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在同外界接触中,缺乏自信,比较孤僻害羞。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他们对于受到的贬低和遭受失败的反应比别人更加敏感。这种内向性格的人的怯场心理的调整相对困难。而大多数人属于中间型。但初上舞台或有重大的演出或考试、比赛时,也免不了产生“怯场”心理。

(三)意识对歌唱的影响:人的意识对歌唱有直接指挥与间接指挥的作用。正确的歌唱并不是单纯的像吃饭、走路那么简单的行为,从根本上说它是由直接指挥与间接指挥共同来完成的。间接指挥比较抽象和内在,而且人的语言又不能涵括所有人们想要表达的内容,特别是抽象的内容更加无法详尽的用语言来表达出来,只能用各种比喻的手法来形容出来,再加上接受信息者理解时难免产生歧义,所以最后导致与原意差之千里甚至相悖。正确的歌唱中除了呼吸与吐字是直接指挥外,其他的方面都是间接指挥来完成的。所以,意识对歌唱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要正确把握好意识对歌唱的直接指挥与间接指挥。

二、在声乐表演中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

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有许多,从种类上可以大致分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的表现

1.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演唱者的影响:歌唱与发声活动,是演唱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而实现的。例如当我们要发出一个靠前而明亮的声音,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靠前明亮的声音意念指向外部相应的肌肉动作。当你发声时你的主观能动性起着主导作用,你的意念就成了主宰你发声的有利因素。

2.情绪和情感的把握对演唱者的影响:观众要听演唱者的歌唱,又要看演唱者的精彩表演。歌曲作家写在纸上的是一些死的音符和字,只有通过演唱者进行演唱才能使这些死的音符和字变成优美流动的旋律,从而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使观众得到美的感受,而歌唱者拥有好的情绪和情感在整场演出中是最重要的有利因素。

3.演出现场和环境对演唱者的影响:现场的观众群体是歌唱者乐意演唱并想取悦的对象,演唱者就具有较强的演唱欲望,从而会成为演唱中的有利因素。

4.舞台搭档对演唱者的影响:演唱者与伴奏者或伴奏带的配合,与伴舞人员的配合,与场景的配合是否默契和谐,同样会对演唱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并影响到整体演唱效果。演唱者因为舞台搭档的相协调就会对整场演出产生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的表现和解决方法

1.演唱中的紧张心理:演唱时出现紧张情绪,主要是心理因素引起的,也就是心理状态不正常。造成歌者的心里紧张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准备不充分、技能技巧不过硬;另一方面是心理素质较差。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歌者的紧张情绪。

2.恐惧高音:在演唱歌曲过程中,恐惧高音成为声乐学习者的一个通病,是不利因素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多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首先,是高音很难唱得上去,往往一到高音区声音就“卡壳”,出不来声音;其次,是高音很难唱得响,有人勉强把高音唱了上去,但由于躲着嗓子唱成假声,所以声音纤细,音量微弱;再次,是高音很难唱得好听,往往声嘶力竭的喊出高音,那种嘈杂的音色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倘若在高音区发声经常受挫,久而久之可能造成恐惧高音的条件反射,惧怕高音。

综上所述,歌唱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需做到以下几点:

1.在演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练就过硬的技术,并在演出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这是增强自信心,形成一个良好稳定的歌唱心理状态的重要前提。一个歌唱者对于自己演出的曲目准备不够充分,就会害怕出现问题,或许害怕忘词,或许害怕在舞台上与伴奏没有合好。

2.运用情绪调解心理: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表演的状态。要调整好上台前的情绪,在即将登台前把握好自己的情绪,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整也很重要。如:做一些深呼吸运动,一些下蹲的练习,或是做一些伸展运动放松身心,得到调节心理的作用。

3.有分寸地与观众交流:演唱是一种艺术,一种表演,演唱者要有分寸地与观众交流,增加自信,就必须做到两个深入:首先,要深入人物,把自己当成那个歌中的具体人物;其次,要深入环境和情景,仿佛自己身临其境,观众才能被带入情景和情节当中,受到人物情绪的感染。

综述思考的结论:心理学是研究歌唱心理的科学理论依据。人的一切外部活动都受其内在心理的影响,歌唱活动是最情绪化的活动,它受心理情感的影响尤为显著。歌唱心理对于指导声乐学习提高演唱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普凯元.人们是怎样接受音乐的:谈音乐与心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张前.音乐欣赏、表演与创作心理分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谈历史悠久的喀左紫砂 下一篇:全球化视野下的音乐课程改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