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与中国笔墨的艺术精神

时间:2022-09-24 07:36:09

青花与中国笔墨的艺术精神

【摘 要】 在艺术殿堂中,青花瓷和国画凭借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开拓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它们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又有共同的追求,本文通过青花瓷与国画笔墨来谈谈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理解。

【关键词】 青花;中国画;笔墨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青花瓷

青花瓷是运用青花颜料在瓷坯上作画,经过窑火高温烧制形成的青花瓷器。青花始于唐,形于元代后期,经过明、清、近代的八百年发展,最终以其清秀素雅,和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而闻名于世。由于统治者对其的热衷与喜爱和大量借鉴国画技法,使得青花瓷艺术以其强大的表现力成为我国陶瓷中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形式,并取得了杰出成就。

元代禅道日盛,画家受其影响,这体现在元青花的简淡空灵,大气且有着壮美的情韵,这体现了元人的大国意识和禅道的旨趣。

到了明代,文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浪漫主义思潮兴起。思想上,画家更为注重抒发自我性灵。造型上,明永乐宣德青花一改元青花厚重壮实的结构,代之以灵秀而棱线分明的特征。美学追求上,永乐宣德青花也改变元青花遒劲,挺拔的格调,呈现一种浓艳凝重、俊秀典雅的风采。明清绘画用笔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讲究绵里藏针,明代的“成化青花松竹梅纹高足碗”,梅花枝条疏影横斜,花朵在空白处散散绽放,疏淡得恰到好处,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这件作品,填充与留白搭配和谐。线条稚拙中不失柔婉,是青花瓷中的精品。另有一“永乐青花花鸟纹高足碗”,碗心作画,圆形构图中,画工娴熟,勾线有力;花枝简洁,势态顾盼有情;鸟禽精致,表情生动。小小一片青花图处于内外素白色调中,如衬着白雪,显得格外脱俗,又如皓月桂影一般摄人心魄。再如清代“雍正青花鹤鹿图缸”,敛口,圆腹,卧足。图上山峦连绵,松挺秀,竹俊逸,梅古雅,空中祥云飞鹤,林中梅花鹿怡然相随。其用笔繁简适度,青逸淡远,恍入仙境。

借用刘熙载的话来赞美青花瓷,那就是“高韵深情、坚质浩气”。人们可以从它的身上体悟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已融入了中国传统文人生命中,渗入到中国人的血液里,即理性、冷静、谦逊、克制、温和、中正。

单纯的力量―― 笔墨

笔墨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国传统的精神。

中国画的笔墨是中国哲学观念的产物,它具有中国文化独有的气质、精神和韵味,是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的统一体,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作为一整套规范,被一个民族所认同。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的文化观念,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一套独特的认知体系。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功,有时也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泛指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笔墨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出来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它负载着历史沉淀下的深厚内涵,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趣的体现。画中国画的人,评论中国画的人,关注中国画的人,人人谈笔墨,但笔墨是什么呢?见仁见智。对笔墨的认知是认识中国画关键的问题,因为笔墨负载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是中国画最根本的属性。因此,历代画家、评论家无不对笔墨予以重视。先贤们曾这样评论笔墨:“画岂有无笔墨”,“笔尽笔法,墨求墨气”,“作画不解笔墨,徒似染刻形似”,“笔墨功深,气韵生动”,“笔使巧拙,墨用重轻。使笔不可反为笔使,用墨不可反为墨用”,“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拙,今人位置懈而笔墨结”,“笔墨俱化,气韵规矩,皆不可端倪”,“笔墨一道,同乎性情。┈┈笔墨一道,用意为上”,如“化工无笔墨,个字写青天”。笔精墨妙,这是中国文化慧根之所系,如果不想消亡,这条底线就必须守住。”笔墨既是材料工具与具体技法的表现痕迹,更是精神文化内容。就传统而言,既是“技”又是“道”;就今天我们对笔墨的认识而言,它既是中国画的语言文字形式,又是艺术造型手段。

单纯的白纸黑墨,经过水的晕化与画者的心领神会,水墨韵味悠远,变化披美纷呈,整个创作过程充满着无数的可能与悬念,水墨作画的难度在于此,魅力也在于此。它看似温润、淡泊、平和的外表下实则隐藏了一股不可撼动的稳固的力量。

中国画民族性的审美特征一直是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它凝聚了数千年中国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的成分,成为中国人审美心理的最适合的表征。它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因为它是中国式的,它负载着东方韵味和中国精神。这也正是传统艺术的精神所在。

青花瓷与国画渊源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他们均是中华民族心灵的闪光,内气的勃发。青花瓷器上之纹饰图案,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瓷质的中国画”,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皆可於青花瓷器上见到,虽然受制於瓷胎、青料、釉料、高温烧制下的表现力,在层次上会较一般书画粗糙;但每个历史时期的青花瓷,其绘画风格都会与当时的中国画风格相关联,这也帮助后人在论断一件瓷器的所属年代,或对瓷器作古物市场价值评估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佐证资料评价参考助益。

青花与国画的魅力,在于它们美得有个性,因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

当我们的身心在光怪陆离、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被挤压得疲惫、扭曲、受伤时,不妨去到博物馆看看隽永的中国水墨画和青花瓷珍品,那必将是一次极舒适熨贴的视觉冲击,并且将使我们皱缩的灵魂慢慢舒展,推动我们关照自己的内心,接近一种高贵的单纯与伟大的宁静。灵魂在那里栖息,肉身在尘世奔忙。

青花与笔墨之韵,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动人。

参考文献

[1]李福顺著.《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徐英槐著.《中国山水画史略》.浙江大学出版社

[3]陈传席著.《中国名画家全集――傅抱石》河北教育出版社

[4]周积寅. 《中国历代画论》.江苏美术出版社

[5]刘墨. 《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伟,女,(1985),江苏省苏州市,硕士,研究方向:雕塑与陶艺

上一篇:论舞蹈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下一篇:例论小说是怎样反应映社会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