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国外之特色与我国之路径

时间:2022-10-27 06:18:51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国外之特色与我国之路径

摘要:以美国为典型的“法制化”国家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立法体系较为完善且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以德国为典型的“补助化”国家实施减免税收的政策并对弱势群体展开全方面的社会救济,以瑞典为典型的“福利型”国家在全国统一推行各项针对弱势群体的就业保护计划。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之特色,我国在关于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缺失且急需补足,应尽快地适用新的法律环境和运用新法武器,通过加强立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以及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特别是重点破解各类特殊群体的就业安置难题,从而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特色;路径

作者简介:贺东山,中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3)

弱势群体,亦称特殊群体,一般是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理等各个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人群,其中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难民、农民工等。随着社会的分化,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成为弱势群体,比如消费者、某些传染病患者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一、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国外之特色

针对各类弱势群体应采取怎样的法律保护,国外在此领域开展实践的和理论研究较早,并且许多国家与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法律规范,逐步建立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并不断修改完善。如美国、德国、瑞典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居领先地位,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法律规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我国目前尚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很多法律制度,包括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尚未充分建立,亟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来进一步修改完善。

特色一:在加强立法保护方面,以美国为典型的“法制化”国家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立法体系较为完善且管理部门职责明确。

美国对弱势人群权利法律保护的日益关注是在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之后,其遵循多贡献多受益的原则,注意照顾重点保护对象,各级政府之间的社会保障权限较为明确地加以区分,而且各职能部门职责比较清晰。总的特点是立法进程快且法律体系完备,体现社会公平又突出效率。

为了禁止在雇佣中可能出现的年龄限制,美国在1967年就已经开始实施《年龄歧视法》;为了推进社会公平价值,美国政府也较早出台了一项名为弱势群体保护行动(Affir-mative Action,简称AA)的法律设计,在此项行动中,从计划、政策到法律服务等方面都是围绕各类弱势群体开展保护行动,借此使得公共机构承担起了执行这些法律规章的责任。并且在实施的整个过程当中,会要求就业咨询服务机构、雇主以及工会必须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步骤,通过准备和实行弱势群体保护行动计划,不得在招工或雇佣中歧视就业者,从而达到减低和消除社会中存在的部分就业者不能充分被招收或雇佣的目的,特别是经常遭到歧视的弱势群体人员。

为了更好地解决在雇佣关系中经常出现的工伤赔偿问题,特别是对工作内容带有危险性的从业人员应给予相应补助,美国在联邦补助法中有比较详尽的规定,同时,联邦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用以帮助推行这些规定,比如许多州实施了以补偿雇工因工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的雇工补偿金法案,其中,还包括试图以支付保险金的办法来解决雇员在失业后面临的困难。率先通过关于社会保险法令的是马萨诸塞州,而美国国会则更是为了就业中的残疾人或其未成年子女提供残疾津贴,两次通过了法律修正案。

另外,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推行所谓的“福利资本主义”,确立了联邦政府应对妇女、儿童、老年人以及失业者开展社会救济和经济援助的职责。其运动的内容主要包含有在各个州推行教育计划、免费医疗服务制度以及带有强制性的雇员抚恤金制度,并且设立了许多低收费或免费的自助型伙食供应点,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私人企业型团队保险,这些保险将残疾和死亡都包括在内,与此同时,还有州推行了雇员养老金制度。

特色二: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对象方面,以德国为典型的“补助化”国家针对各类弱势群体实施减免税收的政策和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救济渠道,对各类弱势群体从出生到死亡,其中包括年老、患病、伤残以及义务教育、提供就业、住房安置等各方面事项都有详尽的立法。

多年来德国一直持续高失业率,该国的立法者在促进就业法的框架内,不仅仅是国家,而且也让雇主和雇员担负防止和消除失业的特殊责任。在德国的法律规定中明确强调,雇主和雇员,特别是弱势群体应借助于国家给付,避免出现失业或缩短失业时间,这是促进就业的基本任务。

为了保障残疾人群合法权利,德国颁布实行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这部法律规定保护所有劳动能力永久丧失、暂时丧失或受到限制的人群,而不考虑是何原因造成了劳动能力的永久丧失、暂时丧失或受到限制。在针对女职员的保护方面,德国联邦政府实施了多项措施用来保护女职工的录用渠道,并且专门针对女职员而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安置,目的是消除女职员其自身、监护人、培训机构以及雇主对其工作能力和效率的歧视。同时还为女职员提供孕期、产期等特殊时期的身体健康保护,确保女职员不会因为怀孕而导致在经济方面遭受损失。

在德国很早就出现了关于童工的法律,法律规定禁止13岁以下的儿童工作,限定13岁-16岁童工及妇女的工作时间为6小时。德国《农民年老资助法》规定每个农民从1980年1月1日起,如果已年满65岁,而且至少已交了180个月保险费,并已把其家产交给了子女,那么他每月可领取432.7马克(已婚)或288.7马克(未婚)。每个农民,如果失去了从业能力而且至少交了60个月的保险费并已移交了家产,那么他就可以提前得到同等数额的养老金。

为了维护社会和平,追求社会正义,德国设立了劳动法院,并对有关劳动的权利争议进行专属管辖。根据《劳动法院法》的相关规定,为了获得劳资双方的信任,促进问题的解决,审判庭由劳资双方的荣誉法官及职业法官组成,为了缩短时间和降低费用,采取简化相关程序的手段,也便于协助原被告双方互相谅解从而达成和解协议。

上一篇:论中国现代诗歌解释学的发生 下一篇:新型的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产权结构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