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购房:为了温暖的港湾

时间:2022-10-27 06:05:31

军人购房:为了温暖的港湾

根据《关于推进军队人员住房供应社会化有关问题的通知》,凡是符合军队和当地政府规定条件的,可以购买地方政府开发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也可以购买配偶单位已经分配并合法租住的公有住房或其它具有经济适用住房性质的住房。面对日益上涨的房价,驻地部队如何面对这一问题,怎样来处理这一问题呢?笔者走进驻乌某部,了解了他们的心态。

军人购房热悄然兴起

“我想有个家,不需要太大的地方。”这首脍炙人口的歌,道出人们对家的渴望。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军人,对家有着更深的理解,习惯称家为“温暖的港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许多部队驻地城市住宅小区建设如雨后春笋。值得注意的是,在风景如画的小区,军人家庭也开始悄悄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营以下军官驻地购房呈上升趋势。

镜头一:周末的傍晚,张干事回到刚入住的驻地住宅小区的家中,一家人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看到眼前的一切,他颇有成就感,一个星期工作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

数字分析:据不完全统计,某部营以下军官购买住房的达44人,且有不断增多趋势。这些军官以正营、副营为主,购房面积大都在80至130平方米之间。

镜头二:“最近有没有新的房产信息?”准备买房的一位基层军官不时地向在驻地购房的战友打听。想购房的干部无一例外地要征询多方意见,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购房方案。

数字分析:参加问卷调查的某部100多名干部中,想购房的有40多人,有15人目前交不起首付款,有8人想等一等看看行情,有18人因家属工作不够稳定而举棋不定。

镜头三:定下购房决心的高股长愉快地来到银行,利索地填好18万元按揭贷款手续交给营业员。这预示着半年后,他将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数字分析干部购房的钱从哪里来?据调查,贷款购房的干部占总数90%以上,还要靠家人和朋友支持,能够现付的不足10%,贷款数为15万元到25万元之间。军人家属没有住房公积金的,采取银行按揭贷款方式,贷款额度可达产权70%。家属有住房公积金的,采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对于买房干部来说,装修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部分干部买好房子后选择简单装修,甚至暂时不装修,等手头宽松一点再说。

我们为什么要买房

从对某部军官住房调查情况看,营以下干部住房难的问题较突出婚后租房的占干部总数12%,与父母合住的占39%,且住房面积偏小,生活十分不便。不符合随军随队条件的干部,在部队分不到适合家居的住房。即使家属已随军的干部,分到的房子也难尽人意。于是,他们纷纷动起买房的念头。

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立足自身解决问题。一些干部认为,营以下干部住房没有列入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从目前看短期内难以解决这个问题,与其空等不如早点买房。汽车连指导员胡海平说,“营以下干部难以分到公寓房,将来迟早要买房,干脆早点买一套算了。”购房前在外租房的李副连长说:“买房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外租房月租金要四五百元,只好硬着头皮举债买房。”

早买房早稳定,打好事业发展基础。对大多数军官来说,无论是否长期在部队干,购房是必不可少的事。刘指导员告诉笔者:“趁着自己年轻,不如现在节省点,让房子有个着落,以后就会少牵扯精力,为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某部司令部张协理员分析说:“部队处在经济发达地区,房价上涨较快,不早点着手买,将来再买花钱更多。”先购房后成家,结婚不失面子。现在地方青年结婚都少不了先买套住房,营造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一些青年军官追求时尚,结婚前考虑买一套住房。从调查的情况看,现在年轻军官结婚时,不少住上了新房。一营营长周建党告诉笔者,“不少年轻干部购房是为了体面地结婚,宁愿贷款购房也不能将就。”

购房能增值,承担风险小。个别家庭条件较好的军官,因此将暂时用不着的钱,以家属的名义购买住房。个人购房好处不少,纵观青年军官购买住房动机,大部分人是理性的。某部领导告诉笔者:“个人购房是干部解决住房的趋势,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减轻了部队住房压力。干部转业、外调后一般仍住着原单位住房,往往导致部队住房紧张。部分干部自购住房,缓解了部队住房压力。某部政委说:“干部利用积蓄和银行贷款购房,不仅较好地稳定了干部家庭,还有利于干部思想稳定和部队长远建设。”

促进了干部观念转变。某旅旅长分析道“计划经济时代,干部遇到难事都寄托于组织来解决:在市场经济时代,干部个人购房是思想观念转变的充分体现。”教导员刘永军认为:“军官遇到困难,靠组织和靠自己解决相结合,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

早买房早得实惠。对买房渴望已久的张连长坦率地说:“早买早享受,现在驻地有鼓励买房的优惠政策,为军官购房提供了机遇。”张连长发自内心地说:“公寓房比较简陋,面积也有限,加之部队驻地偏僻交通不便,在市区没有房子,家属上班来回不方便。”

养成勤俭持家的良好习惯。一些购房干部感慨地说:购房是大家公认的高消费,买房后为按期还贷,每月工资发下后首先到银行还钱,不敢乱花一分钱。陈干事谈起买房后的生活说:“买了房才知‘当家方知柴米贵’的深刻含义,学会了精打细算过日子。”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干部在驻地购房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和不利因素。

增加了管理难度。某旅领导认为,干部在驻地买房,要经过了解房源、考察地理位置、办贷款手续、办房产证、房子装修等诸多环节,事事都要牵扯精力,对部队管理带来负面影响。有些干部买房后三天两头想法往家溜,工作当然分了心。

增加了个人经济负担。某旅的一份调查表明,接受调查的384名欠债干部,因购房欠债的有182人,占47.4%。一些干部谈起买房弊端时,都说工资收入与购房能力不成正比,承受的买房压力较大。大部分人认为,“从目前干部工资收入来看,营以下干部还不具备买房的经济实力,每月工资去除偿还银行贷款外所剩无几,容易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滋生了攀比享乐心理。某部郭教导员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有些干部购房相互攀比,房子越买越大,装修越来越豪华,承受的还贷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的干部则认为,“要买就买面积大一点的房子,与其将来换,还不如现在一步到位。”因势利导兴利除弊

军官购买住房利弊并存,给部队管理带来新挑战。某部顺应时代潮流,更新观念,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因势利导,兴利除弊,对干部在驻地购房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规范买房行为。条令条例对军人购房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该旅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对干部在驻地买房做出规定,不符合随军随队条件的不允许在驻地买房,不得为其办理购房贷款证明:对符合随军随队条件和已在驻地结婚的干部,买房提倡适度消费、限制贷款数量;不提倡营以下干部个人购买住房,不准士官在驻地购房。

加大管理力度。为减少干部购房带来的弊端,他们依据条令条例,制定干部教育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家门口”干部休假、双休日制度,抓好干部八小时以外管理。他们还采取集中点名、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保证基层干部在位率。

建好用好公寓房。他们积极创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切实为干部排忧解难。在加大清理住房的同时,某部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60套干部公寓,有效地缓解了营以下干部住房难题。

上一篇:感恩父母 孝行天下 下一篇:啤酒花价何时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