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才能培养孩子成为合格的“新三好”之星

时间:2022-10-27 05:31:56

摘 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家长要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信心;家校联系

《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之“我努力,我能行,争创‘新三好’之星”评选活动是在传统“三好学生”评选办法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的学生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教育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产生的。它涉及学生的个性、心理、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要通过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多维多元化评价体系。

“我努力,我能行,争创‘新三好’之星”评选活动的开展,离开家庭教育,离开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将是一种残缺的、不完善、不完美的评价体系。

我们知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成为“新三好”之星的指导者和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孩子能否成为合格“新三好”的主要责任。为此,家长要努力帮助孩子实现成为“班级新三好”“校级新三好”“镇级新三好”乃至“新三好之星”的愿望。而要帮助孩子实现这一愿望,家长就必须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探索教育方法,树立坚强信心,强化家校联系。

一、创新教育观念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和抚养孩子所需经费的不断加大,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愿望凸显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让“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出人头地,及早摆脱“背朝黄天面对黄土”的农民意识,可谓是用心良苦。但适得其反者颇多。追根溯源是很多家长走不出希望孩子“成绩第一”的误区。实际上影响孩子一生的不仅仅是“成绩第一”就能行,还应该和孩子的良好习惯、优良品质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自以为是”的家长式教育模式恰恰会程度不同地导致孩子人格的缺失和良好习惯、优良品质的养成。究其原因都是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成长能力所造成的。

二、转变教育行为

由于许多家长自身素质的低下,走不出家庭教育孩子的观念误区,导致其对孩子的教育行为出现“重知轻人”“草率粗暴”“呵护溺爱”等错误的教育行为。自恢复高考以来,虽然国家每年招收的大中专生和各种民办院校、职业学校学生的录取比例不断增加,但许多孩子走向社会后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随心所愿者甚少,求职无望者比比皆是。实际上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质。而“自以为是”的家长式教育模式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不利于构建和谐家庭,还扼杀了孩子自主发展、自主成长的意识本能。许多家长由于诸多原因把孩子的教育推向了学校,削弱了教育孩子的力量,错失了教育孩子的良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失去了父母的疼爱,岂不知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这样的孩子即使是上了学,走向了社会,也注定不会成为一个社会的好公民。

三、探索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的方法没有最好的,但有最合适的。这就和教书一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家长要学习、了解一些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紧紧围绕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要求,选择最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景泰县草窝滩学区以开展《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我努力,我能行,争创‘新三好’之星”评选活动为平台,大力开展家校联谊活动,积极创建省、市、县优家长学校,并创造性地开展了争做“新三好”优秀家长活动,不仅让每个家长都明白教育孩子要学会做人第一、正视责任、自立自强、有错就改,更是让每个家长都明白了“在责骂声中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在暴力中长大的孩子会变得懦弱;在夸奖中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信坚强”。更重要的是让家长都知道,要想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为家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公民,离开了良好、得法的家庭教育是坚决不行的。家长才是孩子争创“新三好”之星的排头兵。

四、树立坚强信心

由于父母与孩子的特殊关系,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为最直接的教育方式。所以,为家长者必须树立以终生教育孩子为己任的信心,把教育好孩子作为一辈子的大事,用自身最广博的知识、最优秀的品质和最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孩子。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榜样的熏陶,使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一个值得骄傲的家长。当然,除了长期践行“身教不如言教”的教育方法外,还要对孩子实行适度民主,尊重孩子的人格,做孩子的亲密朋友。常交流、不自负、不随言、不粗暴;善于换位思考、巧妙取长补短、及时赏识孩子;重视孩子的爱好兴趣,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在赏心悦事的环境中成长。

五、强化家校联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校联系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作为家长要经常主动与学校、教师沟通,因为沟通是家校合作的桥梁和基础。家校之间要建立长期、和谐的伙伴关系和合作关系。因为老师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家长也可以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及时解决,才能达到家校之间互通有无、协调配合,合力共赢的目的。

我们殷切期待每一个“班级新三好”“校级新三好”“镇级新三好”乃至“新三好”之星的产生都有一个值得让孩子骄傲的家长与孩子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帮助学生积淀知识结构和学科素养结构 下一篇:如何提高幼师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