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后勤管理人才现状与改进措施

时间:2022-10-27 04:49:19

论高校后勤管理人才现状与改进措施

一、高校后勤管理人才现状分析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的管理体制与用人机制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管理模式上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中普遍缺少具有专业技能娴熟、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下面就高校后勤管理人才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缺少足够的认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领导对于后勤工作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后勤队伍建设重视力度不够,重教学重德育而轻后勤的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后勤队伍的岗位设置不完整、不科学,工作分工不明确,劳动报酬偏低,致使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不高,很多具有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都不愿意到后勤管理部门去工作,从而增加了后勤管理队伍的不稳定。

2、高校后勤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从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来看,高校后勤人员配置不到位也是制约后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后勤队伍经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勤社会化期间的人员分流之后,到现在在学校中工勤系列的在编后勤人员已经为数不多。现有的后勤队伍通常由以下三部分构成:自行聘用的临时人员、其他部门因各种原因分流到后勤的人员、正式招聘的专技人员,其中临时聘用人员占绝大部分,而真正高校毕业的专技人员占的比例最小。占后勤队伍中绝大部分的临时聘用人员在学历构成方面看,学历普遍不高,知识面较窄,而且缺少必要的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从年龄来看,年龄趋于老化,年轻人员较少,整体队伍缺少生机与活力;从技术层面看,这部分人员的技术素质欠缺。

3、高校缺少有效的后勤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在高校干部培养工作中,后勤管理部门的人员培养模式非常薄弱,在对人员的培养计划、培养措施与培养目标等方面缺少科学性、系统性与长期性。此外,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高校为后勤人员提供的业务培训与技能培训的机会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勤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提高。

4、高校缺乏现代企业化的管理人才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的深入改革,为了更好的适应高校新时期后期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要大胆的转变后期管理观念,引入企业化的现代管理人才。但从整体上看,当前高校的后勤管理人才通常缺乏现代化管理的系统知识,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已经相对落后,缺乏后勤管理方式与方法的有效创新,很多后勤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高校迫切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现代企业化的管理人才。

5、高校的人才管理体制亟待改善

受计划经济等传统因素的影响,高校的后勤机构往往存在机构建设重叠、职责划分不清、管理效率低下、官本思想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后勤管理工作过分倚重传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人才管理机制存在很多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例如,有些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人才选拔与评估机制、薪酬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和健全,导致后勤管理人才缺乏足够的活力,影响了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同时,传统的人才管理体制缺乏开放性和竞争性,管理性质是封闭的安置型管理模式,后勤服务部门常常缺乏人才管理的主动权和自,导致很多人才管理措施难以得到及时的贯彻与执行。

二、改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对策

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直接与后勤管理工作改革成效息息相关,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够改善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下文针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管理对策,希望能够改善后勤管理工作的水平。

1、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引入现代管理制度

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潮流,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构建现代的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已突破了基础工作内容的局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包含的内容更加系统,在人员管理方面也更加科学。通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员工可以更好的实现工作目标和个人发展规划,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为后勤工作的开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2、优化后勤人员结构,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进行人才培养。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师生,因此,后勤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中要熟知院校的整体发展战略,明确师生的特点与具体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后勤服务。在对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培养时,要深入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精简繁冗的组织机构设置,进行岗位的重新设定,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能与综合素质。科学进行岗位设定才能实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从而使后勤管理工作高效、科学的进行下去。提高后勤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吸引管理人才到后勤岗位工作。

3、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

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对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后勤管理工作要适应时展需求,引进创新型人才。在人才选拔方面,可以采用内部聘用制与外部人才引进机制相结合的模式。高校在引进后勤管理人才时,要迷信学历的老套观念,应侧重于管理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具备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知识以及业务能力的管理人才充实到后勤管理工作中。

4、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

从目前发展阶段来看,培训依然是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通过有效的人才培训能够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拓展视野,提高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从而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提高管理人员的价值,促进后勤管理效益提升。因此,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应该针对不同的岗位需求,制定科学的培训目标与培养计划,通过定期的人员培训提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从而增强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合力,为管理工作提供后盾支撑。

5、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能以及后勤保障作用,提高后勤服务的水平,一方面,要在后勤管理部门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做到态度好、服务好,树立高校后勤部门的良好形象,杜绝后勤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或主观意识进行人才选拔的情况,构建和谐的人事关系;另一方面,高校的后勤部门要为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在组织培养、实践锻炼和自我修养等环节加大投入,制定更多的管理措施,为后勤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未来发展,如果不对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与优化,势必降低高校的人才培养效能,降低高校整体竞争优势。在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调整人才配置结构,采取适当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管理队伍,使之能够为高校的整体工作保驾护航。

作者:林祥昊 单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勤管理处

上一篇:三甲医院后勤管理探微 下一篇:强化后勤管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