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之语文审美探索

时间:2022-10-27 03:17:52

《林冲棒打洪教头》之语文审美探索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文学名著《水浒传》。我试图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教学媒介和一定的审美方法,以美的理念来指导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审美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发现、发展和提高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建构和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得到美的陶冶、情感的熏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完美人格的重塑。

小学语文审美阅读教学,我构建了导入――启发――探究――拓展四环节的模式,力求在继承传统阅读教学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僵化局面,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直接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联想和想象。伴随着情感体验加以品味和理解,从而得到审美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进一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深刻的理解力,以及出类拔萃的创造力,更加有效地完成语文美育的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文字描写的朗读品味,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概括人物个性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利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凸显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巨大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的典型语言、动作、神态,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知人物形象,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品读故事 捕捉人物形象

1.快意恩仇燃激情

原始设计: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水浒传》中的经典篇章《林冲棒打洪教头》。你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个人吗?他们在干什么?你能连起来讲一段话吗?

优化后设计: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师:听到这首曲子,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联想很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水浒传》,学习其中的一则经典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白板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原始设计中教师试图开门见山,直奔文章的主题,让学生理清文章的事件发展脉络,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但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重新优化设计,用《好汉歌》进行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审美感知,积蓄内在情感动因。由此展开审美联想,拓展想象空间,既揭示了文章的课题,又渲染了课文的气氛,让学生一下子回到快意恩仇、荡气回肠的英雄年代。

2.行侠仗义的“豹子头”

原始设计:

白板出示“活动一 ”:

(1)通读全文。思考:①你觉得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②课文是怎样刻画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优化后设计:

师:首先让我们走进英雄人物――“豹子头”林冲。(白板出示“活动一”)

(1)通读全文。①找出描写林冲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在这些语句下面划线。②思考:你觉得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③品读所划语句,读出你的感悟和思考。

(2)(3)同原始设计。

设计意图:原始设计中的要求不够深入、具体,也没有品读的要求,优化设计后的表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意学法的指导。运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品读感悟文本的语言美,自由表达心中的审美感受。

生1:我划的是这一句:“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读后我认为林冲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白板出示该句)

师追问: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他的“心胸宽阔”呢?

生2:“躬身施礼”。

生3:我划的是“林冲连说:‘不敢,不敢。’”这句话写出了林冲的谦虚、忍让。(白板出示该句)

师追问:你能将林冲当时的神情、动作和语言一起展示出来吗?

学生展示。

生4:我找的是这一句:“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从这里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白板出示该句)

师追问:“拨草寻蛇”是一个什么样的招式,谁能示范一下吗?

生5:“拨草寻蛇”就是手拿着棒,在地上左右挥动。(学生上台,一手模仿握棒的样子,左右挥动。)

师追问:他为什么使出这一招式呢?

生6:我来补充。因为洪教头使的是一招“把火烧天”。

师追问:什么是“把火烧天”?你能做一做吗?

生7:“把火烧天”就是把棒高高举起,棒朝着天。他这一招,必定将脚露出来了,这是他的破绽。林冲“拨草寻蛇”打他的脚。由此可见林冲的聪明机智。(一女生上台,两手做握棒状,高高举起。)

师:林冲是聪明机智的,我看你这位女“林冲”也是聪明机智的。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特经验的个体,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分歧,通过对话平等交流、互通有无、互相启发,解决矛盾分歧,达到对文本理解的理想境界。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发现美,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文本中所传达出来的美丽世界,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教师要给学生独立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文本的美,开拓富有个性的文章意境,赋予文本独特的意义。

3.江湖混饭的洪教头

原始设计:

白板出示“活动二”: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①你觉得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②课文是怎样刻画洪教头这一人物形象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优化后设计:

师:研究了林冲,必然还要研究另一个人物,他是谁?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二”。(白板出示“活动二”)

(1)快速浏览课文。①在描写洪教头的词句下面划线。②思考: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③细读该句,读出你的感受和认识。

(2)(3)同原始设计。

设计意图:语文教育家张鸿菩曾概括过审美鉴赏的过程是“观――品――悟”。“观”是对语言符号层的感知;“品”主要表现为阅读主体,以想象的方式填补作品的空白,以全部人生经验来体验作品中的一切;“悟”是审美鉴赏的一种理解方式,但不同于对有限感性对象的知觉性理解,而是一种在对艺术世界品味、体验基础上的哲学思考。优化后的设计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生1:我们小组来汇报。我找的句子是:“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通过这里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一个野蛮、有点像江湖术士的人。(白板出示该句)

师追问:你觉得哪些字要重读?为什么?

生2:我觉得“挺”和“歪”这两个字要重读,因为这两个字把洪教头的性格特点写出来了。我来读一读。

学生细读该句。

生3:我找的是这一句:“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从这里可看出洪教头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白板出示该句)

师追问:对于“依草附木”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3:“依草附木”就是依仗着某人的权势。这里是指洪教头含沙射影说林冲依仗柴进的权势。

生4:我找的句子是:“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白板出示该句)

师追问:“喝道”是一种什么神情?你能展示一下吗?

学生展示。

师:名著值得细细品读,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处细节描写,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体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师:我们看林冲和洪教头这两人,一个谦虚、一个骄傲,一个心胸宽阔、一个心胸狭窄,一个彬彬有礼、武艺高强,另一个自不量力、自以为是,两人形成了鲜明的什么?

生齐答:对比!

师:对了,“对比”这一手法对本文的人物刻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大胆运用。

设计意图:学习对比手法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我通过电子白板的视频交换系统截屏技术,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语文审美阅读教学的探究阶段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能够跨越文章文字的界限,唤醒艺术的精魂,让心灵尽情地领略文章艺术营造的无限风光,同时,也使自己获得精神的解放、情感的同化、人格的升华,在“探悟”中获得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二)入情入戏 体验美

师:本文写得最出彩的是第七段,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三”。

白板出示“活动三”: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品味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2)小组交流,角色扮演。

(3)全班展示。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比武场景。)

学生分小组表演。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课堂表演”、“播放视频”等教学形式的适当运用,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进行审美阅读教学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知识的规律。

(三)延伸阅读 说故事

师:《水浒传》里像这样精彩、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可以阅读青少版的《水浒传》,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巧整合 下一篇: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