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病变的彩超诊断

时间:2022-10-27 02:40:39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病变的彩超诊断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超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分析颈部动脉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来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使用彩超检查其颈部动脉病变情况,测量颈部动脉的直径、血管内-中膜的厚度等参数,观察有无斑块及其形成情况,并检查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颈动脉斑块67例,占62.0%,具体分布情况为左侧49例,右侧18例,左侧分布明显高于右侧,其中硬斑块37例,软斑块19例,溃疡斑12例。彩超诊断出颈动脉狭窄23例,其中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4例;IMT增厚96例,占88.89%。结论 彩超诊断具有高分辨、图像清晰等优点,可充分显现颈部动脉病变,对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腔隙性脑梗死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和评价意义。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颈部动脉;彩超诊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74-01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由小动脉粥样硬化和持续性高血压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及脑干的梗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梗死,其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5%[1]。目前研究认为,颈内外动脉的狭窄和粥样硬化栓子脱落均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高血压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2]。现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来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和颈部动脉病变的相互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来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8例,其中男67例,女41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60.2±7.4)岁,高血压患者68例,高血脂症22例,糖尿病18例,全部患者均经头部MRI检查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对照组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39岁-77岁,平均年龄(59.8±8.4)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1.2 检查方法 仪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宽频变频线阵探头。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检查的对侧,将颈部充分暴露。设置探头的探测频率为5-10Hz,对颈部动脉自上而下进行连续横段切面扫描,沿胸锁肌外缘先依次扫描颈总动脉主干的近端、中段、远端至分叉处,分别扫描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仔细观察以下内容:①颈动脉直径:即为血管前后壁内侧缘之间的距离,主要观察舒张期末直径。②血管内-中膜的厚度(IMT)为从颈动脉内膜表面至中层外表面的厚度,正常的为“双线征”,两条平行的强回声带被无声带或一低回声带分离;③颈动脉内有无粥样斑块。

1.3 判断标准 如果IMT≥1.0mm即位增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任何一处发现斑块,均为斑块形成,根据内部回声和表面形态进行判断,分为硬斑、软斑和溃疡斑;管腔狭窄:计算公式为(血管原有内径-残存内径)/原有内径×100%,管腔直径缩小≥20%,任何一条颈部动脉管腔狭窄,均为管腔狭窄,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存在以上各项情况均为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所有研究数据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数据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颈动脉病变情况 本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67例,占62.0%,具体分布情况为左侧49例,右侧18例,左侧分布明显高于右侧,其中硬斑块37例,软斑块19例,溃疡斑12例。彩超诊断出颈动脉狭窄23例,其中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4例;IMT增厚96例,占88.89%。对照组仅12例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4例,管腔狭窄3例。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的多种病因引起的缺血性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主要是颈部动脉病变,基本病理发生过程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纤维化,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腔隙变小,直径缩小,血管堵塞等引起一系列的继发性病变,以脑卒中最为常见和严重[3]。彩超可使用高频扫描采集图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用于早期发现粥样硬化,和血管腔及血管内-中膜的厚度的变化[4],此外还可观察血流动力学情况。脑梗死患者多伴随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早期病变主要为内-中膜厚度增加,颈动脉内膜彩超诊断呈细线形的连续光滑回声带,中膜层为平滑肌,超声表现为暗带,外膜层为结缔组织,超声表现为强光带,正常情况下内-中膜厚度小于1.0mm,近年来多少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为内-中膜增厚。本研究诊断发现,彩超可诊断出颈动脉斑块67例,颈动脉狭窄23例,IMT增厚96例,由此可以看出,彩超诊断具有方便、安全、准确的优点,可以准确诊断颈部动脉的病变情况,且颈部动脉病变情况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5]。总而言之,彩超诊断具有高分辨、图像清晰等优点,可充分显现颈部动脉病变,对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腔隙性脑梗死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和评价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蕊.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2).

[2] 王亚萍.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17):123-124.

[3] 吴建丽,高俊峰.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复发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1(3).

[4] 王玉兰,朱国燕,曹建新.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4):238-239.

[5] 张必超.腔隙性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当代医学,2010(4).

上一篇:彩超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体会 下一篇:乳痈的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