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的疗效

时间:2022-10-27 02:18:39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的疗效

【摘要】目的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紧急避孕患者、20例终止妊娠患者、18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9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例子宫肌瘤患者、5例其他妇产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紧急避孕有效率为92%,终止妊娠为85%,子宫内膜异位为94.44%,异常子宫出血为77.77%,子宫肌瘤为66.67%,其他疾病为80%,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有非常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妇产科疾病;疗效

近年来,女性妇产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妇产科疾病的种类较多,各个疾病之间有复杂的关联关系,如不及时治疗或无效治疗则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威胁其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米非司酮属于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1]。本文将以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2.1±3.7)岁;其中25例紧急避孕、20例终止妊娠、18例子宫内膜异位、9例异常子宫出血、3例子宫肌瘤、5例其他妇产科疾病。所有患者在研究进行前均未使用过米非司酮。排除合并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有严重药物过敏史患者。患者均同意参与,且其自身条件均符合本次研究要求。1.2方法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给予不同的治疗剂量。紧急避孕患者:在3天内口服25mg米非司酮,时隔12h后可根据情况增加药物用量[2]。终止妊娠患者:按照妊娠的时期划分用药量,早期前3天口服25mg米非司酮,2次/d,第4天0.4mg,2次/d;中期前2天口服米非司酮50mg,2次/d,第3天30mg,3次/d;晚期口服50mg,每12h1次,服用3次后改为0.05mg/次或改用米索前列醇。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1mg/d,连续用药3~6个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用药量。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1mg/d,连续用药3~6个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用药量,在用药过程中检测患者的内分泌情况。子宫肌瘤患者:在月经后口服米非司酮25mg/次,2次/d,连续用药3~4个月。其他妇科疾病根据具体病情给予适当的用药剂量。1.3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评判治疗有效情况。

2结果

治疗结束后,综合各项指标判定疗效可知,紧急避孕有效率为92%,终止妊娠为85%,子宫内膜异位为94.44%,异常子宫出血为77.77%,子宫肌瘤为66.67%,其他疾病为80%。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相关观念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变,妇产科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发病种类较多,且不同疾病的病理之间又有很大的关联之处,使得对妇产科疾病的治疗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不对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对女性患者的生育情况、身体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米非司酮对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有着较好的效果,抑制患者的孕酮活性、维持围绝经期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含量,减轻绝经前的出血情况,促进子宫和卵巢的正常衰退,对子宫内膜发挥有效的作用,结合孕酮受体,降低孕酮水平,使得蜕膜组织变性甚至坏死,脱离绒毛膜板,终止妊娠等[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米非司酮治疗各种妇产科疾病的总有效率高达87.5%,部分疾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4.44%,可见其极佳的治疗效果。虽然此种药物对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预防其不发生仍然是重要的一部分,有关的医护人员应做好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向其普及正确的生活观念,对于疾病的正确认识,引导广大女性身体有不良情况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以期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得早期的预防和后期的治疗都收到最佳的效果。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对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有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深入研究,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罗春花.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3,(6):164-165.

[2]张金凤.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3):125-126.

[3]洪爱勤.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应用[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8):74.

作者:师爱君 单位:定西巿临洮县洮阳中心卫生院

上一篇: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的效果 下一篇:高频B超在致密型乳腺癌筛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