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成本管理若干实务问题

时间:2022-10-27 02:08:27

刍议成本管理若干实务问题

【摘要】成本管理水平是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文章就采购、研发、生产、存货管理四个方面的管理控制作探讨。

【关键词】采购 研发 生产 存货 控制

本文以制造企业为例,选择采购、研发、生产、存货管理四个过程中易忽视的成本控制问题作探讨,希望对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提供帮助与借鉴。

一、几个容易忽视的业务控制环节

1.材料采购。实务工作中,更多的时间是化在收到供应商发票与订单比对和确认入账,而对供应商的开发与遴选、招投标、议价作业、采购方式、采购报价、结算方式、材料的入库及检验等业务及其流程不甚清楚,事后也无法通过有效方法进行稽核。

2.研发活动。研发是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项研究开发活动。目前国家把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税务上有多项利好政策。会计人员与研发部门沟通较少,就无法及时获得研发部门试验项目的相关信息,也就不能及时恰当记录企业的研发成果,并提供有效的成本分析给予配合指导。

3.产品成本。准确核算产品单位成本是会计人员的一项基本功,但对单位成本的变化原因分析却不一定到位。例如,对车间的排产计划不熟悉,导致人工工时及产量对直接人工的影响分析不清楚;对电费的峰、谷、平不了解,那么电费单价及机器工时对电费的影响分析不清,以及降低固定费用缺少方法,等等。

4.存货管理。对库存物质应当分类管理,如账龄长的库存应该尽快消化。如何缩短库存的周转天数?废品如何管理,等等,都提不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二、对策与建议

(一)采购业务成本控制

有效管控采购成本,是以实现采购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采购成本管理可分为两个过程,即采购前期的成本控制与采购后期的成本控制。

1.采购前期的成本控制,包括供应商的遴选、采购方式、采购报价、结算方式、检验入库。具体有:(1)通过财务报销制度及采购制度明确采购部门的职责,按照不同的采购类型明确哪些部门具有采购权限,杜绝多部门采购的情况;(2)建立采购申请制度,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3)严格执行采购预算,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相应的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4)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制度和准入制度,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使用ERP的企业可由财务部门审核供应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开户证明后建立供应商编码,以减少不合格供应商的流入;(5)建立采购定价机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谈判采购、寻比价采购等多种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6)财务部门与采购部门应共同确定结算方式,如选择赊购的方式,账期为1~2个月;(7)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验收方式,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对购买物资进行验收。

2.采购后期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采购付款的管理及报表分析。(1)加强采购活动的会计系统控制,严格审核采购预算、请购申请、发票、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等相关单据等相关内容,审核是否有预付款或定金,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付款;(2)采购价差报表是种事后管理的重要方法。报表可揭示各种原材料、物资价格涨跌按月的环比价差和幅度。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对采购的原料价格进行直观反映,还能准确地预测后续月份对成本价差的影响。针对供应商报价涨跌,分析价格变动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涨价,可以开发多家供应商供货,或者以其他原材料来替代。

(二)研发活动成本控制

1.建立研发账套,及时记录研发成果,不仅是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需要,也提供了成本分析的资料。财务部门应与公司管理层、研发部门、生产部门等沟通,按当年的研发项目,确定研发费用归集的方法及信息传递方式,有利于正确核算研发费用。

2.研发产品的成本分析。(1)对于研发新品项目,应每月跟踪生产成本,与研发人员共同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是否合理,实际生产工艺是否稳定;(2)对于老项目,当其所耗用的材料不断上升,或相比竞争对手高于竞品成本时,也需要优化配方。比如研发人员往往从产品包装设计(比如包装材质、重量、印刷等)、产品性能(主要通过调整组件的耗用量适当调整产品性能,比如化工产品有密度、黏度等性能指标)、组件替代(即部分原料之间可以替代使用)等主要方面进行产品的改进。会计人员应对修改后的产品成本进行核算记录,体现研发技术对生产成本作出的价值贡献。

(三)成本费用控制

1.生产订单量差的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投料的实际用量与标准总是会存在一定差异,即为量差,量差的计算公式为(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单价;用量差除以标准金额即为量差率。量差的分析包括:单项产品的量差和车间量差(一般可分解为投料损失、包装损失、质量损失、设备故障损失等)。由制造部门将量差进行细分,并解释变动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2.直接人工的分析。直接人工一般从工资率差异及人工效率差异两个方面作重点分析。(1)工资率差异是指实际工资率与标准工资率的差异与实际工时的乘积,用公式表达为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其中工资率是指单位工时人工工资,即工资率=直接人工总额÷累计工时。工资率的差异分析,要分析人工支出与累计工时实际与标准的差异。其中,加班工资是影响实际工资率升高的重点因素,一般通过加班小时总量及加班小时占实际工时的占比两个指标,对比加班工时的高低。通过分析,减少非合理排班造成的加班费成本上升。(2)人工效率差异是指实际工时与标准公式的差异与标准工资率的乘积,即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本指标用于促进提高生产效率,可从现场管理、机器效率、物料摆放、工作环境、部门之间配合等多角度寻找原因。

3.变动费用的分析。燃料动力费用在制造业费用结构中占比很高。通过车间、生产线的横向比较,及以往月份的纵向比较,找到耗用动力的差异分析并进行改进。特别是用电,必要时还需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避开电费峰谷和平时段的用电高峰,以减少用电价差。

4.固定费用的分析。(1)固定费用一般是通过与同期及预算的比较进行管控;(2)对于大类的专项费用,可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费用的降低。比如,出差机票费可以与航空售票公司签订年度协议,采用集团合约的方式拿到一定的折扣;产品检测费可与产品定点监测中心签订年度协议,获得年度定额优惠;固定电话费,可以采取双人并号的方式减少直线门;对于交际费、交通费等,或可以通过公示形式,起到很好的费用管控作用。

(四)存货管理控制

1.存货盘点。存货账实相符,涉及采购、生产、计划、销售、仓储、物流、账务、税务等多个环节,因此存货的准确性直接反映企业各职能部门管理的水平。存货盘点的方式按照盘点形式分为明盘与盲盘;按照盘点范围分为全盘与抽盘,抽盘的取样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按照物料类型、存货库位、存货价值、存货耗用量、存货账龄、存货超耗率、新品耗用原料,甚至是从存货管理部门人员得知的信息进行抽盘。盘点的重要指标首先是保证账实的一致性,另外存货的批次是否一致,库位记录是否准确,是否有长期呆滞未使用,是否有毁损需要报废,甚至托盘的使用是否安全都应该作为盘点人员同时监控的内容之一。盘点差异确认后,需要参与人员及其主管签字认可,及时出具盘点报告。针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在下一周期及时作出改正,财务部门应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二次检查。

2.存货分类管理。如对于账龄长的库存,需要分析计划及采购原因,并从生产、技术或销售上配合消化库存;对于不良品,需要进行生产二次加工或进行报废跟踪处理。总之,库存管理针对具体情况,细化库存库位的出货顺序,优化库存空间。

3.废品管理。一些企业对下脚料、废包装等往往不太重视。财务部门应予以重新评估废品价值,建立库存账、客户账,必要时通过招投标做好废品的流程管理,这很可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作者为财务经理、注册税务师)

上一篇:提升子公司财务管控的举措与深化 下一篇:利率变动下的银行借款利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