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让你脑洞大开的印度式真相

时间:2022-10-27 02:07:13

主席于9月下旬访问印度,受到了印度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印度是中国的西南邻居,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也有过历史悠久的交往,但国人对这个邻居的印象,总体而言只能用“神秘”来形容。那么,这个神秘的国度究竟有哪些会让你脑洞大开的特点呢?

从身毒到印度

印度,在梵语中指印度河。古代中国对其有身毒、天毒、天竺等十几种称谓,《山海经》记载“西方有天毒国”,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直至玄奘赴西天取经时才改称其为印度。我们今天说的印度,一般指的是印度共和国,是一个政治和地理范畴。

层次分明的国度

和中国非常不同,印度只在莫卧儿帝国时期,出现过“大一统”的局面,今日印度国家的形成,既继承了这一帝国疆域的遗产,也是基于英国在该地区两百年殖民统治的秩序。而且,无论在任何时期,地方上的王公和大地主,都拥有很大的实权和影响力。即使在独立后,印度精英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西式“上层建筑”,地方上也依旧多依传统习俗行事。这种上下有别的社会治理结构,以及贵贱不同的种姓制度,让印度成为一个“层次分明”的国家。

诸文明十字路口

印度次大陆呈三角形,东西两面被印度洋包围,北面除喜马拉雅山脉,都是平原和不太高的山陵、高原,整个印度不仅没有过于艰险难行的地带,而且大部分土地适于耕作,这使得印度自古以来就成为不同人种、民族长期大规模碰撞、交融的一个十字路口。各方势力将印度次大陆作为擂台,你方唱罢我登场,衍生出印度十分复杂的民族构成和文化样貌。

民族大杂烩

印度是个多民族国家,而且民族复杂性全世界少有。中国和俄罗斯也是多民族国家,但印度的民族构成更为复杂,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不过占全国人口的46.3%,和中国超过90%的人口是汉族非常不同,也和俄罗斯族占俄罗斯人口77.7%相差很大。除印度斯坦族以外,另有九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民族,如泰卢固族,孟加拉族等,除这十个民族外,全印度还有一百多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和部族。这些民族各操不同的语言,彼此的历史、文化、习俗和信仰差异很大,这造成了印度极为复杂的国情,也因此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语言博物馆

在中国,除少数民族外,各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仅有方言之别,而印度非常不同。据统计,印度共有1652种语言和方言,分属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亚澳语系和缅藏语系。堪称语言博物馆。想象一下,这就好像是让欧洲人、印度人、毛利人和中国人在一个房子里生活,沟通和交往之不便可想而知。虽然印地语是印度官方语言,英语在政商界也很常用,但每个邦都另有自己的官方语言。而且,不仅各民族、地区使用不同语言,就连不同的种姓,语言也不同。由于印度70%人口生活在农村,以及受教育程度低,使得多数印度人并不掌握除本族、本阶层母语外的其他语言,这严重限制了贫困地区的发展。

农业

印度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沿海地区和东北部则种水稻。耕地占国土面积达55%,而中国仅有13%,再加上湿热的气候,使得印度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但实际上,印度年均粮食产量却没有中国高,2013年粮食产量为2.63亿吨,已为历年最高,中国同年粮食产量则为6亿吨出头。印度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人工灌溉农田面积只占总数的40%,其余60%则完全“靠天吃饭”,这导致印度的粮食产量非常不稳定,但人口增长却很快,这曾经给印度的粮食安全带来很大压力。即使如此,印度仍然实现了粮食自给,印度是如何做到的?说到这点,就不能不提印度人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印度人普遍过着一种低粮食消费水平的生活。印度人往往一日两餐,而且受印度教影响,印度人普遍食素,不吃牛来不吃猪。2013年,印度人均肉类消费量仅有5公斤,而中国是近60公斤。全国30%的贫困率也使印度人在2013年每日平均摄取热量仅有2400千卡,同年,中国是人均2980千卡。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都直接间接地给印度省下了大量粮食,再加上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农业“绿色革命”,使得印度虽然人口与中国相差不多,粮食产量不到中国的一半,却实现了粮食自给,而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稻米出口国。

牛之国

印度全国喂养有3亿头牛,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牛之国。牛在印度教里有崇高的地位,绝对不得宰杀,更不能食用。于是,印度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的牛肉出口国。虽然不吃牛肉,印度却是牛奶消费大国。为了保障食物供给,印度在“绿色革命”后,又发起了“白色革命”(奶牛产业),开展“牛奶成河”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牛奶生产国”。印度年人均牛奶消费量,也增加到68.7公斤(2007年),同年中国人的消费量是28.7公斤,世界当年人均牛奶消费量是95公斤。

经济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2013年GDP为1.88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1位,处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之间。印度经济曾经长期在低位徘徊,增长缓慢,80年代进行经济改革后,经济开始好转,并从2000年以后开始快速发展,2002~2012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7.8%。但因为基础差,《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认为,印度经济落后中国13年。

印度的广东

主席到印度后访问的第一个地方,叫古吉拉特邦,那么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古吉拉特不仅是印度新总理莫迪的出生地和发迹地,更是圣雄甘地的家乡。在莫迪治下,古吉拉特邦大力兴建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增长率多年居印度各邦首位。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古吉拉特邦现在扮演印度工业化动力的角色,就如同上世纪90年代广东省对中国的意义一样。因此,该邦又被称为“印度的广东”。

贫民窟

截至2011年,印度共有9000多万人口生活在各大城市边缘的贫民窟中,居民大多来自农村地区。印度法律规定,只要在一块土地上连续占用了30年,这块土地的所有权就归占用者所有。于是很多农民蜂拥而至,希望在被视作希望之地的大城市有立足之地。贫民窟是印度农民们开始城市生活的第一步,去大城市的贫民窟居住,也被很多穷人视为“对未来的投资”。在世界各大贫民窟中,孟买的贫民窟堪称是最繁荣的地方。在这里,大约有五千家“一间房工厂”以及数以百计的家庭棉纺厂,其中数千家年利润可达5万美元以上。

幸福感

即使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中国,但据调查,印度人的幸福感普遍高于中国人。在一项最新的对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幸福感的调查报告中,印度排第71位,中国排第90位。1/3印度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居住环境、安全感和社区自豪感方面感到满意。这一比例在中国只有17%,远低于世界平均的26%。

宗教

谈印度绕不开宗教,因为印度全民信教。除了第一大宗教印度教,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犹太教、巴哈伊教等等。整个印度社会从上到下,宗教意识浓厚,普遍相信因果报应,这使得印度虽然贫富差距极其悬殊,但穷人乐天知命,富人乐善好施,自古以来就没有因此出现过社会动荡,反而经常发生宗教冲突。也正是这一特点,让印度成为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苦行僧

印度的苦行僧是一个信守着非常古老的宗教传统的人群,约有400~500万人,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信奉毗湿奴神,一派信奉湿婆神。另还有许多信奉各种古老宗教的苦行僧。

达利特

在今天的印度,大约有1.6亿的低种姓人口,被称为“达利特”,意为“被压迫者”,上等种姓则认为他们是“不可接触者”。“达利特”约占印度总人口数的16%,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受到歧视和区别对待。种姓制在印度延续了数千年,被称为印度历史最黑暗的一道阴影。虽然废除种姓制度早已写进印度宪法,但由于种姓观念在印度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仍然广泛影响着他们的实际生活。

厕所

别笑,在印度,厕所可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的报告,有64%的印度人口在露天如厕。印度政府曾在1986年和1999年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但收效甚微。截至2011年,仍然只有47%的印度家庭拥有卫生间。印度总理莫迪曾在竞选时表示,要“先建厕所,后建寺庙”。

左手

在印度,绝不能用左手吃饭,也不能用左手去摸别人或递东西。这种规矩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些地区,上厕所后用水来清洁身体,而不是用手纸,而完成这项工作时用的是左手。所以说,印度人和阿拉伯人认为左手不洁是有充分依据的,难道不是吗?左撇子们如果要去这些地区,千万小心。

医疗卫生

印度实行全民公费医疗制度,这听起来很美,但这种免费医疗是低水平的。印度每年新生儿死亡率全世界最高,每3个夭折的婴儿,就有一个在印度。由于每年印度政府在公共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太少(2011年投入为历年来最高,但人均也只有59美元),导致公共医疗系统长期缺医少药。如果你只是得了个头疼脑热之类的小病还好,如果要动手术,那就需要排队,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都未必能做上。不过,因为在印度看小病花钱极少,所以避免了很多穷人将小病拖成大病,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公平。

教育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教育领域。由于缺乏教育投入,印度的文盲率高达40%。直到今天,印度也尚未能够全面普及小学教育。但另一方面,以印度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印度高等教育,迄今却培养出了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数百万的科技人才,使得印度在软件、医药等多个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上一篇: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中考书面表达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