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歌走进数学课堂

时间:2022-10-27 01:30:59

让儿歌走进数学课堂

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小,生性好动,注意力十分短暂,而数学知识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托尔斯泰说:“我们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儿童感知的不精确和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适当编了一些简短浅显,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儿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儿歌可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变得生动、具体、形象。将儿歌引入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把知识的传授和令人愉悦的陶冶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兴趣盎然、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一、利用儿歌来认数

儿童在入学前虽然能数出十几、几十乃至上百的数,但是他们对数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书写也极不工整。儿歌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生动形象的数字表象。因此,我在教学10以内的认数时,把0~9这10个数字编成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秤东西;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9像饭勺把汤舀;0像鸡蛋做蛋糕。”当课堂上一出现儿歌时,小朋友们都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说了起来。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每个孩子都能形象地形成“0~9”的概念,而指导写数也就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了。

又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先通过摆学具学习“数的组成”。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艺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我就将10的组成编成儿歌:“我拍1,你拍9,1和9组成10,我拍2,你拍8,2和8组成10……”学生在儿歌声中不知不觉地巩固掌握了10的组成。

二、利用儿歌来学习口算

口算是笔算、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儿童的口算能力,达到口算正确、熟练。在口算教学中,我采用儿歌,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如:教“9加几”时,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用“凑十法”来口算9加几的加法,但“凑十法”的思路过程,学生很难清楚地表述出来。于是我就将“凑十法”编成儿歌:“看到9,想到1,把( )分成1和( ),9加1等于10,10加( )等于十几。”依次类推来教学“8加几、7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样一来,全班学生都能准确地口算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多数学生口算速度能达到1分钟口算13道题,正确率达到99%左右。

三、利用儿歌帮助掌握知识点

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并掌握大量的数学知识,离不开良好的记忆力。可是低年级儿童受年龄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对所学知识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刚刚学过的知识,有的也很快忘了,有的靠死记硬背才能掌握。如果将知识点编成儿歌,形象生动,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的大小比较》,学生认识了“>、”和“

总之,儿歌浅近形象,有节奏感,易记忆。当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时,我就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编成儿歌,让数学知识“活”起来。教学中采用儿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儿歌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辅助作用。由于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经常引用儿歌,班上的儿童思维敏捷,发言踊跃积极,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学得轻松,学生个个都爱数学,喜欢数学。?当然,儿歌的运用也要适度,编儿歌也要做到严密科学,使儿歌真正发挥作用,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愉悦、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没有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就没有托尔斯泰 下一篇:“幸福悖论”研究中的“制度”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