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军妈妈:我们只是一对平凡母子

时间:2022-10-27 01:17:12

世界冠军妈妈:我们只是一对平凡母子

20113年10月22日,在波兰弗罗茨瓦夫举行的2013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中,中国选手谌利军以321公斤总成绩夺得男子62公斤级冠军。11月7日,举重世界冠军谌利军荣归故里湖南省安化,笔者前往他的老家采访了他和他的妈妈,了解到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母亲与儿子是如何相依为命,顽强抗争,最终走出低谷,迎来光明的。

在谌利军的家,穿一身鲜红运动装的谌利军正埋头跨在木马上帮妈妈锯木头。妈妈用双手稳住木头的一端,谌利军用脚踩住木头的另一端,一把粗壮的锯子在他手中来回拉扯,一块尺来宽的木板便应声断开,一小截落在他的脚下。妈妈赶紧把长的一截往谌利军那边移,谌利军又开始锯,不一会儿便锯好了一大堆木柴。谌利军告诉笔者,这次回来可以休整20天,他想趁机帮妈妈把过冬的柴准备好。出生于1992年的谌利军,1.65米的个子,身材匀称,动作敏捷,看上去就像一个中学生。举重的男孩子在笔者的印象中大多是矮而壮,手臂肌肉粗壮得近乎异常。谌利军显然不是这一种类型。采访中,当妈的不时拍拍儿子的肩,骄傲地说:“我觉得我儿子看上去不像一个举重运动员,更像一个体操运动员。”体形被妈妈这样高度评价,谌利军羞得连头都不敢抬了。但在妈妈讲述他小时候的故事时,他还是忍不住插几句话,纠正一下。看得出来,母子情深。

儿子得了冠军,我很高兴,但我更高兴的是儿子终于有20天假期可以在家里陪我了。

谌利军从小活泼好动,顽皮淘气。最喜欢爬树掏鸟窝。再高再大的树都敢挑战。他爬树的姿势很特别,不是双手双脚缠住树身往上挪移身体,而是手脚扒着树干往上踩,胸腹不挨到树干。六七岁时,他就成了村里的“名人”,大人看到他就喜欢逗他:“利军伢子,爬个电杆给我们看看。”他便“嗖嗖”几下就爬上了光滑的电杆。

谌利军的运动天赋遗传自父亲吉双喜。吉双喜是当地有名的大力士,扳手腕、抵手劲没有遇到过对手。谌利军能被伯乐相中选入益阳市少儿体校学习多亏了父亲的知名度。

2003年,在乡镇工作的姚求中到益阳办事,和益阳市少儿体校的教练蒋益龙一起吃饭,蒋益龙请他帮忙在安化物色举重苗子。姚求中脑海中马上想起了大力士吉双喜。吉双喜当时在开微型车。姚求中找到他,问他有没有儿子。吉双喜说有个儿子,10岁了,不爱读书,像只飞天蜈蚣,管都管不到。姚求中立即向蒋益龙推荐了谌利军。蒋益龙当即到安化面试谌利军。测试中,身高不到1.3米体重不到28公斤的谌利军,在水泥地上赤脚立定跳远跳了2.36米。蒋益龙检查谌利军身上的肌肉结构,兴奋地对吉双喜说:“你儿子天生是一块练举重的料子。”

谌利军的妈妈谌友珍却不同意让家里的独苗去练举重。谌利军的奶奶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无法承担传宗接代的任务。谌利军的妈妈是奶奶的大女儿,便招婿上门,生下了谌利军。独生子,自然是全家人的希望,作为母亲,谌友珍最大的愿望是儿子能读好书,有出息,将来成个家,过平平安安的日子。如果是练别的项目,比如羽毛球,田径,她没意见,那不会影响儿子以后的生活。但练举重,她认为会把儿子的身材毁了。在她的印象中,举重的都是又矮又胖的,将来退役了不仅找工作难,找老婆更难。但谌利军要去,从没走出过山门的他对益阳那个大城市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不顾妈妈苦口婆心的规劝,他毅然跟着蒋益龙教练去了益阳。

谌利军在益阳少儿体校学习了3年。10岁便远离父母生活在外,谌友珍的心里有着太多的不舍与不放心。她经常去益阳看望儿子,小小个子的儿子扛着沉重的杠铃汗流满面训练的情景,趴在水泥台前用刷子奋力刷洗脏衣服的情景,让她一想起就掉眼泪。

曾经有两次,谌友珍打过退堂鼓,想让儿子放弃练举重。第一次是看了电视新闻,里面有一个曾经得过全国举重冠军的退役运动员,被生活所迫,在一家澡堂给人搓澡。那一刻当妈的心立刻沉入了谷底,她仿佛一眼看到了儿子的未来。在谌利军放假回家后,妈妈不再让他返回体校,为他联系了家乡的学校打算让他插班学习。教练蒋益龙在开学第二天得知详情后连夜租车赶到谌利军家,做通他父亲吉双喜的思想工作。得知谌利军去了吉双喜在老山界上的父母家,马不停蹄又步行二十多里山路来到了吉双喜的父母家。老师的诚心诚意让谌友珍无法说出阻止的话,谌利军又跟着教练回到了体校。

第二次是因为经济原因。有一段时间,谌利军老是问家里要钱。除去每期1000元学费和每个月300元生活费,还要妈妈每月给500元钱零花钱。那时家里的条件已经极其艰苦,爷爷去世了,身体健壮的爸爸吉双喜突然患脑瘤瘫痪在床。叔叔的心脏病也越来越严重,奶奶年老体弱,养家糊口的重担全压在妈妈谌友珍的肩膀上。为撑起这个家,妈妈到村上砖厂打工,为了每月1000元的收入,天天和男人们干一样的重体力活。无法承受儿子巨大的经济开销,妈妈提出了让儿子退学的想法。这一次是谌利军自己说服了妈妈,他说妈妈我知道你的钱来之不易,知道爸爸和叔叔都要你挣钱买药,知道你为了我们一家人吃了不少苦,但我不想退学,我想刻苦练习,练出成绩,等我得了世界冠军,我会让你和奶奶、爸爸、叔叔都有花不完的钱。当妈的被儿子恳切的言语感动得热泪盈眶,自此,她再没提过让儿子退学的事。开始全心全意支持儿子的学习,且开始关注举重比赛。

笔者问她:“儿子得了冠军,是不是特别开心?”

这位幸福的母亲呵呵笑着说:“那当然,儿子赢了,我很高兴。但更高兴的是儿子终于有20天假期可以在家里陪我了。从10岁去益阳训练,他就很少回家,11年了,他从来没有在家里呆过这么多天。”

知道比赛结果后,我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九泉下的爷爷、爸爸、叔叔,这是他们走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承诺。

2008年,谌利军进入省体校学习。谌友珍感觉肩头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很多。省体校不用交学费,每个月还有1000元工资。穷人的孩子懂事早。谌利军领到第一个月工资,便给卧病在床的爸爸寄去500元。以后每个月,都固定给爸爸寄200元零花钱。妈妈佯装吃醋地说:“为了培养你,妈妈吃过的苦不比爸爸少,为什么你拿工资了只给爸爸寄钱不给妈妈寄钱?”谌利军回答:“爸爸不能动,不能自己挣钱了,你可以自己挣钱,等你将来不能挣钱了,我也会给你寄钱。”谌友珍很感动也很欣慰,为儿子的善良懂事。

2012年,家里遭受了连串打击。前后刚好一百天时间,谌利军正值壮年的叔叔和爸爸相继病逝。临终前,他们跟谌友珍说了同样的话:等谌利军得了冠军那一天,要到他们的坟前烧堆纸,把消息告诉他们。

叔叔和爸爸的去世让谌利军悲痛万分,也让他对风雨飘摇的家生出了强烈的责任感。爸爸重病住院那些天,他请假回家陪护了一星期,爸爸天天催他回校,要他好好训练,得世界冠军,为家人争光。送爸爸上山时,手捧爸爸的遗相,想起爸爸的谆谆教诲,谌利军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拿世界冠军,告慰爸爸的在天之灵!

十年磨一剑,谌利军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了成功的果实。继2010年夺得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后,2013年9月7日,谌利军夺得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比赛总成绩冠军;2013年10月23日, 夺得2013年世界举重锦标赛男子62公斤级总成绩冠军。

“知道比赛结果后,我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九泉下的爷爷、爸爸、叔叔,这是他们走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承诺。”谌友珍哽咽着说,“如果他们还在就好了,看到现在的情景该有多开心啊!”坐在妈妈身边的谌利军紧紧抓住妈妈的手,眼里泪光闪闪。

笔者问谌利军:“举最后那一把前,想没想到过爸爸和叔叔?”

谌利军点点头:“确实有想过,反正成败在此一举,爸爸和叔叔在看着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我特别爱看儿子领奖时的画面,百看不厌。觉得举重没有让儿子变丑,反而让他更加帅气更加自信更加有男子汉气概了。

“这次比赛你看了现场直播吗?看到儿子最后力拔山河气盖世的神勇模样有何感想?”笔者把话题切换到轻松的内容。

谌友珍笑着说:“幸亏那天太晚,我没看到他比赛的现场直播,不然,我会被他吓出心脏病!”

谌利军的比赛是10月23日凌晨1点多,谌友珍第二天早上才打开电视看结果,看到儿子的名字后面写着62公斤级总成绩冠军,她的心凉了,没读过书的她以为,总成绩冠军是几个运动员的成绩加起来的冠军,并不是指谌利军一个人的成绩。她马上垂头丧气地打电话给自己的妹妹说:“利军没得金牌,只得了个总成绩冠军。”听妹妹解释说总成绩冠军就是得了金牌后,她才喜极而泣,然后守在电视前看重播。尽管结果已经揭晓,当妈的一颗心还是时时悬在嗓子眼,儿子任何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让妈妈提心吊胆。谌利军前两次试举173公斤都没成功,第三次试举必须要举起175公斤才能战胜朝鲜选手金恩国,夺得总成绩冠军。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会像前两次试举一样失利时,他突然一声大吼,把175公斤的杠铃举过了头顶,从而以321公斤夺得总成绩金牌。妈妈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泪流满面。

“我特别爱看儿子领奖时的画面,百看不厌。觉得举重没有让儿子变丑,反而让他更加帅气更加自信更加有男子汉气概了。”妈妈骄傲地说。

站在领奖台上的谌利军确实很帅,左手棒着鲜花,右手行着军礼,傲视前方,一脸庄严。自2010年夺得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后,谌利军加入了队,拥有了湖南省队和队双重身份。

与荣誉相比,当妈的更担心的是儿子将来找不找得着对象,成不成得了家。谌友珍说现在她放心了,不是因为儿子得了冠军,而是儿子已经21岁了,骨骼定型了,身材长成这个样子,她已经很满意了。找老婆不找太漂亮的,一般的还是能找到了。

谌利军被豪爽的妈妈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插嘴说现在讲这些还太早。他告诉笔者,学校有规定不许谈恋爱,而且大家一心训练也没有时间找女朋友。但教练也不是不许所有的运动员谈恋爱,做出了成绩,达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是会被允许的。笔者问他教练允许他什么时候能谈恋爱,他说2016年奥运会之后就可以谈了。

问谌利军下一步的目标,他说自己一心练举重忽略了文化学习,现在发现书读得太少适应不了社会,最近的目标是报一所学校为自己充一下电,然后备战明年的亚运会和2015年的世锦赛,为冲击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作准备。

我们相信,这个纯朴善良勤奋的男孩会给我们更多惊喜,更多的奇迹。这个艰辛家庭,一定会走出阴霾,迎来艳阳。 责编/心莉

上一篇:韩愈与古文运动 下一篇:临时男友转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