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感染控制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27 12:33:06

乡镇卫生院感染控制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乡镇卫生院是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的一级医院,医院内感染控制是医疗质量控制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感染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

各乡镇卫生院院内感染控制现状

基层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控制知识缺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1]。但对卫生院检查督导过程中,对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进行提问式调查发现,医护人员普遍缺乏医院感染控制知识,从未接受过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对医院内感染概念不清,不知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控制具体工作不了解。

医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无规范的操作流程,无菌管理薄弱,无菌技术不规范,病房消毒隔离不严格,医疗废物销毁不符合流程。无医院感染控制负责人,无菌物品高压灭菌无专门的供应室,工作由其他人员兼职。

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不力:淡忘无菌观念,忽略了无菌操作原则,如无菌操作前不洗手、配置液体时不戴口罩、更换输液瓶时瓶盖不消毒、静脉穿刺不成功二次穿刺不更换针头、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医院内感染。在隔离技术、消毒、灭菌原则和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如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消毒只有紫外线灯管,而紫外线灯管的强度却无检测手段,无法确认紫外线灯管是否达到合格消毒强度。灭菌物品包内无灭菌效果测试纸条,无菌包经高压灭菌后是否达到灭菌无法认定。化学消毒剂品种少,要用乙醇、碘伏,这些消毒液配置、使用浓度是否准确也从未监测。无效和有害化学消毒剂还在继续使用,如新洁尔灭用于妇科检查会阴消毒,来苏儿用于持物钳的浸泡消毒,甲醛用于产房、手术室的空气消毒。

基础设施及环境存在医院感染隐患:门诊输液房间拥挤,各种疾病患者同处一个房间输液,病房无自来水设施,医护人员操作前无法常规执行六步洗手法,厕所没有水冲洗,患者提输液瓶上茅厕。所有经消毒的区域和高压灭菌锅均没有进行微生物检测。

滥用抗生素现象现象很普遍:目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各级医院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而在乡镇卫生院则更甚,其使用率>72%,二联以上抗生素平均使用率>28%,如过度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和较多的使用昂贵抗生素等。这不仅增加了细菌的耐药菌株,而且也增加了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对策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控制标准: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制度、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医用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等。

进行院内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医护质量考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危,因此控制和预防医院内感染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应该高度重视。首先应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选派专职人员外出学习培训。举办医院内感染学习班和知识讲座,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充分认识院内感染的危害性。在洗手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医疗垃圾处理流程。在门诊大厅、输液室、病房张贴健康教育宣传画、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洗手的学问、戴口罩的益处、流行病的传播途径、怎样防止院内感染等知识。

安排专职人员督导检查:指定专人承担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信息上报并作动态分析,定期对医院内各科室环境空气、各种无菌包、高压灭菌锅等检测取样,标本送上级医疗卫生部门微生物室进行培养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本院医护人员。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每月统计、通报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切实做好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①加强重点区域管理:对于产房、手术室、供应室等重点部位应重点管理,严把出入关、随时清洁,紫外线消毒每天1次,每周过氧乙酸熏蒸2次,并做空气采样细菌培养,详细记录培养结果。换药包、手术包、产包要求一人一包一用,用后24小时内以消毒-清洁-灭菌的流程处理。凡经高压灭菌的包,均要求一包一卡一监测,保证灭菌质量,保障患者安全。②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紫外线灯管定期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其强度,强度

改善基础设施,保障患者安全:改善就医环境,扩大医疗用房。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设置儿科门诊输液室,保护易感群体。停用土厕,改建水冲式厕所,保障医院流动水供应,减轻医院环境空气污染。设置专门物品消毒供应室,按流程消毒灭菌,保障无菌物品的供应。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感染管理方法》中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在此基础上制定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和联合用药原则:对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对不明原因发热,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特别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菌药,正确掌握围手术期用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最佳给药时间是是麻醉诱导期或术前30分钟给药1次,即可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特征,对以下几种情况可联合用药:病因未明的严重患者;较长期用药;细菌产生耐药可能者;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使毒性较大药物剂量得以减少者;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2]。每月统计、通报每位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情况,引导督促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

总之,乡镇卫生院应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标准的制定与建设。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开展目标监测。注意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的新动态,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医务人员健康。

参考文献

1 杨家芳.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75.

2 白伶俐.医院感染控制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83-285.

上一篇:把老公当“玩具”,婚姻才够味 下一篇:加强护工管理 减少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