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浅析

时间:2022-10-27 12:16:33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成为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降低事故率,提高安全作业的保障。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经验,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reducing accidents, improve the safety and the security of homework.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work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业迅猛发展,从业人员不断增多,生产资料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安全管理问题逐渐彰显出它的重要作用。从无数的建筑事故中,我们不难发现管理疏忽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鲜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建筑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管理的雏形,并建立了相关的执法监督部门,但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再加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管理中暴露出诸多不足。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君不见“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会见”、“ 生命宝贵,安全第一”、“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等关于安全的标语悬挂于各施工工地最显眼处,可见“安全”成为建筑工地的重心,但在实际施工中,真正能够将“安全”进行到底的却为数不多,主要因为安全管理不够完善,仍存在诸多问题。

1.对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

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如何能够在“粥少僧多”的环境中赢取“一杯羹”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内容,因此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受低成本的影响,多数企业对安全管理投入甚微,甚者忽略了安全管理的经费,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根本无法抽调多余的资金用于购置安全设备,因此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归咎于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对安全管理的价值缺乏评估,而对忽视安全管理后果未有预见性,由此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

2.工人防范意识低,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

对学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知识欠缺的农民工成为建筑工地的一线工作人员,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因此对于安全的防范意识比较差,而法律意识同样薄弱。虽然多数建筑企业在施工前对其进行过安全教育,但工人流动性比较强,而企业又不可能每换一次人就进行一次安全培训,最后导致培训过的人员外来,进入的人又未进行过培训,因此,安全教育无法发挥其效果。

3.脚手架搭建不合理

脚手架搭建的好与坏,与安全性的高与低有直接关系,特别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更为重要,但实际中总是会出现不按要求搭建、脚手板未满铺或堆放杂物多、材质差、立杆基础不平、不实、排水不畅通、架体与建筑结构拉撑点受力不符合规范且不牢固、高于24m的脚手架未用连强杆进行刚性连接、卸料平台为独立搭建或完全独立搭建、钢竹混搭等不合理现象,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存在巨大风险。

4.深基坑支护管理不到位

有些工地存在支撑垂直差,横纵向支撑材质差或用竹竿代替的现象;有些建筑单位为节约土地,为达到充分利用原有基地面积的目的,将地下基坑的深度不断加深,并设置成车库、机房等,完全违背了相关规定;对坑基周边未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也疏忽了对基坑及周边进行全面和连续的监测。

5.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

众所周知,建工工地既是电气安全技术的特殊场所,又是具有特殊电气危险的场所,而由于工地外部环境条件比较差,加之工地上机动车辆的运行和机械设备的应用,极易发生对电气设备的撞击和振动,导致电气故障的发生,而有些施工单位存在没有安全落实三级配电二级漏电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线路搭建在脚手架上、漏电参数不匹配、外电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符合要求等现象,为施工工地埋下了严重祸害。

二、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为减少和避免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关于建筑工程关于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中规定,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因此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制定统一规范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定和规范进行。施工前,对所有的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并进行相关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对于流动性强的部门,待工作达到一定数目时,统一进行培训,避免出现“该培训的没培训,培训的外流”情况的发生。

2.加强对施工工地安全管理的监理

制度的建立,不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更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首先,作为监理机构,要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学习,在编制的监理规划中,明确安全监理内容和各级人员的安全监理职责,结合施工单位的相关制度,制定安全监理的各项制度、监理方案、工作程序和制度措施,并结合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安全监理的实施细则。其次,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理。施工过程中牵涉的人和事物比较多,而施工安全监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安全体系和措施实施控制,消除施工中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来保证项目施工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比如加强对手脚架及用电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对未符合标准的立即更改或撤换;监督安全设施的配备,如工人是否都有安全帽、安全带、防尘面具并配电作业等。

3.动态检查,防微杜渐

虽然各种安全口号高高悬挂于各个工程施工工地,但真正贯彻在施工过程中的少之又少,有些甚至只是一些空口号,因此工程监理单位有必要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如何能有效的查找问题呢?笔者认为进行突击和动态性检查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能够避免预先通知施工单位,而在检查中“合格”、“满意”掩盖问题存在的现象。而且在检查过程中,对于事故或隐患责任,落实到个人,并记录备案,给予恰当的惩罚,当责任落实到个人时,责任人对于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必定更留意,安全管理效率自然提高。

4.提高安全监理人员的素质

安全监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治疗,有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工人,若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安全管理治疗照样无法提高。在现实中,由于监理人员的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隐患成现实的例子俯拾皆是,因此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安全监理人员的素质。比如举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及操作等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让监理人员从思想和行动中提高;再如请经验丰富的监理人员讲解施工工地隐患常“在”之处,并传授解决办法,有必要时可以将这些知识印成小册子,发放到每个监理人员手中,这样监理人员就有了大致的监督方向,尤其对于刚上岗的建立人员来说,无疑起到了“指点迷经”的作用。

总之,建工工程的安全管理关系到施工中的每一个人的安全,也关系到施工质量,更是建筑企业主要竞争力,只有加强对安全的认识,查找安全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姜华 施工项目安全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梁月清 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68-6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论社区物业管理纠纷处理方法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