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民到公民

时间:2022-10-27 12:01:37

从顺民到“刁民”:权利意识的苏醒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到了“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首先是一种法治意识。在我国,“公民”是近代以后才从西方传入的概念。在传统社会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民”没有独立人格,个人权利观念匮乏。由于“”的破坏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滞后,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淡薄,期待“青天大老爷”为民作主、让“官”支配自己命运的顺民思想依旧大量存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顺民”开始在向着“公民”(或某些人眼中的“刁民”)逐渐转型。曾轰动全国的重庆“最牛钉子户”的所作所为表明,臣民意识和“顺民”时代正在终结,公民意识正在成长。

权利意识的兴起无疑是改革的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自由经济、平等自由等观念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受其影响,人们的权利意识也逐渐增强。如今,人们在权利问题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应享有的各种权利,对权利的主张要求日益强烈,主张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今天,“民告官”早已不鲜见,而调查显示,当人身、财产受到侵害或发生购房、拆迁纠纷时,去“打官司”的人超过了八成。这正是公民权利意识和权利观念提高的表现。同时,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人们也逐渐习惯寻求法律的救济方式。

从困惑到坚定:法治理念的养成

应该看到,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30年前,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了解法律、掌握法律成为必然。上个世纪9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有一集“懵然无知”,就生动演绎了法律在当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学法的紧迫性:由于缺乏警惕和法律知识,编辑部被两个骗子欺骗,却无可奈何,剧中骗子的台词令人玩味:“不懂法吧?不懂你们就抓瞎!”“这就叫法理儿,不懂寸步难行啊。”

这一转变过程也不轻松。电影《秋菊打官司》曾引起广泛的共鸣。原本不懂法的秋菊拿起了法律武器,去讨回自己要的“说法”。但过程的艰辛和剧终闻知村长被抓的她“满脸的困惑不解”,说明从传统的顺民状态和乡土秩序走向现代法治,需要时间,也需要代价。法治社会的到来,往往伴随法律机制与乡村道德机制之间的冲突,因为现代法治理念和乡土自然秩序在一定层面上是不兼容的。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以伦理道德亲情来协调人际关系;同时,民众“贱讼”、“耻讼”的心理,也使得纠纷的解决不是诉诸法律而是采用非法律的方式,或“息事忍耐”,或“私了”,或用民间复仇等“老规矩”来解决。但随着人们权利意识、法制观念的增强,通过法律渠道维护权益、解决纠纷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抛弃“土办法”、“江湖规矩”,放弃自力救济,而更多地拿起法律武器,用合法、理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从“看客”到“人人都是立法者”:政治参与的有序化

从顺民成长为公民,不仅表现在权利意识的提高和拿起法律武器,还表现在人们更积极、更有序、更有效的政治参与。从舆论影响到法律诉讼,从道德陈情到公民上书,法律意识觉醒的民众开始运用各种维权手段,坚定地表达着自己的诉求。像5次将铁道部告上法庭的“草根斗士”郝劲松这样的公益维权人士在国内已不是凤毛麟角。从法治层面上说,一方面这些维权活动特别是公益诉讼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权利观念,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能够引起政府对相关问题的重视,从而促进有关制度的废止、改进或建立、完善,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就是因孙志刚事件引发3位公民申请违宪审查而得以促成。

许霆案审结后,曾出现“许霆应该感谢谁”的问题。其实,许霆真正需要感谢的,是整个社会对法律正义矢志不移的渴望和追求。中国人从鲁迅笔下看杀头的“看客”转为孙志刚、许霆们的权益呼吁者,这是公民社会成长的重要指征。

这种政治参与还扩展到法律的源头――立法上。法律的制定不再被普通百姓认为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005年7月,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40天内就收到11543件公民立法建议;该法几年的审议过程,也始终贯穿着“人皆言物权”的壮观景象。在个税法修改立法听证会上,来自重庆的一线工人吴志才说:“虽然我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我要尽量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这次听证会的直接成果,是将原来拟定的1500元个税起征点调高至1600元。“人人都是立法者”的图景表明,参与立法正在渐渐成为中国公民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正在实质性地影响乃至改变立法决策。

需要指出的是,公民意识的提高和公民社会的成长,不能仅仅归功于群众的自觉自发。从一开始,民主法治就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多年来,国家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把法律交给人民群众”。我们也可以看到,从行政公开到开门立法,从事关民生的放假调休到生命攸关的死刑复核,从重庆钉子户“公民的胜利”到个税调整的公民呐喊,政府越来越注意民意的冷暖。厦门PX事件中,民意的力量从被刻意地回避到有序地引导,重振了政府公信和威权,也让人们看到执政者的智慧,和对公众对社会事务乃至政治事务的参与热情的保护。而民意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正是一个公民社会成长的显著标志。

上一篇: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 下一篇:他控制了大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