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27 12:00:20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随机分为动力髋关节螺钉(DHS)组和PFNA组各21例。比较两组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情况。 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b)-0053-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多为老年人摔跤致股骨粗隆直接撞击或间接扭转所致,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交通事故的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3]。本研究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关节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21例。所有患者经临床及X线检查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①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髋部活动功能丧失,活动明显受限;②髋部明显疼痛、肿胀,下肢功能障碍,肢体无法负重、不能站立行走,髋部外侧可见肿胀及皮下淤血斑,局部软组织肿胀,患侧粗隆处压痛明显,下肢出现短缩、外旋、内收等畸形;③X线检查可清楚显示骨折部位、移位情况及骨折类型。致伤原因:车祸21例,跌倒16例,高处坠落4例,其他1例。骨折部位:左侧24例,右侧18例。PFNA组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28~83岁,平均(54.6±8.2)岁;DHS组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30~82岁,平均(55.3±7.5)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情程度等其他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进行全身系统检查,根据受伤后时间、骨折移位情况给予患肢皮肤牵引制动,缓解疼痛。待患者全身情况允许后实施手术。术前20 min静脉应用抗生素。

1.2.2 手术方法 PFNA系统:患者仰卧在骨科多功能手术床上,下肢上牵引架,健侧外展。应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股骨大粗隆顶点向上作5 cm长直切口,分离臀中、小肌,触及大粗隆顶点。在C臂X线机透视下,置入导针,沿导针方向用扩髓器进行扩髓,将PFNA主钉置入股骨近端髓腔内。再将瞄准臂连接到手柄上,插入旋转刀臂套筒至股骨外侧皮质,钻入导针,打入螺旋刀片,完成抗旋转锁定。最后在远端瞄准器指引下拧入锁定螺钉。核实内固定位置及骨折复位情况,满意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并逐层缝合组织。DHS系统:患者取仰卧位,应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C型臂X线机确定导针的皮肤入点。经皮肤向股骨颈内打入导针,进针深度达股骨头软骨下5~10 mm。作4~6 cm长的连续切口,切开股外侧肌,以阶梯铰刀钻孔,攻丝,拧入滑动加压螺钉,安装动力髋之钢板部分,根据钢板的长度,旋入2枚加压尾钉固定钢板。核实内固定位置及骨折复位情况,满意后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并逐层缝合组织,放置引流管。

1.2.3 术后处理 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抗凝、消肿药物治疗。术后第1天起嘱咐患者作肌肉收缩、锻炼膝关节等功能训练;术后2 d可进行关节被动训练;术后3 d可屈伸髋关节;术后1周可进行适当负重训练。

1.3 疗效判定

按照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患者髋关节活动大于正常范围的75%,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判定为优;患者髋关节活动为正常范围的50%~75%,有轻微疼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判定为良;患者髋关节活动小于正常范围的50%,活动时明显疼痛感,影响工作和生活,则判定为中;患者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重度疼痛,固定失败,判定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观察指标的比较

PFNA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较DHS组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疗效的比较

PFNA组优良率为95.2%,DHS组优良率为76.2%,PFNA组优良率显著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特点主要有年龄大、伴有基础疾病多,骨质疏松明显,骨折呈多样化。因此部位血运相对丰富,骨折愈合率高,但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甚至致命,病死率为15%~20%[4]。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公认的首选方法。以DHS为代表的髓外固定系统和以PFNA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已经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两类主流方法[5]。

目前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种类较多,常规可分为髓内和髓外固定两种。DHS系统较适用于稳定性骨折,而PFNA系统适用于严重粉碎的不稳定性骨折[6]。由于PFNA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符合生物负重力线,可分担大部分股骨内侧负荷,且力臂内移,明显降低钉棒结合处的压力和张力,更有助于骨折的愈合[7-8]。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更适合选用PFNA系统。本研究结果显示,PFNA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较DHS组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与DHS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海明.不同手术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47-48.

[2] 王峰.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94.

[3] 曾令壁.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203.

[4] 黄伟韬,李任文,欧阳永宁.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髋内翻原因分析[J].国际医药导报,2004,10(16):40-43.

[5] 颜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120.

[6] 袁文祥,杨省弟,林杰,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98-99.

[7] 纪泉,薛庆云,文良元,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安全和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4):302-304.

[8] Hong JY,Suh SW,Park JH,et parison of soft-tissue serum markers in 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dynamic hip screw versus proximal femoral nail-A preliminary study[J].Injury,2011,42(2):204-208.

(收稿日期:2013-02-01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亚甲蓝染色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临... 下一篇:产科护患纠纷分析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