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技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10-26 11:49:07

试析技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技工教育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产品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及技术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的背景下,社会对技校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新时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各技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所以,教师要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技校学生 学习兴趣 培养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在人的学习、工作及一切活动中起着动力作用,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的最好保证。特别是对于技工学校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更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相当部分的技校学生成绩是比较落后的,自制力也是非常薄弱的,存在着厌学情绪明显,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起来。

一、技校学生的学习心态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1.缺乏对技校的正确认识,没有进取心。

由于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及中国经济体制认识不足,学生片面地认为技校学习无用处,认为技校学习、生活就是在社会上的大“幼儿院”里熬时间,只要不打架斗殴,遵守校规校级就可以了。他们缺乏进取心,缺少毅力,于是放松自己,害怕吃苦,贪图安逸。在学习上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甚至视作业为负担,更谈不上追求学习上的精益求精了。

2.缺乏自信心,厌学引起恶性循环。

由于技校学生一般在中学阶段成绩较差,不能继续读高中、大学,因此大多数的学生进入技校后有自卑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有的学生厌学情绪较重,甚至逃课,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厌学导致成绩差,成绩差反过来导致厌学。

3.制度不完善,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就各类技校而言,学生学习的成绩优劣在奖惩措施和毕业分配制度上,还不能够突出地体现出来。学生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跟自身利益关系不大,无奖惩措施,无留级制度,考试不及格,至多补考一次,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学习。再者,受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优劣没有和毕业分配挂起钩来,严重挫伤了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厌学风气。

4.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大多数技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设置的增多,许多学校在教学仪器设备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相关专业设置方面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有的技校受办学条件的制约,缺少硬件设备,教学重点还放在课堂理论教学上,且开设的课程不实用,未能突出实训,甚至没有实习实践场地,只是纸上谈兵,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面对学生如此的心理状态,以及技工学校发展的严峻形势,技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全方位地培养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上、学术上有重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对他们所研究的对象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他们孜孜不倦地进行钻研,从而获得优异的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

要有效地克服厌学现象,必须使学生懂得,技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思想素质高、业务技术水平精,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通过开展演讲比赛、座谈会、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克服自卑心理,从思想上纠正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错误认识。

2.磨炼学生意志。

要激发技校学生学习兴趣,应注重在校学生意志的磨炼。方法包括:开展军训活动,体验军人的严谨守纪作风;组织义务劳动,体验吃苦精神;参观劳模成果展,学习楷模的宝贵经验。让学生明白不经磨砺难成人才,激励学生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

3.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拥有自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学校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教师一个欣喜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4.改革课程设置,突出实训实用。

技工教育是技能教育,强调操作性、实用性,因此各类技校一定要牢固树立技能教学的观念,加大实训、实习的资金投入,增强实训教学,即教材要实用、实践性强;加强与企业、人才市场的联系,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工作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

5.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观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世界各地具有创意的教育家已逐渐认识到,人类智慧的延伸及学习的能力,将成为这个时代以及未来生活工作中的宝贵因素,学习被称为“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因此,技校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会负责等人际适应的能力。

6.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作用,齐抓共管。

学校要发挥正面疏导、说服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借助社会、家庭的力量,经常对学生进行技术革新教育、人才培养教育、自我成才教育、典型事例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供给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同时,定期把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及身心发展情况向家长汇报,加强沟通,采取科学的、系统的、艺术的、有创造力的教育方法,彻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7.深化教育改革,学习、就业公正公平。

应注意合理设置专业,满足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就学志愿,让其享有选择专业的空间、权力。在推荐就业方面,应提倡公平竞争、优先考虑优等生的原则,坚决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风气。

8.加强专业进修,适应技能教学。

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加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培训和学习,掌握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要求。同时要不断进行专业进修,丰富实际经验,适应专业技能教学,最终达到理论与实操完美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9.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切实改革教学方法。

在理论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知识时,老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抓住学生心理兴奋点,探求多种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好每堂课,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生动有趣的东西,使学生学有所乐,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教与学真正体现“乐学”之精髓。

学生理论接受能力差,但喜欢动手,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扩大他们的兴趣范围,引导他们学习专业理论。在实习教学中,应尽可能少讲繁琐的理论,过多且繁琐的理论讲解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但不易接受,反而时间长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应采取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实习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力量,是今后事业成功的前提,这已被无数成功人士所证明。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共同努力,在教学中把引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放在首位,让学生在个性兴趣和求知欲的引导下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耿向东.教师的科学思维.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马加乐,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上一篇: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下一篇:拓展民办高校学生资助渠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