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的光芒点亮后进生的心灵

时间:2022-10-26 09:52:12

摘要: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要认识到他们是可以转化的,对后进生要充满爱心,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架起一座与之心灵相通的桥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自觉做到自尊、自爱、自我控制,最终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特征;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07-2

霍母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一、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1.关注每一个后进生的发展。

笔者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平时很多教师不关注他,但我平时上课时常提问他,有一点进步我就表扬他,这个学生就能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他,后来成绩渐渐好了起来。关注后进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就情感而言,教师应该‘视生为子’,爱生胜过爱子;就表达方式而言,教师要越过偏爱的误区,对优生和差生要一视同仁,在爱心的施行过程中,后进学生所得到的爱心要多于优等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教育转化。

2.尊重每一个后进生的人格。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后进生在家里会被父母打骂,在学校老师会批评,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在做后进生工作时,教师不要粗暴地批评、讽刺、挖苦他们,我们首先要尊重后进生,加倍地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只有树立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唤起他们争做一名好学生的勇气,激起他们迎头赶上的动力。

3.发现每一个后进生的闪光点。

我们要在后进生身上捕捉闪光点,闪光点是施教的支点,能不能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这是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做好后进生转化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要细心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并抓住这些闪光点给予充分地表扬和肯定,以此为起点,不断激励,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上进心。

4.信任每一个后进生的能力。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佐说过:“伸出充满热爱的双手,这就是英才教育。”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则可能泯灭学生的天性。我们要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和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对后进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树立后进生的信心

1.做后进生的朋友。

要用爱心去感动后进生,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教育若没有情感投入,也就成了无水之池。“教师要从情感入手,用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博大的情怀和幽默的品质去教育和感化他们,拉近距离、消除排斥。”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对教师才会亲近,才会聆听他的教诲,而且会把得到教师的指导变为自身的需求。也就是说,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真情付出,对他们要有发自内心的爱,也是教师应具有的基本职业道德,教师对学生有了真心付出,就会自然地关心学生。学生得到了教师的真情,就会由衷地尊敬爱戴教师,就会主动地履行教师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师生的心与心的相互沟通。做到了这一点,就已经转化了后进生的心灵,已把他们的自卑、消沉等心理消除了,让其把自己摆到了和教师能正常交往、交流的地位上来。有了这种相互沟通的师生关系,有了这种爱心的感化后进生也会逐渐转变过来。笔者在三年级教过这样的一位学生,他是一个转进生,刚到这个班里,由于和学生不熟悉,成绩也不是太好,大部分学生很少和他一起玩,在学习上也不愿意去帮助他,出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找到了班里离这个孩子家比较近的几位学生,我说服他们一定要带着这位新学生玩,在学习上要努力地去帮助他,要和他做好朋友,这几个学生经过我的劝说,主动地去和这位新生说话,在学习上也能够主动去帮助,经过一个多月,这个新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班上并能和大部分同学成为好朋友,这样的学生就需要老师和同学做出一些事情去感动他,使他能真正加入到这个集体的学生班级中来,使自己不再有孤独感。

2.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要与后进生交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我们必须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深入到后进生的学习活动和校内外生活中去,与他们广泛地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多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话题自由、态度随和的交谈可在学生心中激起强烈的情感波澜,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让他们把精力用到学习上。消除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教师对后进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这样慢慢地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制力。

三、耐心期待后进生的转化

1.做好长期教育的准备。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过程,因而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长期对他们实施转化教育。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教育、引导绝不能忽冷忽热,要持之以恒。当发现他们身上的毛病再次出现时,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去说服,不能使用蔑视性的语言,更不能用训斥的方式,否则先前的转化就会前功尽弃了。假如他们身上的弱点毛病二次三次的复发,这正是考验教师耐心恒心的时候,此时厌烦情绪是要不得的,更要拿出百倍的努力来,找原因,解疑团,交流劝诫,做到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另一方面,对其复发的弊病持一味迁就的态度也是不理智的,有时候,教师甚至可以根据问题的严重性给予相应的批评。当然批评要有科学性,要顾及其自尊与自信,要宽严相济。

2.创设适切的教育情境。

创设情境,锻炼后进生的意志,针对学生不良行为,光靠说理还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应凭借一定的手段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宜的情境,如为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应该适当创设一些带有一定困难的情境,锻炼他们与各种诱因勇敢斗争的意志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顽强毅力。对他们要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后进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让他们有一个坚强的意志。

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用自己深深的师爱去点亮后进生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在班上和别的同学一样能够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清云.用诚挚的爱感动后进学生[J].教育研究,2007(02).

[2]柴强太.多一些关怀,让后进生不再“后进”[J].甘肃教育,2006(05).

上一篇:立人、立业:教育追求的理想高度 下一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