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召回事件”警示录

时间:2022-10-26 09:28:24

“玩具召回事件”警示录

“中国制造”急需转型升级,这是此次玩具召回事件警醒下中国经济界的共识。

继“有毒牙膏、有毒宠物食品、不合格轮胎和FDA暂停进口5种水产品”后,目前最让中国政府及企业烦恼之事,莫过于“中国制造”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妖魔化危机。

随着中国产玩具被海量召回事件的影响不断扩大,一时间,国内外对“中国制造”的恐慌情绪,有不断蔓延的迹象。

不过,“中国制造”并非“人人喊打”,相反的意见或许更能昭示问题背后的实质所在。

加拿大《环球邮报》就中国玩具事件发表看法:不应把中国制造的玩具被召回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中国生产商,因为近80%被召回的玩具是由于玩具公司的设计错误而导致的。而以色列工业贸易部认为,最近被世界最大玩具商美国美泰公司召回的中国产玩具的油漆含铅量符合以色列制定的相关标准。

言外之意,在中美贸易摩擦有加剧趋势的背景下,一些美国人正以中国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为突破口,将质量问题无限夸大,进而达到妖魔化“中国制造”,使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的企图。

玩具业的冬天

港商张树鸿成了这起中国玩具事件的牺牲品。

8月2日,美国美泰公司宣布召回96.7万件铅含量超标玩具,此次召回使得佛山利达玩具有限公司蒙受的损失高达3000万美元。8月11日,副董事长张树鸿被发现在位于南海工厂的仓库里上吊身亡。

张树鸿,用一种惨烈的方式,折射出中国玩具业严酷的生存现状与求变的艰难现实。他的死讯传开后,抑郁的氛围笼罩了他属下的3家工厂。随着美泰公司的进一步行动,广东地区的整个玩具行业也被同样的气氛所笼罩。

玩具业的寒冬提前而至了。

8月14日,美泰公司宣布,因为存在磁铁易被孩童吞食隐患和油漆铅超标问题,该公司在全球召回近1820万件中国产玩具,这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的回收行动”。

召回事件逐渐扩大后,广东省绝大部分对外出口的玩具厂家都经历了暂停生产,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每种玩具检测的费用平均是5~6万元,这些全部都得企业自己掏钱。”

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制造基地,在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等部分地区。据统计,有将近8000家生产企业在生产玩具,去年实现的销售总值是1500亿元人民币,就业人口超过了300多万。在去年对全球出口的70亿美元当中,对美国的出口是32亿美元。

行业的严冬还体现在:劳动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种种压力使玩具生产总体成本一直在上升,但与此同时,国外采购商不但没有相应提高价格,还一再向中国生产商压价,甚至存在采购商向生产商索取一定比例回扣的现象,导致玩具加工企业利润非常微薄,使玩具生产出现质量失控的风险大为增加。

面对海外采购商的大肆压价,中国玩具企业毫无讨价还价的能力,无疑反映了“中国制造”面临的尴尬与无奈。珠三角玩具厂家集中,外商订单“你不做自然有人争着做”。

有专家指出,缺乏高中低相结合的产业布局,生产相对过剩,致使价格话语权丧失,玩具业反映出的问题是所有的传统加工型产业的缩影。

去年全球玩具贸易是157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70亿美元,占全球玩具贸易的45%。而今后,中国出口玩具制造商将面临更为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关。

踩在贸易战的边缘

今年3月以来,“中国制造”在海外就遭遇到信任危机。

首先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中国出口的宠物食品原料小麦蛋白粉中查出三聚氰胺,被怀疑是宠物中毒死亡的元凶。之后,中国牙膏被曝含有二甘醇,“有毒牙膏”风波相继在中美洲、美国和新加坡等地上演;FDA对来自中国的五种水产品实行自动扣留,并拒绝其入境,称其含有未经批准的兽药残留。6月13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召回东莞汉胜木业制品厂生产的150万件中国产玩具火车,拉开了玩具事件的序幕。

从今年中美贸易所发生的风波来看,港商张树鸿是踩上了贸易战的地雷而不幸身亡的。

“大多数企业都感到绝望了。”香港中小企业总会名誉会长、东莞润田服装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启辉这样来形容他的行业眼下的状态。

7月1日的出口退税调整,8月23日商务部及海关总署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公告44号正式实施,使像洪启辉这样的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主明显感觉到了经营压力倍增――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这加剧了企业的现金周转难度。

张树鸿的死亡可能是个意外,但对于活着的众多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必须面对的是在越来越清晰的政策导向下自身的一场艰难的转型升级。

一位业内人士说,“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政治战、心理战一旦爆发,不太可能顾及微小的个体企业的命运,张树鸿的悲剧可能就源于此。”

中国产品安全问题,在美国也正成为选战的热门话题。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认为,“‘安全标准’也并非只是关于安全那么简单,它可以为保护主义开启一扇后门。”英国《金融时报》则认为,“人正寻求利用很多美国人日益加深的焦虑,他们担心制造业就业岗位眼看着被中国夺走,以及美国对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

政治因素的介入让中美的贸易商战仍在继续,而贸易战又使得整个出口型加工企业遭遇到严峻的考验。

为何遭遇贸易围堵?

9月6日,美泰公司的召回令显示,玩具召回事件远未结束,它再一次因铅含量问题今夏第三次全球召回令,召回84.4万件玩具产品,其中在中国市场上召回4种玩具共计8600件。

美泰公司在中国市场召回的4种玩具产品,是芭比品牌下的宠物和套装家具道具配件,原因是这些玩具的表面漆料铅含量超标。

不过此次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庐霞表示,此次出现的问题,美泰认为不能归咎于中国,美泰承认自身将对产品的安全负最终责任,今后将加强生产流程控制,在油漆问题上,将加强检查。

今年1〜7月,中国外贸顺差仍然持续扩大,达到1368亿美元,同比增加612亿美元。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日前表示,按照目前增速,今年中国贸易顺差很可能是世界第一。针对对华贸易逆差及人民币升值问题,美国参众两院态度日趋强硬,随后美方有大量召回玩具的举动。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WTO研究专家沈伯明教授看来,正是由于“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空前强大,担心被“中国制造”打跨本国产业的西方人士,掀起对中国产品一波又一波惧怕与反感的声浪。

广东省公平贸易局局长陈立鹏认为,入世这几年美国针对“中国制造”出牌的手法越来越娴熟,对低价格产品使用反倾销,对高端产品启动337调查和知识产权诉讼,对玩具、鞋等本国根本不存在相关产业的产品,则祭出技术性壁垒这一招,缩紧检验检疫措施。

美国这些手段,不仅对“中国制造”杀伤力显而易见,并且都在WTO规定的范围内,从美国内党派竞争及各种力量博弈的态势看,中美之间经济贸易争端将不断延续。

美国《华盛顿邮报》9月12日发表文章指出,事实上,大量产品被召回是设计缺陷所致。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学院教授哈里・巴布吉最近对过去20年中的玩具召回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设计问题导致的伤害事件更多,因此应该得到更多关注。

美国玩具行业协会主席卡特・基思利也表示:“设计缺陷确实比含铅油漆导致了更多的产品被召回。”过去12个月里,北美的玩具制造商召回了1580万件使用了对儿童有害的磁铁玩具,而因油漆含铅被召回的玩具只有230万件。这些使用了磁铁的玩具虽然是在中国制造的,但却是在北美设计的。

显然,真正的玩具安全问题被忽略了。

海外公关的缺失?

“此次玩具召回事件,使玩具行业内长期以来‘采购商过分压价’的问题浮出水面。”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表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WTO研究专家沈伯明教授指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企业早该逐渐培育自己的销售渠道,中国企业再不学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反向压缩国外采购商的利润空间,未来的路只能越走越窄。

广东省公平贸易局局长陈立鹏则称,“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应开拓多种销售渠道,才不至于丧失风险“免疫力”。

李卓明也提醒玩具企业,接单要在可承受的价格范围内。如今年的浪莎袜业主动中止了与沃尔玛的合作,就是一个聪明的例子,利润太微薄还不如不做!

此外,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产品因质量及安全原因被召回并不是太奇怪的事,至少体现了商家对消费者的善意,甚至是使坏事变好事的公关良机。这不禁让人考问,一次厂商的玩具召回事件,为何引发如此轩然大波?

正因为如此,这次美国品牌玩具商召回产品事件,不仅在中国惹出了一出自杀悲剧,更在美国消费者中刮起意想不到的拒买风潮,这不能不说,意料之外的负面作用被夸大和严重化了。

此次玩具召回事件中,美国媒体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广东省公平贸易局局长陈立鹏表示,玩具召回事件明显是在拷问中国的海外公关能力,加强对“中国制造”的海外形象公关,消除误解,无疑是当务之急。

美国人看到中国商品堆满在货架上,便以为中国人赚疯了,但却不料,赚疯的其实是美国品牌经销商,中国企业正在微薄利润的泥潭里挣扎。这样的反差表明,中国没有很好地对自己的海外形象进行有效的公关与传播。

产业升级的阵痛

美国召回中国玩具事件,再次引发对“中国制造”传统模式的争论,甚至有媒体发出了“挽救中国制造”的呼声。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需要过程,现在制造业仍是中国的最强项,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抛弃。但是,“中国制造”急需转型升级,则是此次玩具召回事件警醒下中国经济界的共识。

有关人士在对照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历程后发现,加工贸易政策每20年左右就会发生重大调整,而中国目前就处于第一次重大调整期。

目前一个普遍共识是,长远来看,如果珠三角不利用当前的契机进行产业升级的话,未来的发展非常令人担忧。

加工贸易企业纷纷谋求出路,而转型升级则是最佳的方案,政府和专家学者也大力鼓励转型升级。但是近30年形成的加工贸易现状要改变绝非一蹴而就。

“广东玩具业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完全有能力有实力转型,关键是企业敢不敢迈出这一步。”李卓明副会长表示,品牌经营、自主创新的路不好走,却是一定要走,一个行业想强大,必然要向创新要效益。

目前已经有部分玩具企业通过改进硬件、引进新技术等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在这方面,浙江义乌的玩具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改进并尝到了甜头。

据了解,前期有义乌玩具生产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出口市场上的贸易壁垒,有些企业对产品细节的处理不符合欧美国家的要求,但许多企业既缺少齐全的检测设备,又缺乏专门的检测人才,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意识到此类问题的部分玩具企业已经走在了别人前面。”义乌市质监局有关人士介绍,以义乌小天使玩具公司为例,从原料进货到产品出库,整个过程都采取了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专门配备了6名检测人员,并投入30万元购置先进检测设备。其出口产品质量除了符合外商要求外,还达到了欧美标准,所有出口玩具至今无一退货,在外商中获得了良好口碑。

“品牌创新”是正道

从最近的玩具由于含铅超标而被召回的事件来看,美国的含铅标准要求比欧盟还高。这说明,近一两年来,欧美玩具的标准不断提高,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技术壁垒。

目前,对于美泰公司几次宣布召回玩具,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认为有明显夸大的倾向。

“中国不改变加工贸易的现状,贸易摩擦就不可避免。我们的玩具在国际市场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加工贸易虽然标着‘中国制造’,但品牌是别人的,我们赚到的是一点点,大多还是让别人赚走了。所以加工贸易一定要转型、升级,不转型没有出路。”李卓明称。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价格牌已经打过了,企业走过了这个必经阶段之后,应该是另寻他途的时候了,否则就是走进死胡同。而科技创新,研发自己的产品,做自己的品牌,应该是企业发展的正道。

中国的玩具产业乃至其他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在外商不断压价的情况下,从加工贸易转变到自我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是长远之计。改变加工贸易占主导的现状,走品牌创新的路子是产业发展中绕不过的一道坎。

其实,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不少玩具企业不但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还赚了一些钱,有能力也应该把钱放到技术创新和企业进步方面去。不少企业也有这个实力,关键是看愿不愿意做,能不能真正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上一篇:较量奥运物流 下一篇:泰和课堂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