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语文魅力 提升思想境界

时间:2022-10-26 08:11:19

彰显语文魅力 提升思想境界

斯宾塞说:“在一个人的教育中,情感起着重要作用。道德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理智告诉人们用什么方法去做,而情感则告诉人们,愿意怎样做。”在教育中,让我们用情感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内动力,使他们茁壮成长,拥有完美的人生。

在这一方面,语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常说,语文是,白纸黑字,精彩纷呈!语文的魅力不仅仅是学生课本里的字、词、句,段,更在于它带给人的审美享受以及对人心灵的改造和升华。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性也不仅在于这是一门需要考试的科目,更在于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祖国的母语和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向中学生宣扬祖国文化的同时,更应该利用语文自身的情感魅力感化、开启更多的幼小的心灵,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教师拈手可得的现成素材。“感人心者莫大于情”,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忽视了“情”,“理”则无处渗透,创造力、想象力也就无从谈起。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达到知识的传授与情感陶冶浑然一体。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将语文的美真正展示出来,并且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呢?

一、教师自身要成为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人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情感教育不是一种传授,而是唤醒、激励、鼓舞。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靠什么来进行这种唤醒与激励呢?靠热情与爱心。所以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自身要善意地体察周边的人和事,用心去感受社会和世界,成为一个饱含热情,怀有关爱的人。

教师的工作可以很平凡,也可以很伟大;教师的视野可以很狭窄,也可以很宽阔;教师的热情可以渐渐冷却,也可以依旧火热。我们应该相信,当我们把阳光投射到学生心中时,我们的心也一定更敞亮,更灿烂。

二、善于把握无处不在的教育契机

学生有情,教师有情,生活中也离不开情,所以情感教育的契机有很多,教师应该善于把握,在恰当的时机打开窗,让一缕阳光直射学生的心头。

1. 遇到课本里选择的古代作品,一定要重视古代作品的诵读,汲取中华古典文学深厚底蕴的丰富营养,感受其文化美和韵律美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精神文明,涌现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作家,如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等,产生了孔子、孟子等众多的思想家。许多诗文展示的作者人格魅力,铸造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心灵品格,成为凝聚我们民族的不朽的精神支柱。我们应加强中学生文言文作品的阅读积累,使学生自然受到这巨大“美能源”的辐射和熏陶,在感受文化美的过程中,提升文化品位。

2.对于现代作品,我们同样要重视它的阅读

我们欣赏优美的音乐,能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品尝美味佳肴,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老师就是音乐家、就是烹调师,学生听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的共振,从而忘却自我,自觉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但在现实教学之中,我们很多老师不注重朗读。的确,中学阶段也没有哪次考试去考朗读,毕竟我们的考试方式还是以笔试为主。殊不知,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阶段的语文教育,也把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许多考试也增设了面试内容。因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朗读都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雨巷》中,配上伤感的音乐,用忧伤惆怅的语调给学生范读了一遍,让学生先沉浸在那种淡淡的忧愁之中,然后再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用缓慢忧伤的语调集体配乐读这首诗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诗歌的忧伤情调。

3. 重视课文中的“情”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需要

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文章要有感而作,就是说要写出动人之情的文章,作者必须首先动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培养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否则,学生在写作中就不能在认识客观事物、调动主观情感的基础上成功地接受范文,写出感情丰富的好文章,而只能为文造情,捕风捉影,胡乱拼凑,或木然无情,或枯燥乏味。由此可见,要学生“情动而辞发”,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把情感因素放在重要位置。

4. 感受课本人物身上体现的丰富的社会美和健全的人格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主要通过社会性的人表现出来,课本人物形象包括两个方面:作品人物形象和作者形象。前者有深明大义的花木兰、嫉恶如仇的鲁智深、爱国情深的韩麦尔……这些形象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必将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乃至世界观、人生观。更具影响的还有众多有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这是语文课本中的作者形象,孔子的育人、李白贩才气、杜甫的忧国忧民、范仲淹的胸怀天下、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甚至旷达的坡、遁入桃源的五柳先生等,这些作者形象从不同侧面昭示的人生理想、人性的光辉,必将在学生的审美情感中起到撼人身心的精神作用。

总之,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无不负载着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当它作用于学生时,就会唤醒、激活学生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世界,从而在学生心中产生一股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启发调动学生的感情,以饱含激情的讲述,深情并茂的范读,把文章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其产生共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上一篇: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下一篇:对数学测试结果进行有效性利用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