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春友:开门办院

时间:2022-10-26 08:00:57

缺乏医学院的教学、科研平台,没有医学毕业生做人才储备,没有资金扶持,作为一座财政并不富裕城市的直属市级医院,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曾面临着发展无力的困境。2010年,时任张家口市卫生局副局长的乔春友调任市第一医院院长。这名从基层卫生行政工作岗位走来的管理者,对张家口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如数家珍,正是他接地气的工作经历,帮助张家口市第一医院(下称“市一医院”)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张家口市辖4个区、13个县、两个管理区及一个高新区,共有460万人口。市内共有12家规模大小不一的市级直属医院,但这些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仅占到全市总量的1/3。以我院为例,由于市地分家等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医院服务的对象就是市区内约60万?70万的居民。而市区另两家部队、大学附属医院相对规模较大,传统优势学科多,吸引着大多数的病源。”甫一上任,乔春友就仔细分析了张家口市的医疗资源构成,他提出,医院必须准确定位服务对象,走专科特色之路,方能在医疗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经过调研,乔春友发现医院内中高层干部对市内各区县的医疗情况了解甚少,各县居民也没有到市第一医院就医的习惯。“要开门办院,打造张家口人民自己的医院。”乔春友给医院定下了发展路径。

在张家口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他派出11名医院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到基层挂职锻炼1年,这些干部经过各县(区)委的正式任命,驻扎到各县卫生局任副局长的职务。他们除了在各自专业领域对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还需分管卫生室建设等基层卫生行政工作。

目前市一医院派出4批共26名干部至市内所有区县挂职,乔春友表示,医院干部到基层工作后,更了解区县医院情况,更贴近患者的需要。这些年来,市一医院的医生不仅定期下基层义诊、培训基层医生,更免费接收区县医护人员到院进修,真正拉近了区县医院与市一医院的联系。市一医院接诊的新农合患者数量也从以往的每年百名达到了数千名,患者的来源问题得到了解决。

除了定位服务对象、积极拓展病源,为患者提供温暖舒心的服务,也是市一医院的目标。医院建立了出院患者回访中心,构建了出院科室回访、医院统一回访及针对患者举报回访的三级回访体系,将对患者的关心真正落到实处。

在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上,市一医院则瞄准了“大医院不愿做,小医院做不了”的专业。医院的心内科是张家口地区的优势学科,在巩固学科实力的基础上,医院开设了24小时的绿色通道,主攻急诊介入。

“做急诊介入风险高、难度大、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市里另两家三级医院做得较少,而我们医院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乔春友说。如今市一医院心内科每年介入手术量近千例,其中60%为急诊手术,借着专科优势的扩大,目前心内科已有4个病区。

市一医院近年来还在着力打造“小外科”,医院已建成了市内一流的乳腺外科、眼科、泌尿外科等学科。乔春友表示,随着学科的逐步完善,下一步医院将借势张家口学院附属医院的发展机遇,全面提高医院的医教研水平。真正把“张家口人民自己的医院”建设得更加美好。

上一篇:苏晓清:人才奠基 下一篇:攀枝花:集团化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