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26 06:28:20

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讨论中心静脉导管替代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54例患者治疗的临床术后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后病情治愈,拔管后愈后良好。结论:该方法创伤小、安全、有效、简便、患者恢复快且容易接受、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自发性气胸护理

自发性气胸是指无明显外伤而产生的胸腔积气[1],是内科的急诊。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负压吸引代替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15~78岁,平均41.3岁,均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经过治疗后病情治愈,拔管后愈后良好。

材料:单腔带侧孔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1副,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1套(水封瓶内需注入适量无菌蒸馏水,接胸腔引流管的玻璃管置水下1~2cm,带调压瓶的调压管末端保持在水面下10~20cm),利多卡因,一次性5ml注射器,胸穿包1个,连接管2根。

操作方法:术前对患者做好解释及心理护理等准备工作。患者取半卧位,一般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偏外侧进针,如患者气体量较少,也可选腋中线肺被压缩明显处进针。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局麻后用穿刺套管针沿穿刺点刺入胸腔,回抽针管有气体后插入导引钢丝入胸腔,拔出套管针,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导引钢丝进入胸腔约6~8cm后抽出导引钢丝,用透明肤贴固定导管,将导管与水封瓶上的胸腔管子连接,调压瓶出口与负压装置连接(压力—5~—8cmH2O)。

护理措施

⑴心理护理:尽量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可对比传统胸腔穿刺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的不同处,避免患者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⑵保证有效的引流:①确保引流装置安全,现一次性胸腔引流瓶有两个挂钩,挂于患者床边,不易踢倒,其液平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以防瓶内液体反流进入胸腔。妥善固定引流管于床旁,留出适宜长度的引流管,既要便于患者翻身活动,又要避免过长导致扭曲受压[2]。②观察引流瓶通畅情况,引流管内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有无气体自水封瓶液面逸出,调压瓶中的调节管末端保持在水面下10~20cm处,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保持有效的负压。③防止意外:搬动患者时把中心静脉导管关闭,导管末端套上肝素帽,与水封瓶分离,避免搬动过程中发生引流管滑脱、漏气、引流液反流等意外情况,患者活动自如。

⑶引流装置及伤口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未使用一次性闭式引流系统,需每天更换引流瓶。伤口敷料每1~2天更换1次,有分泌物渗湿或污染及时更换。

⑷拔管护理:如引流管无气体逸出1~2天,夹闭1天患者无气急、呼吸困难,透视或X线胸片示肺已全部复张,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前做好患者及物品准备,拔管后注意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处漏气、渗出、出血、皮下气肿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⑸出院指导:①避免气胸诱发因素,如抬举重物、剧烈咳嗽、屏气、用力排便等;②注意劳逸结合,气胸痊愈后1个月内不进行剧烈运动;③心情愉快;④戒烟。

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有如下优点:①操作简便易行,可单人操作,1次穿刺便可成功,不需切开缝合固定,患者恐惧焦虑心理明显减轻,术后患者心情愉悦,容易接受,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明显降低。②导管尖端柔软,对肺及心脏无刺激和损伤,组织相容性好。③留置后可直接用负压装置吸引,加速肺的复张,治疗效果明显,护患关系更加融洽。④体表部分易于固定,开闭方便,胸部活动不受限制。在复查X线或其他检查时可夹闭导管,末端用肝素帽封闭,可脱离水封瓶自主活动。⑤中心静脉导管减少胸痛、皮下气肿、肺水肿及感染等不良反应,伤口小,出血少,不留瘢痕,更适合多次气胸复发患者。

参考文献

1李辉.自发性气胸,现代胸外科急症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06.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3.

上一篇:老年高血压病48例护理探讨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