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6 06:15:27

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角蛋白抗体(aka);elisa法检测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斑点法检测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 结果: 各组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比较,抗aka抗体,rf和抗?ccp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6.8%,45.8%和61.4%,为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中的最佳实验;rf,抗?ccp抗体,抗aka抗体三种抗体联合检测ra,为较好的组合项目,在ra检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结论: 选择适当的自身抗体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检测的阳性率. 【关键词】 自身抗体;关节炎,类风湿;类风湿因子

0引言

风湿病是由不同病因引起并以累及多器官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多有反复发作性和渐进性,典型的特征是存在多种变异体和重叠综合症,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样性[2],至今仍没有大家公认的特异的生化、免疫或组织学诊断指标,常造成误诊,其单项自身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有不足,类风湿因子的检出率偏低[2-3]. 因此,诊断以特定的症状,检出特定的自身抗体为依据,寻找合适的检测项目是提高ra早期确诊率的关键. 我们通过对ra患者进行多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以探讨ra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标本选择我院2007?01/2007?12风湿专科门诊确诊为ra患者96例(ra组),年龄50~65岁. 其中63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45例(sle组);干燥综合征(pss)8例(pss组);系统性硬化症(ssc)10例(ssc组). 另外选择近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检测试剂(浙江伊利康公司);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抗角蛋白(antikeratin antibodies,aka)抗体,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抗?ccp抗体),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antifilaggrin antibody,afa)抗体检测试剂(德国欧蒙公司).

1.2方法

1.2.1rf检测(散射比浊法)人微球蛋白胶合于乳胶微粒,与待测样本中的rf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微粒的凝集,增加浊度,>20 iu/ml为阳性.

1.2.2抗ana抗体,抗aka抗体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稀释血清(ana起始稀释度1∶100,aka起始稀释度1∶10)与包被基质反应,抗原与抗体结合,加入荧光素标记,与基质上的抗体反应形成特异性荧光. ana阳性可根据不同的荧光模式进行判定其阳性结果,aka阳性于角质层出现线性或板层状荧光判定为阳性.

1.2.3抗sa抗体,抗?ccp抗体检测(elisa法)将稀释血清加入包被孔,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包被在固相上的抗原结合,酶标记的抗人抗体与已结合的抗体反应,结合的标记抗体与底物液作用阳性呈现蓝色,颜色深浅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1.2.4抗afa抗体检测(斑点法)将已稀释标本加入反应板,稀释血清中的抗体与抗原结合,酶标记的抗人抗体与结合的抗体反应,加入底物液显色,阳性出现蓝色条带,条带颜色深浅与抗体含量成正比.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各组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96例ra患者、63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rf,抗ana抗体,抗sa抗体,抗aka抗体,抗afa抗体,抗?ccp抗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检测中,rf,抗sa抗体,抗aka抗体,抗afa抗体以及抗?ccp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其中,抗?ccp抗体的检出率最高.表1各组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

2.2不同自身抗体对ra诊断效能比较结果显示,各组自身抗体在ra的早期实验诊断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rf为ra筛检的常用指标,其阳性率为45.8%,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但诊断缺乏特异性;抗an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35.4%,是活动性sle非常敏感的参数,但并非sle特异的;抗sa抗体检测阳性率为39.6%,其在rf阳性和阴性ra患者中均可呈现阳性,尤其对rf阴性的患者,可成为诊断ra的一个指标;抗aka抗体阳性率为46.8%,可作为ra检测的特异性指标和ra诊断的辅助实验诊断项目,适合于早期不典型及血清阴性ra的诊断;抗afa抗体检测阳性率为37.5%,其对ra早期诊断有意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出现于rf阴性的ra血清中;抗-ccp抗体检测阳性率为61.4%,可作为ra早期诊断指标. 抗?ccp抗体含量与ra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进展有关. 其中抗aka抗体,rf和抗?ccp抗体的阳性率较高,三项抗体联合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3讨论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目前仍以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 多年来,人们试图寻找一种ra特异的诊断指标,但仍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诊断指标. 为此,我们对96例ra患者进行了多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自身抗体检测是ra确诊的重要的实验诊断,从各组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可以看出,抗aka抗体,rf和抗?ccp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可为最佳的联合检测方案.

rf识别的自身抗原是变性的igg fc部分,是最早发现的ra的自身抗体. 近年的研究[3-4]表明,rf与临床表现和关节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损伤指标中最强有力的预后因子,其他自身抗体不能取代rf在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地位. 但rf阳性还存在于ra阴性的患者中,正常人尤其是高龄者可有5%的阳性,因而,rf对ra的诊断特异性欠满意,rf阳性不能作为诊断ra的唯一标准[5].

抗aka抗体是由inanc等[6]以wistar大白鼠中段食管的角质层为底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患者血清中发现的一种抗食管上皮角质层的自身抗体,本研究中抗aka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47%,而其检测的特异性近90%~100%,可作为ra检测的特异性指标及辅助实验诊断项目,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特别是当rf检测阴性时,ra具有补充诊断的意义.

抗ccp-抗体是ra早期诊断的标志物[7],是ra早期诊断较好的指标,也是鉴别浸蚀性、非浸蚀性ra的灵敏指标. 本研究中抗ccp-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61.4%,其检测阳性率为各项自身抗体最高,因此,将抗?ccp抗体检测用于ra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抗aka抗体,rf和抗?ccp抗体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弥补了单一的rf对ra诊断的不足,提高了ra的检出率及检测特异性,为联合检测较好的组合项目,为ra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验指标. 鉴于各项自身抗体检测在ra的早期诊断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验条件,选择适当的项目组合,有助于提高ra的早期确诊.

【参考文献】

[1] kuhn ka, kulik l, tomooka b, et al. antibodies against eitrullinated proteins enhance tissue injury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arthritis[j]. j clin invest,2006,116(4):961-973.

[2] matsuo k, xiang y, nakamura 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eitrullinated autoantigens of synovium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using a proteomie approach[j]. arthritis res ther, 2006, 8(6):1-3.

[3] harrison mj, paget sa. anti?ccp antibody testing a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tool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qjm, 2007, 100(4):193-201.

[4] 梅品玉,商新梅. 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及测定意义评价[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12):2034.

[5] 赵超,王雪. 类风湿因子定量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5):1345.

[6] inanc n, dalkilic e, kamali s, et al. anti?ccp antibodi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psoriatic arthritis[j]. clin rheumatol, 2007, 26(1):17-23.

[7] brownlie rj, myers lk, woley ph. treatment of murine 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by the stress protein bip via interleukin?4?producing regulatory t cells: a novel function for an ancientprotein[j]. arthritis rheum, 2006, 54:854-863.

上一篇: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下一篇:静脉全麻加口咽通气道行支气管镜介入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