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成长教育,悦纳任性儿童

时间:2022-10-26 05:46:30

关爱成长教育,悦纳任性儿童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的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于是,我们学校也就相应的出现了很多的留守儿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具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孩子。在四年级的时候,我接手的新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位留守儿童。

一、个案情况分析

小郑,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既聪明又活泼。因父母忙于做生意,他在家大部分时间与爷爷奶奶在一起过。小郑既是独苗,又是长孙,自幼在爷爷奶奶的百般呵护下成长,倍受宠爱,成为家中的“小皇帝”,事事一帆风顺,都能如愿以偿。久而久之,便形成倔强的个性。在学校里,他“目中无人”,我行我素,喜欢在同学面前耍威风,出风头;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与同学关系不好,与老师关系紧张;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遇到挫折就大发雷霆,经常赌气。小郑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表现得极为任性。任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他人对其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盲目满足造成的一种心理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祖辈监护人不知道如何对待孙辈们的各种需求,过度溺爱、放纵造成的。

针对小郑的特殊情况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郑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监护人的溺爱、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方法和他孤僻和不自信,任性的性格,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育和引导。

二、教育策略

1.建立信任,破冰任性心理

我是在四年级时接到小郑这个班的。本来,我对他的名字就不陌生,因为他有个“调皮大王”的雅号,这是在办公室闲聊时听他原来的班主任提过的。当我让学生们谈谈对之前老师的印象时,他表现得极为兴奋,不停的嚷嚷:“让我说,让我说……”但是因为之前事情的影响,我害怕他再次影响课堂的秩序,所以对他“热情”视而不见,请了另一位同学回答。可是那位同学刚站起来,他就用力的拍桌而起。霎时间,所有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他满脸得意看着我,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前任班主任的各种“罪行”。下面同学听得哈哈大笑,他就更得意了。此时课堂完全无法再进行下去。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大声的呵斥了他。他悻悻地坐了下去,班上终于安静了下来。只是从他的眼中我看到了他对我更深的敌视。这之后,我多次找小郑促膝长谈。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期望得到老师赞赏,而非无休止的指责。因此,在学校,针对小郑的任性心理,我采用了赏识教育法。平r里,对于小郑的每一次进步,我都给予了最大的鼓励。我专门为小郑申请了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让他能够在学校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作业和学习以帮助他进步并及时鼓励他。渐渐地小郑对我愈加信任,开始喜欢和我谈天说地。由于小郑的表演欲特别的强,每一次的班会活动,我都鼓励他认真准备活动,激发他的自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小郑的责任心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我特地选小郑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纪律和活动规划。在社团活动中,我针对小郑的动手能力特别强的优点,我让他加入学校的科技社团。他一次次全神贯注的听课,一件件精致的手工制作,一声声激烈的讨论都让老师刮目相看。

2.校本课程,转变任

随着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我加入了学校校本课程组。在我校的“炫智”“炫情”“炫行”课程中,我针对小郑的任性所带来的不良行为习惯,我着重选择了“炫行”课程。“炫行”课程是着重针对我校学生的文明良习设置的校本课程。针对小郑他“目中无人”,我行我素,喜欢在同学面前耍威风,出风头;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与同学关系不好,与老师关系紧张;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遇到挫折就大发雷霆,经常赌气的这些不良习惯,我开始用“炫行”课程影响他,安排他参加学校文明小卫士,学校文明监督岗。每天看着他带着红袖章监督其他孩子那种认真的劲头,我都感到无比欣慰,于是我借此机会教育他要以身作则,做好其他孩子的榜样。他现在变得有不再目中无人,情绪基本稳定,见到师长也是彬彬有礼。

3.品格教育,形成良好习惯

品格教育是我校德育的重点,借着这个契机,我让小郑参加了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每天留守之家的家长将在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对我校的留守儿童们进行品格序列教育。经过一学期友善教育下,小郑渐渐地学会了包容同学,学会了礼让同学,在对待和他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也学会了忍让。渐渐的小郑成了班级的“文明友善之星”。

4.家校共育,关注任性发展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来自父母的关心,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交流,因而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在我的耐心说服下,小郑的妈妈加入了班级家委会。她主动地和班级其他家长进行沟通和学习。在家里,小郑的妈妈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主动和孩子沟通。并且将学校里的品格教育延伸至家中,对其进行辅导和教育。

三、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小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性格具有稳定性,要想改变小郑的性格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的小郑对教师尊敬,上课能认真听讲,能坚持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主动、热心的帮助别人做事,当他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并且能够主动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任性、固执性格得以缓解,逆反心理在减弱,但是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

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如何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是我们每个老师都需要深思的。从小郑的身上,我发现赏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融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而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项目基金:本文系四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自主管理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5SZSJYZ-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植入式广告中受众的逆反心理分析 下一篇:湖北宜昌香溪河大桥5#主塔对拉系统及主动横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