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1例护理

时间:2022-10-26 05:28:03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1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82-0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9岁。于2006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剧烈疼痛,无意识不清。外院CT诊断示脑出血,出血量为40ml,就诊过程中出现休克,呼吸停止,经抢救治疗病情平稳,外科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术后患者遗留有失语、呛咳及明显的肢体活动不灵。5年来患者先后行高压氧、针灸及康复治疗,未见确切疗效。2011年3月21日为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我科。给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2天患者颈部可自动轻微移动,张口、伸舌及四肢活动较术前灵活,病理反射基本消失,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一周后出院。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时神智清楚、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由于长期卧床、心里焦虑,多次治疗无效对治疗没有信心,和医生、护士无沟通,面目表情无奈。由于父母长期照顾卧床的儿子已出现焦虑,同时还顾虑此技术的成熟度、术后效果及手术费用等问题。针对这些焦虑的原因,医护配合共同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及患者了解操作过程,术前、术后及预后的情况并积极配合,进行心里疏导帮助他们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2.1.2 完善各种检查

如脑CT、心电图、肌电图、彩超、血尿常规、生化、肝肾功能等检查。

2.1.3 术前准备

建立静脉通道,术前30分钟给予地西泮10毫克静脉注射,盐酸布桂嗪100毫克肌肉注射镇静、止痛。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平车推入手术室,无菌、局部麻醉条件下抽取骨髓180毫升。

2.2 术中护理

给予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患者取仰卧位,以右颈总动脉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针斜性进入颈总动脉,缓慢推注骨髓分离的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医生要严密观察穿刺部位,防止外渗,边推注边轻轻拍打注射器。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整个推注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

2.3 术后护理

2.3.1 生活护理

按时协助患者翻身,每4小时协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一次。给予饮食指导,建议食用清淡易消化饮食。遵医嘱给予缓泻剂,促进胃肠蠕动。

2.3.2 术后观察

患者术后取平卧位,观察患者神志清醒,无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遵医嘱给予适当补液,补充血容量。鼓励患者适当饮水。

2.3.3 生命体征的观察

每15-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记录。患者术后体温最高为37.8℃,未给予特殊处理,嘱患者多饮水、注意保暖。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2.3.4 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

颈总动脉穿刺术后局部压迫20分钟,碘伏消毒后无菌纱布覆盖,每30分钟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密切观察下肢皮肤颜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2.3.5 功能康复与心理护理

术后积极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按时给予患者四肢被动按摩,功能锻炼每日五次。对预后有明显改善的运动给予积极鼓励,坚定患者康复的决心。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了信任感,看见医护人员能报以微笑。

2.3.5 疗效评价

患者术后第二天,肢体活动比入院时候明显好转。颈部已可自行轻微转动,张口、伸舌动作反应灵活,四肢肌张力明显降低,肌力恢复。双下肢及右上肢可被动伸直、屈曲,且无强直、震颤情况发生,病理反射基本消失。

3 小结

干细胞移植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开拓了治疗的新途径。一般在治疗半个月左右,患者的各项功能开始恢复。通过此例患者让我们看到了显著地疗效。为使患者尽快康复,护理工作要做好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和长期有效的康复训练,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陈希云.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挫伤60例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14):143-144.

上一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的人性化护理 下一篇: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锁骨下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