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跳高运动员比赛的心理障碍与解除方法

时间:2022-10-26 05:25:41

大学生跳高运动员比赛的心理障碍与解除方法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状态的探讨与研究,指出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在跳高比赛中的心理障碍的特征与主要表现,提出解除比赛心理障碍的方法与手段,从而为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跳高运动员 比赛心理障碍 解除方法

跳高是一项克服一定高度障碍的技术性很强的运动项目,以动作技术性复杂著称,同时也是一项比技术发挥和心理稳定程度的项目。运动员之间除了能力的对抗外,心理素质的较量也相当重要。比赛场上情况千变万化,只有做好与最强对手拼搏的心理准备,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才能在比赛中镇定自如,处惊不变,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旺盛的斗志,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只有当运动员充分做好心理准备才有可能成为重大比赛的获胜者。大学生在练习跳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伤其练习跳高的兴趣和信心。如何总结经验与教训,在平时的训练中采用有效的心理训练手段,科学地抓好心理训练,使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比赛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控制好思想情绪,排除干扰,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比赛,创造好成绩,已成为大学跳高训练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1.大学生跳高运动员比赛心理障碍的特征与主要表现

1.1心理过度紧张

在跳高比赛中,试跳成功会引起大学生运动员的良好情绪,从而为下一次高度的试跳奠定基础,使大学生运动员充满必胜的信心。但若试跳失败,特别是第二次试跳失败,大学生运动员就容易产生过度紧张、焦急、惊慌,并且患得患失,思想压力过大,在第三试跳时则表现为紧张、焦急、忧郁不定、起跳不果断等现象。

1.2出现胆怯心理

随着比赛激烈的进行,生理心理紧张度随着提高,精力与体力也不断消耗,达到最高水平,当横杆升到与其最好成绩或达到某一等级记录的高度时,多数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生理上都会产生畏惧感。表现为紧张忧郁、注意力、信心不足、自控能力减弱等,在技术动作上会出现助跑节奏不稳定,踏跳在横杆不断的升高中过于用力,急于过杆,甚至整个技术动作变形等。

1.3情绪的不稳定

部分大学生运动员精神抑郁、焦虑不安、胆怯、压力过大,对比赛缺乏信心、怕失败。而有的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时则过于兴奋,节奏、速度都超过平时训练水平,助跑时造成起跳点不准给过杆造成困难。

1.4自信心不足

能够取胜的运动员大都在比赛中充满信心,而失利的运动员则往往信心不足。有的运动员平时训练很好,一到比赛就精神紧张,内心空虚,惶恐不安,平时很有把握的高度也感到信心不足,因而导致失败。

2.解除大学生跳高运动员比赛心理障碍的方法与手段

2.1赛前心理素质的训练

大学生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心理训练的效果不是短时间内能达到的,要下功夫花时间。心理训练因人而异,大学生运动员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所以应有所选择、有所区别地进行训练。平时训练时的心理训练对形成大学生跳高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提高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2.1.1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最常见、最简便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指人们有意识地在头脑中重复早已完成的跳高技术过程。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加深记忆并熟练动作。还可以作为减轻运动员精神紧张、焦虑、惶恐等不良情绪的一种有效行为疗法,有助于加深自我印象和自信。表象训练作为技术训练的辅助手段简单易行,随时都可以进行,特别是在受伤或不能进行正常训练时采用更好。其主要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2.1.1.1在进行技术练习时按照技术要领,先在想象中完成动作,然后运用“自我暗示”默念预先编好的简练词语口诀,如“注意加速”“快速起跳”“高摆腿,高摆臂”等,使注意力指向即将完成的动作。

2.1.1.2观看优秀选手比赛、技术录像、电影图片等,然后对照分析,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技术表象。

2.1.1.3模拟比赛现场的表象训练,如布置好即将参加的比赛现场,把横杆升高到预定高度,然后在想象中反复“跳过”这一高度。

2.1.2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是指全神关注与某一定的目标,不为其他事情或念头干扰而分散的能力。大学生跳高运动员由于心理训练不足、比赛经验少,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不能正常发挥水平,因而在训练中要有计划地安排集中注意和抗干扰能力的心理训练。其主要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2.1.2.1练习视觉守点、听觉守音的集中能力。如看钟表秒针的走动,目光始终不离开秒针。晚上听表的走动声,默默记数,反复练习,不断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1.2.2每次试跳前,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跳高的某一技术环节,加以突破、改进、提高,集中注意力,容易在运动中得到体会,从而加速正确动作的形成。

2.1.2.3在练习过程中,故意设置一些外部干扰。如突然大声喊叫,跟着运动员一起助跑,移动垫子等。

2.1.3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克服困难的内部心理过程,对跳高运动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跳高比赛时间长围观人数多,外界场地与天气环境等,特别是运动员技术水平接近的激烈竞争比赛,都会给运动员带来各种困难。随着横杆不断的升高,特别是到了比赛的后期,横杆升到自己从未跳过的高度,此时,不仅仅是对运动员水平实力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的考验。如果运动员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就会信心不足而导致失败。因此,大学生跳高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与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困难条件下,强化自己的意志品质,克服各种困难,与对手顽强拼搏竞争,力争取胜。

2.1.4树立坚定的信心

运动员的信心是奋斗拼搏的精神支柱,是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充满信心的人总是乐观进取、自强不息、斗志昂扬,坚信自己能战胜对手。跳高是竞争性很强的项目,要培养运动员有强烈的求胜欲望,就应重视上进心和自信心的训练。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要用积极的态度和情绪感染运动员,多表扬和鼓励运动员。由于大学生运动员对跳高的认识不足,往往会因为掌握不了技术而对学习跳高失去信心,这时就特别需要教练员的鼓励,需要教练员表现出对大学生运动员的信心,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进行表扬;在技术训练实践中,可以采用踏板或弹跳板起跳越过较高的高度,体验越过高杆的肌肉感觉与心理,从而提高大学生运动员创造新记录的自信心。还可以组织一些模拟比赛,有目的地安排其与强手比赛,并有意识安排胜利,以培养运动员的心理优势。

2.2比赛中的自我心理控制与调节

一般情况,大部分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均会出现心理障碍,只是由于年龄、性别、水平不同,表现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教练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大学生跳高运动员本人的内在积极因素,进行恰当与适时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比赛心理,为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创造条件。大学跳高运动员比赛自我心理控制与调节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2.2.1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

在比赛中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使人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所以运动员应从实际出发,把自己有把握实现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自信心是自我认识的基础,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为了认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控制适宜的期望值,运动员可以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以进行自我认识。例如:在比赛中我的哪些想法使自己产生了心理压力,哪些行为比较异样等。这一类问题的自问自答,可以帮助大学生跳高运动员认识与体验正确与不良的心理状态,创造出最佳的心理,达到控制适宜期望值的目的。

2.2.2主动转移不利因素

在比赛中主动转移不利因素,把注意力尽量调节到比赛的有效范围内。在临近比赛时由于运动员兴奋过度,产生莫明的担忧与紧张。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要让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尽快地改变自己的注意指向。一方面可做一些与比赛无关的事情,另一方面可闭目养神,与同学或教练员交谈,认真听取一些看法,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上而不是比赛的结果上。

2.2.3进行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它不仅可以使自己保持最佳的期望水平,而且可以进行自我说服,使自己的思想、情感、感受与行为保持协调一致,以积极的态度休息迎接比赛。在试跳前,大学生跳高运动员要有一种“我能行”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创造好的成绩,有助于比赛顺利进行。

3.结语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特别是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在大学生跳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中,许多问题有待于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去共同探讨与分析研究,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大学生跳高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状态,采用切实有效的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为大学生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技术水平取得良好的成绩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天云.跳高运动员比赛中最佳状态及其调控[J].田径,1998,(9).

[2]张晓东,刘殿宝.试论跳高训练中的心理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4).

[3]周新,赵月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跳高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J].田径,1998,(11).

[4]王金枝.跳高运动员心理训练试探[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6).

上一篇: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分层教学在排球教学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