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2-10-26 05:07:50

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是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转移的客观事实。如果教师企图用统一的方式、统一的要求、统一的尺度去教学、限制、评估学生,那么学生就会从一个个具有不同个性的个人变成不具个性的"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这对教育来说,是一种悲哀。俄罗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洛扎诺夫说:"理想的教育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珍贵的东西、最美好的东西。哪里的个性没有保存,受到压抑或被忽视,哪里的教育就不能完全实施。"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差异教学的策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谈谈初浅的体会。

一、了解差异,提高起点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完整的生命个体。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生活阅历、文化背景丰富而独特。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这应是差异教学工作的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之分。所谓逻辑起点,指学生按照教材的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所谓现实起点,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努力下。已具有的知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但那些接受新知较慢的学生现实起点往往低于逻辑起点。我们要打破"零起点"惯性思维,还要走出"同起点"的思维模式,即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起点,而忽视"个体"的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如新接班时,我了解到学生有些胆小怕事不敢发言,有些自信心不足不善表达,有些害怕出错沉默寡言。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常常表现为紧张、恐惧,更不敢有半点"妄动"。为打破这种局面,我利用每天的早会课鼓励后进学生上台大声说话:(1)读读名人故事;(2)背课文精彩片段、古诗词、对联、名言警句;(3)猜猜谜语、补充歇后语;(4)说说身边的见闻及想法。可以看提纲说,也可以脱稿说:可以说一段,也可以只说三五句;可以说国内外的新闻、趣闻,也可以说街头巷尾听到的笑话、趣事。这样,学生的胆子大了,学习的起点提高了,发言的积极性上涨了,班上出现了人人想说、敢说的其人局面。

二、 开发差异,张扬个性

聚焦我们的课堂,长期以来,我总是反反复复地强调统一、规范、按部就班。孰不知,我们培养的学生很可能是人云亦云、亦步艺趋的"顺民"。学生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个体特殊性。而这正是我们可以开发利用的人本资源。"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在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把学生个性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给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展示自己、张扬个性。

1、 开放目标空间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把确定学习目标的权利和机会给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教师指导下有学生自己商定,这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硬性规定必须达到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提出来的。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学生读课题后,我请学生围绕课题中的"战" 字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谁和谁交战?为什么要交战?什么时间交战?在哪里交战?怎样交战?双方交战的结果怎样,为什么能以少胜多?这么多问题,哪些才是重点呢?我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共同确定后两个问题为探究重点。这两个问题,既体现课文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又指向本组教材训练重点――按一定顺序写。学生认同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心中怎能不激起探( 00)索隐、"追本溯源的兴趣呢?

1、 优化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有亲自去尝试与体验了,才能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探索的激情、成功的喜悦。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学习个性,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在自读自悟、自我实践、自我体验中学习语文,实现从"立言"到"立意"再到"立人"的个性发展。如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文大意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1)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再尽情地朗读之后,体会作者的感情。(2)善于作画的同学,读了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后,试着把作者描述的情景画下来。(3)如果你就在园子外,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4)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观赏这"一枝红杏"?带上表情演一演。(5)根据古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学习,讲给大家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学习,想读的就读,善画的就画,能写的就写,会演的就演,乐说的就说几分钟后,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多样的学习成果令人惊叹。

2、 促进有效互动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有效组织和调节,完善互动的方式,深化互动层次,提升互动效率,形成和强化学生主体与学习环境的交互影响,促进学生主体智能建构,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提升,在生成中完善。"如教学《桃花心木》一课,理解"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一句时,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学生思考后回答:在艰苦的环境中自立自强,就能经受起生活的考验;如果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花草",就经不起生活的风风雨雨。显然,学生的发言简单。于是我顺势利导:"怎样在艰苦环境中自立自强?为什么被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学生再交流,便有了针对性:有的讲自己家穷,有时学费还要东挪西借,但人穷志不短,从此更珍惜读书的机会,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有的讲自己失去父亲,心里万分悲痛,但在妈妈面前从不表现出来,反而对妈妈更孝顺、对生活更热爱;有的则从反面讲一些家长过分疼爱自己的子女,甚至生活上的一些小事也要包办代替,结果使子女成为只知享乐、不愿艰苦考验的。。。。。。我一边倾听,一边引导学生讲具体、讲生动。由于创设了一个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境,又充分挖掘和激活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了一把自己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表达出来,实现了有效互动。

3、 重视多维延伸

教师既要立足课堂,也要重视学习的多维延伸,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延伸到其他学科,在感悟、积累、运用中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求新求异、勇于探究的素养。如教学完《白杨》,我问学生还想做些什么,学生争着说:"我想了解西部工农业建设、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的发展状况。""我想了解西部的范围(所包括的省区)及自然条件""我想了解西部的过去和现在人民生活的情况。""我想画一幅画,描绘未来的西部。""我想编一期《走进西部》的手抄报"……我表扬了他们并请他们尽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并提出"做完展示交流"的要求。 不知不觉中,教师为学生巧妙地设置了课后练习。这种练习促进了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又调动了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在听、说、读、写、画、查的语文实践中创新学习、飞扬个性。

三、针对差异,促进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学生的世界,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从而确保每个学生持续发展。

1、 允许出错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小学生。教育家海海特曾说:"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因此,当学生出错时,我们要用"阳光心态"关注学生的差错,用放大镜子照出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教师更应该理解、宽容、帮助、激励他们,想方设法把错误思路引到正道上来。哪怕只有一部分对,也应先给予肯定,让每个站起来的学生都能毫无遗憾地"体面"地坐下去。是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信任,从而树立信心,坚信"我能行"。

2、 允许有别

陶行知说:"教育史农业,而不是工业。"即教育要培养的是一颗颗千姿百态的苗,而不是工业化流水线上同一个模子的产品。教师要做"肥料",催苗助长,既让全体学生都有进步,又允许快慢不一、先后有别。我们要提倡多元化评价,使学生再评价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功、健康发展。如我班开展的"我的作业我做主"展示会,就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多元参与评价的成功活动。从收集整理作业到"班级展示"设计,"自评、互评、评价反馈表"内容的确定,展示时的讲解,全部有学生自行安排。学生在展示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得到了提高:当血神看到自己的作业得到他人的称赞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学生看到他人的特色作业、优秀作业时,强烈的自省感驱使着他。这时,已经不需要老师、家长过多的嘱咐和说教,他们的心中自然在酝酿着自己下阶段的发展计划。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初级阶段,认得充分发展还有待于以后的奋斗,人生的高峰"好戏还在后头"。所以,我们要善待学生,探寻有效地差异教学策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让自读自悟成为语文课中的主打曲 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