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证候规律探讨

时间:2022-10-26 04:27:15

肠易激综合征证候规律探讨

摘 要: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共录入171例病例,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临床表现以腹痛、食欲减退、腹胀等脾胃症状为主,共出现344次,占总症状的79.3%,以烦躁易急等精神症状为次,舌质以红为最多,苔以薄苔或以白苔为主。结论:肠易激综合合征的发生以肝失疏泄为标,脾土不足为本,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证治规律;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R4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12-2643-02

Syndrome Discussing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OU Zhifang,ZHANG Junlong,YAN Chunhui,CHEN Yanqing,FAN Kaifang,HE Shan

(Sh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 030024,Shan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syndrome regularit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Method:By searching related document in recent 20 years from CNKI, we chose medical cases then collected related data and did data manipulation.Result:171 cases were cited. The most are syndromes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stagnation. The second are syndromes of spleen and stomach weaknes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stomachache, poor appetite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The frequency of them was 344, occupying 79.3% of the total manifestations. The second frequen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mental symptoms like agitation. The colour of tongue is mainly red and the tongue coating is mainly white. Conclusion:Biao of IBS is the liver failing to maintain the normal flow of qi. Ben of IBS is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stagnation. The main syndrome is liver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Key words:IBS;Regular pattern of syndrome and treatment;Theory stud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8-1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1CB505103)

作者简介:窦志芳(1971-),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科研。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平滑肌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全身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约占人群总数的15%,消化疾病门诊的1/3~1/2\[1\]在我国约占10%,女性多于男性,据国外不完全统计此病约占胃肠道疾病的50%,在普通人群中,大约有20%女性和12%男性都会经历起码一次IBS的症状\[2\]。

本病属于中医“腹痛”、“便秘”和“泄泻”范畴。与肝脾密切相关,肝郁脾虚为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病机之一。为了明确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我们对近20年来本病的相关报道进行梳理,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

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近20年来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数字化期刊中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

1.2 统计方法

入选病例,按照证型、证候、药物的顺序,分类录入Excel表格,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证型研究

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肠易激综合征”为题名,系统梳理近20年来,与IBS有关的相关论文,通过筛选,共有171份病案符合入选标准。将病例录入Excel数据表中,然后进行处理,结果发现。171例入围案例中,病机为肝郁脾虚者有115例,占67.3%,脾胃虚弱型19例,占11.1%,其他证型一共37例,占21.6%。可见本病的发生与肝郁脾虚关系最为密切。

2.2 证候规律研究

171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例证候分布规律如表1,由于各医案中有的有脉象,有的没有,故而对于脉全部未进行录入。

分析表1,可以看出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脾胃症状为主,共出现344次,占总症状的79.3%,精神症状为次。临床表现以腹痛、食欲减退、腹胀为主,各占90.4%、38.0%、26.9%。

脾胃症状中大便性状的改变,有便结,也有便溏。精神症状以烦躁易急为最多,可见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对于本病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但统计结果示:精神疲乏出现的频次和频率与烦躁易急相当,提示脾胃本身虚弱与本病的发生亦有着重要关系。舌质以红为最多,占49.7%,苔以薄苔或白苔为主,各占55%和50.3%。

3 讨 论

3.1 脾胃升降失调是导致IBS直接原因

以上分析提示:肝失疏泄和脾胃虚弱在IBS的发生中,

表1 临床表现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肝郁脾虚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但脾胃升降失常可以认为是导致IBS产生的直接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脾宜升则健,胃以降则和。藏象学说以“脾升胃降”概括机体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脾升,指脾的升清和运化功能,胃降,指胃将腐熟后的饮食物下行入小肠、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以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脾升胃降的协调平衡,与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亦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功能正常与否紧密相关。

脾虚,升清无力,运化不足,则清气不升而下降,则发为泄泻。《内经》明言:“岁土太过……脾土受邪,民病飧泄”。胃主降浊,胃不降逆,则见腹部胀满疼痛等症。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若情志郁结,气机不畅,则脾升胃降不失于常度,而发腹泄、腹痛等症。

脾主运化,思虑过度伤脾,“思则气结”,脾气虚弱,中虚气滞,水谷不化,则出现胃纳呆滞,腹胀便溏等胃肠道症状。

此外,胃降的功能要靠脾气来推动。如果思虑过度,耗伤脾血,损伤脾胃正气,脾胃虚弱,气虚推动无力,必然使粪便留于肠道,久停而成便秘。脾胃既虚,则容易受肝木之克制,《景岳全书》指出:“盖以肝木克土,脾胃气受伤而然。使脾气本强,即有肝邪,未必能入,今既易伤,则脾气非强可知矣。”

可见,肠易激综合征与素体脾胃亏虚或久病伤及脾胃有着密切关系,而脾胃虚衰的患者又更易受到肝木的影响发展至肝脾同病的阶段。

3.2 肝主疏泄是引起IBS产生的重要诱因

肝与IBS的关系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体现于“肝木克脾土”和“土得木而达”两个方面。肝在五行属木,脾在五行属土,肝木能够克脾土,肝木克脾太过,则脾运化功能、升清功能减弱,而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素问·五脏生成论》尚有“脾……其主肝也”之说。

其次,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宜升则健,胃以降则和。脾升胃降,协调平衡,则人体受纳、运化功能正常。脾胃的纳运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密切相关。

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不良的情志刺激最易影响肝之疏泄,而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则肝之疏泄功能减弱,而脾胃气机运动亦失其常,清气在下,浊气在上,而表现为腹胀、腹泄。气机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则出现腹痛。肝郁日久化火阴,便道失润,大便干结,而引起便秘。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云:“木之性主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则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尤在泾亦有“气内滞而物不行”之说。

可见,肝主疏泄的功能异常在IBS的发病中有重要的意义。有报道指出:IBS患者中有精神病史者占54%,精神症状改善后肠道症状往往可缓急\[3\]。从另一方面反证了肝主疏泄与IBS的关系。

第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藏血,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而肝内所藏之血亦充盈。《丹溪心法》有:“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之说。

3.3 肝郁脾虚是IBS的病机核心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多表现为腹泄、腹胀、便秘,其发病与不良的情志刺激有关。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怒伤肝,思伤脾。”之说,情志的改变易于伤及肝脾两脏。《景岳全书》指出:“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胃受伤而然。”

王慎菊\[4\]采取问卷形式,对3400例IB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2~30岁的患者为1143例,占33.6 %;其中31~50岁患者为1745例,占51.3 %。31~30岁的患者由于社会压力较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紧张,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容易出现情志不畅而肝气郁结,劳累、思虑过度而伤及脾胃之气。可见,患IBS的人多数为社会生活压力较大的年轻人和中年人。

在IBS的发病过程中,不论是先有肝郁,还是脾虚,二者总是先后发生,相互影响。肝郁克土太过,可导致脾虚;素体脾胃虚弱,肝木又会反侮。最终都形成肝郁脾虚共存的现象。肝与脾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变化相互传变、相互影响。IBS的得病之因,在外多为情志刺激,在内则多有脾胃虚弱。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是IBS发病的本质。正如《医方考》所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泄。”

肝气横逆克脾犯胃,则可见腹痛,脾气虚弱则现泄泻。如患者以脾虚肝郁为主,则表现为肠道运化失司腹泻;若以气滞为主,肝失疏泄,不能助大肠气化,则可见便秘。

综上可见,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脾胃症状为主,具体表现以腹痛、食欲减退、腹胀为主,大便性状的改变,有以便结出现者,也有便溏出现者。精神症状以烦躁易急为最多,舌质以红为最多,苔以薄苔或以白苔为主。其发生,主要与肝脾有关,肝失疏泄为标,脾土不足为本,肝主疏泄是引起IBS主要诱因之一,而脾胃升降失调是导致IBS发生的直接原因。

参考文献

[1] 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953.

\[2\] 朱晓玲,王铁辉,李颖.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97.

\[3\] 许朝霞,何以蓓,陈听. 谈中医脾胃病的“从肝论治”\[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3):9 .

\[4\] 王慎菊,范传玲,刘春安.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952.

上一篇:艾灸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下一篇:川芎嗪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早期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