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2-萘酚对人体的危害

时间:2022-10-26 03:54:56

浅议2-萘酚对人体的危害

2-萘酚为白色结晶体,它广泛用于合成染料、化工、医药等工业。2-萘酚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粉尘、气溶胶形式存在,它的主要职业危害为接触性皮炎,经皮吸收可引起全身中毒,可致肾损伤、腹痛、循环系统病变等。为了控制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浓度,提高生产环境水平,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并为制定2-萘酚卫生标准提供依据,在实验基础上,对2-萘酚的毒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进行简要综述。

急性毒性

大鼠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960mg/kg,急性经口绝对致死剂量为2420mg/kg,中毒时表现为活动减退,肌力减弱,呼吸困难、流泪、消瘦,最后死亡。家兔急性经皮致死剂量超过10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致死浓度为770mg/m3,主要中毒表现是流涎。家兔皮肤刺激实验表现为中度的红斑和水肿,而家兔的急性上呼吸道刺激阈浓度为0.1mg/m3。

慢性毒性

用家兔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吸入染毒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高浓度组(10.1mg/m3)有25%的实验动物死亡。存活动物表现为生长迟缓,血生化异常,与肝功能有关的酶异常,在肝、肺、肾等脏器中血液动力学有异常改变。病理检查,在肝脏、肾脏有不可逆的颗粒样变性。在低浓度组(0.45mg/m3),实验动物只在染毒第1个月里表现为尿素氮异常,且第2个月恢复正常,其余检测指标均正常,因而提出长期接触2-萘酚的阈浓度为0.45mg/m3。2-萘酚为弱蓄积毒物,而致突变实验不能肯定2-萘酚有致突变性。2-萘酚大鼠亚慢性毒性实验表明:62.5mg/kg剂量使大鼠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肝组织散在性灶状肝细胞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及脱落,而250mg/kg剂量使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同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及部分脱落,肾脏系数也明显增大,揭示一定剂量的2-萘酚对肝、肾脏有损害作用。对接触2-萘酚的作业工人调查表明,在较低浓度下,发生急性中毒的可能性小,但皮肤刺激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加强防护措施,防止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

代谢动力学

(1)吸收:在正常生产环境中2-萘酚一般以粉尘形式存在,经口吸收引起中毒的可能性很小,主要吸收途径为呼吸道和皮肤。皮肤接触主要引起接触性皮炎也可经皮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2)分布:Sund等通过14C标记的2-萘酚对离体的豚鼠肠黏膜染毒,观察2-萘酚在肠道的代谢及代谢物转运。把14C标记的2-萘酚加到空肠和结肠的黏膜上,在37℃下有氧孵育45分钟,分析2-萘酚及其代谢物,2-萘酚转化为硫酸酯和葡萄糖苷酸。改变给药处理,对空肠的代谢和转运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结肠影响较小,研究表明2-萘酚的代谢及其代谢产物的运输,在大肠和小肠内是有差异的,研究结果支持2-萘酚代谢以二室分布,具有隔室化可能性。而Li等以14C标记2-萘酚对美洲龙虾进行心包内给药,表明2-萘酚在血液中是以二室模型分布的,其快相生物半衰期,2-萘酚的分布雌雄龙虾是相似的,而慢相生物半衰期雄性较雌性长(P

(3)排泄:2-萘酚代谢物主要经肾脏排出体外,2-萘酚-β-D-葡萄糖苷无论在雌性或雄性体中清除速度是较缓慢的,清除半衰期为34~48小时,在给药5天后,尿样中主要的代谢产物仍是2-萘酚-β-D-葡萄糖苷,而2-萘酚硫酸酯清除半衰期较短,小于10小时,随尿排出较快。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机体经常接触低剂量或无明显毒作用剂量的化学物质后会引起免疫功能的紊乱。许氏等[1]通过对BALB/C纯系小鼠实验研究,发现2-萘酚对小鼠体液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有一定的抑制和损伤作用,且其发生较一般毒性损伤为早。同时,2-萘酚可引起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亦可能影响细胞免疫功能。

小 结

2-萘酚的生殖毒性、胚胎毒性及致畸致癌效应目前尚未见肯定报道,但接触一定剂量对机体可造成诸多危害是肯定的。为保护从业人员健康,应积极改善劳动条件,使生产环境空气中的2-萘酚浓度控制在卫生标准以下,以利工人健康。

参考文献

1 许松山,姜万春,刘文生,等.2-萘酚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5,21(2):89-91.

放射人员剂量监测机构资质审定有要求

(记者钱峰)卫生部近日印发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条件》提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条件》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应具备的机构、人员、仪器设备等条件。《条件》要求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资质审定申请,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有关程序和规定的条件进行资质审定。

上一篇:浅析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危害 下一篇:掌握人体生物节律 提高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