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来袭,中国旅游业怎样过冬

时间:2022-10-26 03:28:16

金融风暴来袭,中国旅游业怎样过冬

2008年9月以来,金融风暴席卷了整个华尔街,并迅速蔓延全球。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行业,中国旅游行业似乎也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5支重量级旅游股中青旅、首旅股份、携程网、E龙和如家股价争相跳水。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9月累计,入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0.37%,同期全国实现旅游(外汇)收入同比下降3.26%。

那么,在这场金融风暴中,中国的旅游业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旅游企业应该如何面对?

2008年12月13日,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旅游发展•北京对话”活动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与会者就中国旅游改革开放30年、旅游管理部门职能精简、团队旅游“食物链”等议题展开了精彩对话。“金融风暴来袭,中国旅游业受累几何?”也成为产学研各界旅游人士关注的焦点。

金融危机给中国旅游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携程旅行网副总裁丁小亮:旅游需求受到抑制,会有一个漫长的冬天

旅游产业中包括酒店业、汽车行业、航空公司、旅行社、旅游餐馆、旅游购物、旅游景区几个产业。旅游作为一种消费方式肯定受到影响。

对于实体经济或者对于旅行社来说,第一碰到的问题是下岗人数增多,公民出行和旅游的需求极大的受到了抑制。除了北京有后奥运现象以外,其他的城市并没有年底的井喷或者出国热潮,所有的旅行社到现在为止接到的圣诞的预定和新年的预定量,包括周边游的预定,都比去年有极大的下降。

第二个现象,旅游行业的收入近几个月下降。本来旅行社这个行业就是一个非常微利的行业,1%、2%的净利润,现在航空公司降价、酒店降价、客人减少,导致很多零负团费、低价竞争。但是市场当中对这种招揽方式又不是很认同,所以出行的需求受到了抑制。旅行社2009年一、二季度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此外,旅游行业挣来的钱原本可以用在网络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等方面,由于收入的下降,没有钱做可持续性的发展。至少到2009年五一以前,旅游行业中航空公司、旅行社和旅游餐馆业、酒店这几个行业会面临一个非常漫长的冬天。

携程2003年上市以来,从2004年一直到2007年,整个公司保持了每年50%的收入增长,每年60%的利润增长,但是到了2008年,1到9月份总共的增长率只有30%不到。到2007年,我们公司旅行社行业3年以来保持每年100%的增长,2008年只能有百分之一二十的增长,这个速度是突然一下降下来的。携程涉及到酒店的预定、机票的预定、度假、商务、差旅的这几个板块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

中国国旅集团副总裁陈荣: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是行业景气度的根本

我认为来评判旅游行业明年的景气度有一个前提和三个要素。

一个前提,旅游行业的景气必须看宏观经济面,我认为明年宏观经济起码在前两个季度都会是比较悲观的。

我所在的香港中旅集团属于一个中央企业,由国资委管理,包含香港所有的旅游资产。2008年1月―6月份,尽管有年初的雪灾、地震,中央企业普遍的利润增长率还是达到了25%,势头非常好。但是到了9月份,中央管理的149家企业当中利润上涨的幅度只有不到5%了,进入到10月份出现了当月亏损。这是一个足以佐证我们实体经济下滑的速度。

另一个现象:香港的危机感要大于广东,广东大于上海,上海大于北京,北京又大于西安这些西北地区。香港十月底有270家旅行社被提出是高危旅行社,何为高危?第一、三年亏损,有大概不到250家;第二、现金流是负的;第三、当年没有盈利。

这两个宏观现象的例子,佐证了一个大前提:实体经济在向下走。2009年,我个人认为一定是冬天,而且最少是半年的冬天,甚至半年的冬天都算比较乐观了。

在这个大前提下,有三个要素来看我们旅游行业能不能承受这种寒冷。

第一个要素,消费意愿,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是旅游行业景气度的根本,它是动力,没有消费意愿或者消费意愿大幅下降,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个产业的发展。第二个要素,旅游企业,旅游企业是旅游行业景气度的载体,旅游企业如果说不景气,这个行业不可能景气得起来。第三个,政府的管制能力和政府的政治杠杆作用。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什么大的救市政策,但是我们看到其他很多行业都有一些,尽管旅行社可以退旅游质量保证金,但是我们知道,如果这个旅行社连50%的质量保证金都要退回来才能生存,表明已经很危险了。

总结我的观点就是,第一,旅游经济的冬天来了,而且旅游经济的冬天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最少持续半年。第二个观点,2009年的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但是要看我们行业捕捉消费能力的机遇。第三个观点,从2009年开始行业规则会改变,企业的洗牌不可避免,一定会有一批企业倒闭,当然也有一些资本扩张、产业并购的机遇,也许这样一个冬天是我们旅游行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机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邹东涛:宏观层面依然乐观

其实从具体的微观企业来讲可能有很大压力,从宏观层面来讲,中国旅游业形势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差,为什么这么讲?2009年中国旅游业的增长速度,光大证券给出的数据是9%到10%,中投证券15%到18%,为什么可以给到这样一个数据?因为根据2007年的数据,中国旅游业的总收入71%的收入是国内旅游,所以如果国内旅游能呈现总体的趋势,总的收入是没有问题的。

2009年国内旅游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国内旅游仍旧处于观光阶段。

观光阶段有什么特点?观光阶段具有大众性的特点,所以尽管高端的旅游消费受到抑制,但是低端的观光旅游需求没有受到大量的抑制。所以旅游需求不会下降,只不过会长途变短途、境外变境内,出游率可能会更高。

研究日本50年的情况表明,旅游业呈现了稳定的态势,即便历史上两次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日本的国内旅游人数都没有大的下降,呈现了比较平稳的态势。所以无论参考国际的经验,还是看我们的统计数据,2009年国内旅游的总体收入不会有大的下降。甚至还可能出现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速的这么一个增长。

但是具体到我们做旅游企业来讲,可能未必能够在这个大众观光消费里面抓住机会。

面对危机旅游企业如何应对?

首旅集团副总裁、首国建国酒店管理集团总司张润钢:旅游企业将重新洗牌

这次金融危机肯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旅游行业,特别是旅游企业的一次重新洗牌,利益分割,而且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洗牌。包括我刚才谈到的整个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后,包括北京的酒店业,高端的酒店业实际也在重新洗牌。所以重新洗牌本身就是个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可能对于平时实力比较强、能力比较强的企业比较明显。对在整个的业态竞争中处于弱势的这些企业,应该讲机会不大。

携程旅行网副总裁丁小亮:机会存在于三个方面

我觉得在危机当中以及危机过后最起码有三个机会:

第一个机会,会促使行业之间加强合作。原来我们一家去包航空公司空位,现在可以联合空位,原来一家做某一个目的地,现在可以有更多的旅行社共同做目的地,来分担和减少经济上的风险,这样使得大家强强联合。同时洗牌的过程中,旅行社行业,以及跟旅行社、餐饮、酒店相关的行业,包括景区、资源的行业,收购、兼并、重组的活动会越来越活跃。会通过这么一次阵痛真正的培养一批中国专业化、国际化大的旅游企业。

第二个机会,越是在这种危机当中,小、散、弱、差的经营企业和独立法人,很难在这种危机当有很大的作为。给予了大的企业施展才华、展示平台、打造品牌的机会。什么叫品牌企业,品牌可以说等于诚信,因为只有诚信的企业才能说是品牌企业,这样对于旅游企业培养一批大的国际化的有诚信的知名企业是有好处的。

第三个机会,竞争当中,消费者会更大的受益。也就是说服务质量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会比过去更加提高。总的说来对行业本身、对行业宏观,对消费者,三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好的机会。

海航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总裁高天明: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旅游收入也好,整体数字来讲,我相信如果2009年没有大的天灾人祸的话,有可能比2008年还会好,因为2008年被压抑的旅游需求2009年肯定会释放一下,尤其是国内这块。所以我们这个口号就是:冬天到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上一篇:热血江湖:足球12城 下一篇:镇国寺:见证五代时的彩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