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法在数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6 01:47:37

激励法在数学中的运用

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人是一种有理智、有需求、有欲望的复杂的高级动物,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能刺激人们的欲望与需要。当欲望与需要成为人的选择和追求时,就成为激励人们的行为力量。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条件的影响下,激起人们正确的动机,并使得个体始终维持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中。经研究发现:一个人要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五分之一;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到五分之四,甚至更高。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学生,发挥其能力至关重要。下面将分析激励法在数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遵循的原则:

首先,激励要因人而异。由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一些学生的成绩很好,可以激励他们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一些学生的成绩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一个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果学生的目标都是同一个水平,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没有动力,轻松达到目标,进丧失进取心;对成绩差的学生会来说或许是一个遥遥不可及的目标,觉得反正达不到就不想学等。因此,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很重要。

其次,激励要做到奖惩适度。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如果学生在上数学课无精打采、开小差 、不交数学作业等等,可以给惩罚,但惩罚过重会让学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等;惩罚过轻会让学生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二、具体的运用

1、学习动机的激励

人类具有好奇求知的本性。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强有力的动机因素。为了发展学生的内在动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分层次要求:特优生应加强对其学习深度和广度的加深和拓宽;中等生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所谓的差生则应加强基础知识过关训练,使其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高能力低成绩学生的激励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动机激发程度。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的乘积,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而动机激发则是较易变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成绩与动机激发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通过激发学习动机来弥补。

3、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也叫做典型示范,就是通过榜样 〔先进典型)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榜样是一面旗帜,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同时,有了榜样,使得大家学有方向,赶超有目标,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号召力大。教师要善于发现榜样,积极扶植和培养榜样,宣传榜样,组织大家学习榜样。

4、目标的激励。

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课实现的目标,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由消极学习到积极学习。对于学生达到目标可以进行适度的表扬或者奖励,让学生有进一步努力的动力;如果达到目标什么表扬或者奖励都没有,会造成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丧失信心,难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于达到目标

5、教师自身的激励。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形成恰当的哲学观,并加强个人的性格修养。有教师说“爱也是学习动力”,这的确有道理。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能促进学习。教师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重视集体作用,给予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要很好的结合起来,师生友好,心情愉快,学习有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对成功有信心,富于探索,有创造性气氛。同时我们也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去发挥,去探索。

学生乐于学习是提高数学素质的关键,快乐的情绪是学习的加速器,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启发和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他们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组织者,想尽办法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数学课堂由枯燥变为生动活泼、被动变为主动、听老师讲变为富有个性,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有着无穷的欢乐,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语文课堂笔记 下一篇:有效单词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