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技术应用规律与要求

时间:2022-10-26 01:34:58

散打技术应用规律与要求

散打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动态规律,可总结为点、线、面、距四个方面。

点是指使用方法的进攻点,武术历来就有“上三路,下三路”的“三盘”之说,头为上盘,躯干为中盘,下肢为下盘。躯干与下肢又可分为两点,躯干胸部为上,腹部为下;下肢大腿为上,小腿为下。散打比赛,运动员从头到脚都能被攻击,上至腾空进攻,下至前扫、后扫、地躺打法等,使用动作的空间范围可以说达到了极限程度,进攻不同的点需要不同的技术。围绕进攻点的变化,要掌握与其相适应的进攻方法。例如从进攻方面讲,进攻哪个点容易得分,进攻哪个点容易防守?针对对方身体的每一个局部,自己掌握了哪些进攻方法?自己擅长进攻哪几个点,还是哪几个点自己进攻能力差?点与点之间交叉轮换进攻的能力如何?组合连招中进攻点变化的技巧如何?从防守方面讲,对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攻自己的不同部位时,自己有没有相应的防守反击的方法等等,这些都要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散打进攻和防守可以利用空间活动范围大的特点,在使用技术时尽量扩大进攻和防守的视野,增加观察、判断、反应的活动范围,提高运动员无序动作操作思维的能力,抓住了点击多变的技术规律,可以有的放矢地促进运动员技术全面发展,充分体现武术散打灵巧多变的技术风格。

线

线,是指技术动作的运行路线。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有路线轨迹,武术散打虽然方法很多,但就其路线轨迹而言,无外乎直线和弧线运动。

直线上的动作主要有直拳、正蹬、侧踹等。直线动作的主要优点是运行距离短、幅度小、速度快。直线又可分为左侧直线、右侧直线、正中直线、左斜直线、右斜直线、上斜直线、下斜直线等。目前,运动员使用直线动作时,大部分都在正中线上运行。久而久之,习以为常,相应的防守和反击正中直线动作的能力同步加强,增加了进攻的难度。如果同一动作在以上所说的多条直线上变化运行,就增加了对方观察判断的难度,使其不易防守和防守反击,扩大了同一动作的使用技巧和功能。研究同一动作不同运行路线、不同角度和高度的变化,可以促进散打技术的丰富和发展。

弧线上的动作主要有勾拳、鞭拳、边腿、扫腿等。弧线动作虽然运行距离长、幅度大,但可以绕开对方的直线动作,以弧线破直线,还可以向两侧进攻。因为预备姿势正面防守比较严密,向两侧进攻可以突然袭击,达到“以迂为直”的效果。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直线、弧线动作的不同作用,不断提高散打技术的整体功能。

面,是指比赛时运动员不同的姿势状态。双方在互相攻防格斗动作转换的过程中,身体姿势的朝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正面、侧面、背面、前俯、后仰、转身等。

由于散打的预备姿势是正面面对对方,运动员养成了正面使用散打技术的习惯。然而互相格斗时,有相当一部分改变正面面对对方的情况,因此,如果缺乏身体各部位不同面向对方的进攻手段,每次出现这种情况进都调整到预备姿势后,再进攻,将会失去很多进攻得分的机会。

在训练中,应该加强侧面、背面、前俯、后仰、转身等不同姿势状态下进攻的能力培养,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

距,是指双方所处位置的间隔距离。掌握距离变化规律和使用相应技术的能力,是提高散打技术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同一个散打动作 ,双方所处位置的距离不同,使用方法也各异。例如侧踹距离远,可结合上步、插步、盖步、垫步等步法缩短距离而发起进攻。若对方向前,则可后撤或转身以踹腿进攻。

对方进攻、我方闪躲或退防时,闪躲的方向和退防的位置距离,原则上要便于自己使用反击动作。退得太近,躲闪不开;退得太远,躲闪后不便反击,浪费了一次进攻得分的战机。困此,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培养距离变化的感觉。距离变化掌握不好,即使反击也容易产生空击,无谓地消耗体力。

步法的变化和自身动作的调节,是培养距离感和提高散打技术使用效果的主要途径。训练中,应改变单一定点进攻和等距离进攻的训练手段,多采用变换距离的动态练习方法。

武术散打技术的总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快、长、重、准、稳、无、活、巧八个方面。

快,是指完成动作快速的技术要求。拳谚说:“快打慢”、“拳似流星”、“发腿如射箭”,只有快速地出击,才能达到“先发先中”和“后发先中”的打击效果。快表现在反应快、出招快和位移快三个方面。

反应快,即从观察、判断到操作动作,思维迅速敏捷。主动进攻时,能寻找战机,制造战机,利用时间空当、动作空当,快速出击。防守反击时,对方欲动,就能准确地知道他要发出什么动作,从而进行防守或防守反击,迅速转换战机。

出招快,即动作从起点到开始启动、运行到击中目标,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在使用拳法、腿法、摔法和各种组合连招时,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完成动作的速度与转换动作的速率要快。

位移快,即身体的移动要迅速。散打的击打动作是在不断移动状态中进行的,身体姿势状态移动的方向、距离、角度、位置要恰到好处,这是保证攻击动作效果的前提条件。身移主要是通过步法实现的,所谓“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长,是指完成进攻动作时,具有伸展性的技术要求。长,表现了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一个进攻性的动作,在重心、支点稳固的前提下,需要参与活动的各个关节尽量伸展,向前协调运动,这样既扩大了自己火力点的射程范围,又增加了对方发出动作的难度,这就是“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

在技术训练中,不管是做空击练习,还是做击打沙包、手靶、脚靶练习,都要求放长击远,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

重,是指完成动作力量方面的技术要求。中国武术散打比较讲究“以巧取胜”、“以巧制力”,是提倡技术型的打法。但是,这些和动作需要功力并不矛盾。巧,是以整体技术运用的能力而言;重,是对单个动作的力量而言。

散打比赛实践证明,片面追求功力、不全面掌握散打技术不行;掌握了散打技术,动作没有功力也不行。巧与力各有各的功能,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统一的。

散打动作需要力量,在技术上要求其根在脚,转换于髋腰,达于拳脚,充分发挥自身的整体合力。在力的表现形式上,要求爆发力和聚合力,力戒僵力。

准,是指动作的力点、参与运动的肌肉收缩是否准确的技术要求。力点是击中对方的接触点,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力点要求,力点不准,不但影响动作的有效性,而且容易受伤。任何动作都是以骨骼为杠杆、肌肉为动力完成的,每一个动作,参与动作的主动肌、被动肌和协同肌的收缩力都要求准确,该用力的肌肉用力,不该用力的肌肉不用力,做到机能节省化,并配合正确的呼吸方法,以气催力,做到准确无误。

稳,是指完成动作需要稳定的技术要求。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持身体的稳定,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身体的重心不稳定,不利于控制反作用力。

2.动作击中对方后遇到阻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迅速调节姿势、状态和稳固重心,为发起下一个攻击或防守动作做准备。

3.散打技术虽然有“长”、“重”的技术要求,但必须是在保持身体重心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并尽量避免偏移身体重心的现象,以免给对方造成“四两拨千斤”和“顺手牵羊”的机会。

无,是指动作需要隐蔽性、突发性和没有任何预料的技术要求。所谓预料,是无意识的预先暴露进攻意图的附加动作,这是散打运动员比较容易产生的错误。

常见的预料动作有发力前后呲牙咧嘴、努目动眉、呵呵发声,以及出拳击腿时先回收的习惯等等。即将发出动作之前,任何“欲动”都可以提示对方进行防范,学习散打技术之初,应尽力克服预兆,以免形成错误的动作习惯。

活,是指动作与动作之间快速灵活转换的技术要求。要实现动作的灵活转换,一定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脚跟要微微提起,以保持弹性,便于移动;四肢肌肉适度放松,不要僵滞,便于快速启动;身体重心处于两腿之间,便于转换动作;下颏微收,头不偏不倚,中正安舒,便于技术发挥,有利于完成动作的操作思维。

活的技术要求,还涉及到运动员动作的操作能力、步法移动的范围、技术动作的容量和转换动作的能力等。

巧,是指运用技术时要达到方法巧妙的技术要求。散打单个动作各有各的作用,只要符合散打技术原理,每一个动作本身并没有巧妙与否之分。但由于散打动作具有完整性和随机应变的技术特点,因而为散打动作相生相克的巧妙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涵。

俗话说:“巧制力”,“巧制快”,“以巧取胜”。在运用散打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散打动作相生相克的功能,充分利用种种情况,并使用相应的方法,顺其力而破之,做到以最小的消耗得到最大的效果。

上一篇:八极拳精英“铁胆神力王”季云龙 下一篇:修剑痴五行通背拳谱之要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