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岛亦能成大观

时间:2022-10-26 12:37:4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语文人文旗帜的张扬呈现一派龙腾虎跃的景象。在各题型变换的迎来送往中,选择题渐趋式微。以高考语文全国通用卷现代文阅读题为例, 1990―2001年,选择题所占分值比接近15.0%,2002―2004年,选择题所占分值比在10.0%左右;2005―2008年,选择题所占分值为6.0%;2005年开始则在文学类的文章中彻底放弃了选择题题型。山东省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除2005年有1道客观选择题外,2006到2013年均为主观性题目。人们普遍认为主观题能呈现稍纵即逝的解题过程,展现学生别开生面的见解,能体现新课标中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探究能力”。然而由于我们的学生数量庞大,主观题越多阅卷愈难,阅卷者往往只能“踩点评分”,无暇“披沙拣金”。而学生亦深知循规蹈矩按照固定套路答题,容易按点拿分,拔新领异之谈并不能为分数锦上添花。所以要在主观题中“发现创造思维与独特表达”的初衷似乎撞上了现实的高墙。

一、选择题式微的原因

从考生的角度看,人们普遍认为客观选择题只能考查学生的思维结果和求同思维,不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发散思维。另外,考生在做选择题时,往往可以通过简单的排除和判断来做题,增加了学生耍小聪明的可能。除了这些常为人诟病的原因外,从出题的角度看,选择题还存在以下不足:

1.选项封闭、缺乏广度

大家请看201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的一道阅读选择题:

例1: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具有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精神升华。

B.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C.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

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E.文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包含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与追问。

【参考答案】AE

题干中“终极关怀”的内容分散于文章的1、3、4段。A和E之所以是符合原意,是因为A项是第1段的原句,E项则将第1段相关的信息进行提炼组合,只是没有改变原意。其它3个选项都巧妙地改变了原文的意思。比如B项改自第4段,但把原句的定语“优秀的”漏掉了;C项的原文在第3段“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欣赏歌剧)显然要比前者(看美国大片)更有意义”,但选项保留了后半句,却为这句话强加上“因此(欣赏歌剧)更能得到终极关怀”的意思。D项也是改自第4段句子“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但在表述时将其变成“只有……才……”的绝对化表述。用替换关键词、改变关联词或调整语顺序等方法,我们甚至还可以写出更多不同的错误表述。而这些变化的表述就变成了选项。咬文嚼字炮制的选项必然也导向咬文嚼字的做题。

纵观2013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的阅读题,选择题中选项的考查主要围绕以下内容:

①概念或词语的理解判断(比如北京、上海、安徽、天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考题)

②划线句子理解的判断(如上海、浙江、山东、安徽等地考题)

③文章内容、分析或概括的判断(如北京、天津、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四川、安徽等地考题)

由此看出,考题要求学生判断的内容往往集中于字词、句子、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方面,试题封闭,基本没有超越对作者文字的推敲琢磨。题目的导向作用是咬文嚼字而非运用、拓展。语文的运用、拓展需要广泛的阅读和对生活的关注,而咬文嚼字则无须如此。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现实世界的组成部分。但出题者让学生在封闭的咬文嚼字中打转,这实际上割裂了文本和生活的联系。选择题应当导向更广阔的阅读,而现实是学生的阅读是学习如何做选择题。久之,语文易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选项纠结、缺乏深度

因为选项内容封闭,出题者只能在选项上设置陷阱来对抗内容的枯燥。不少选择题,选项的设置仅是为了迷惑学生,造成阅读的困扰,其结果仍然是把学生拖入咬文嚼字的泥潭,而不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

例2:(2013年湖北卷散文阅读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

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答案】A E

本题中选项A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原文第②段主要讲音乐对罗兰精神上的作用,并没有说他有所选择,改变了原文的意思。另外,选项中还存在主题随意拔高、艺术手法无中生有等设题陷阱。命题者设置陷阱故意增加答题难度,这在科技说明文的阅读题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有人归纳了选项的诸多陷阱,比如以偏概全(即命题者往往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 、强加因果(即选项中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是非颠倒(即将选项中的内容故意与原文的信息进行说反)等等。如此,阅读的流畅感被审题的繁琐取代,学生反复在文中寻找信息,与出题者进行一场文字游戏的比拼。选择题的智慧不在于阅读的感悟,而是展现出题者玩赏文字的智商。

上一篇:微型写作:课程、教学和教师的视角 下一篇:“边城式”人生形式的归依